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四季锦> 四季锦_分卷阅读_2

四季锦_分卷阅读_2

  话至此,想起大厨房的刁难,崔氏不由眉头一皱,想阿勿这般玉雪可爱,如果不是错投在了自己肚子里,日子怎会过得如此卑微,连吃食上都不能由己。
  崔氏有些忧伤地为阿雾理了理发饰,素日虽被大房、二房的女儿百般看不起,可阿勿就是爱跟着荣五玩,这回病也是为了荣五,要不是荣四、荣五那两个促狭鬼骗了阿勿为她两个取劳什子东西,怎么会淋了大雨,险些丢了性命。
  “今日怎么想起梳花苞头了?”崔氏摆弄了一下阿雾的头发,她素日爱跟荣五学,明明小小年子却装老成,偏要梳些大姑娘的式样。荣五今年虚岁1已经十一了,阿雾才不过八岁(同指虚岁)。
  “不好看么?”勿忧故作怯怯地问。
  “怎么不好看,我女儿无论穿戴什么都好看。”崔氏与有荣焉地道。
  这话倒不假,阿雾容颜茂丽,又正是天真烂漫的时候,怎么看怎么好。
  “娘,我还想做几身新衣裳,好不好?”阿雾摇着崔氏的衣襟。
  崔氏看着阿雾明亮潋滟的眼睛,说不出拒绝的话来,“你说做便做就是了。”崔氏拍拍勿忧的手。
  “娘最疼我。”阿雾将脑袋拱进崔氏的怀里,以前她那常年板脸的公主娘亲都抵不住她这等撒娇,何况崔氏。
  崔氏好笑地揉着勿忧的头发,“你这孩子,病好了倒粘起人了。”
  阿雾笑笑,也不敢答话,想来前身并不粘这位亲娘。闲来无事,阿雾也翻过前世留下来的幼稚手迹,年纪小小就悲春伤秋还贪慕虚荣,成日里念念地是学荣五,涎着脸去贴人的冷屁股。
  如今瞧着崔氏见自己粘她时反常的受宠若惊,让阿雾更是鄙视前身,就因着自己母亲庶女出身,反而跟着荣五几个一般瞧不上自己母亲,这像个什么话,连基本的孝道都不懂。
  要让阿雾像前身那般卑微可笑,那她可万万做不到。
  这些时日阿雾病着,没少听丫头编排自己的前身。放着正经主子不做,反而处处效仿荣五,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这府里别说主子辈儿的,就是有头脸的丫头也瞧不上她那作派。
  也只有崔氏和荣三爷真心疼爱她,容得她这般不着边际的混账。
  “娘今日做什么?”阿雾坐起身。
  “我能做什么,不过是把你两个哥哥的衣衫拿出来做做,再给你爹做两双鞋垫。”这就是崔氏一天的生活。
  其实不说,阿雾也能知道崔氏的境况。家里的事轮不到她这个庶子媳妇管,串门子走亲戚别人瞧不上她是庶出,又更是嫁了个庶出的丈夫。阿雾当郡主那会儿,没少见荣府的夫人太太,唯独如今自己这位娘亲甚为少见。
  如果换了自己那公主娘亲,必然是清晨烹露煮茶,下午扫花迎客,府内杂务自有心腹嬷嬷照料,门外贵客从来不缺串门的。
  “我看太太做会儿。”阿雾果真一门心思看崔氏做起女红来。
  先看崔氏的针线笸箩里,样样布头皆有,j□j针线全具,不是个中高手,断然没这般全的。至于前身的针线笸箩里,东西则凌乱不堪,还有个没绣完的半拉子荷包,真真不好意思拿出来见人。前身不擅女红,只因一门心思学那荣五要做才女,偏于才学上又不得要领,真真是朽木也。
  “我做针线有什么看的,你这身子才好些,少费眼,你要是真好了,就回去跟着你姊妹们念书才是。”崔氏暗自叹口气,阿勿这孩子,容貌是顶尖的,可就是脑瓜子不灵通,书怎么也念不好。崔氏也不指望阿勿能像荣五一般出众,可是像她们这等人家的姑娘要是不会读书写字说出去都是笑话,何况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阿勿什么都好,只是那举止看着畏畏缩缩,让人不喜,更是需要念书。
  今日崔氏见阿雾举止作派都格外不同,处处彰显着世家贵族的风华,心下更是认为她这是素日读书的功劳。也是做母亲的凡事皆往好处想,她也不想想阿雾从虚六岁开始启蒙,怎么前面几年都不见有今日之风采。
  读书?勿忧暗自好笑。
  前世,皇后亲自来请她进宫为公主讲课,今世还用得着再跟着姊妹读书,更何况,阿雾觉得从她的经历看,女儿家再怎么有才情,都比不上一张脸来得好。
  “书自然是要读的,过几日我就回去念书。”阿雾不待崔氏再继续说,就岔开崔氏的话,向她讨教针法。
  做阿雾的时候,身子不好,女红几乎是不碰的,想她死前,连亲手为父母做个荷包也不得,留个念想给他们也不能,一时心酸起来。
  “太太这针法瞧着倒与别人不同,穿花绕柳似的,看着人眼花。”阿雾将头偏向崔氏。
  说起女红来,崔氏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般。“这还是你外婆教我的,你外婆本是你外公府里的绣娘,一手针线在当时可是冠绝青州城的。当初你外婆一副玉堂富贵的双面绣被京里的贵人买了去,献入宫,连太后娘娘都问起了呢,还称咱们这是崔绣。”
  阿雾点点头,难怪了,崔氏不过青州知府之庶女,怎么能高攀安国公府的公子,哪怕是庶子也不能。想不到还有这层原因在里面。
  崔氏一说起的玉堂富贵双面绣,阿雾立时就想起了,因那玉堂富贵正是她公主娘亲的嫁妆,一并进了公主府。长公主什么珍品没有,但对那玉堂富贵双面绣却极为珍爱,一般要有贵客到访,才让人从库房里搬出来摆设,一旦客走,立马就让人收好。
  “太太教教我,可怜我现在连个荷包都绣不好。”阿雾猴上去撒娇。
  崔氏也不疑阿雾的改变,只因她实在太过喜欢阿雾,无论她什么样子她都喜欢,更何况如今阿雾粘她,她更是欣喜得什么都顾不上思量了。
  “你也虚八岁了,是该学学女红了,只是你身子还没大好,等过些时日我再慢慢教你。”
  勿忧点点头,辞了崔氏自回了西跨院不提。
  1虚岁是计算年龄的方法之一,是中国传统的年龄计算方法,自古代以来通行于东亚诸国。计龄方式为:出生时即记为一岁,以后每过一个新年(今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增加一岁。
  ☆、顽憨女不经世务
  到晚饭时分,阿雾独处无聊,索性早早地去了正房,却见崔氏的院子里鸦雀无声,这会子最忙碌的时候也正是最易偷懒的时候。
  亦或是借着提食盒,三三两两结伴玩耍去了,亦或是到哪个院子闲嗑嘴忘了归,奸猾老油的婆子些就更是人也见不着,早回自己家照顾她男人儿子去了。
  阿雾皱皱眉,实在有些看不下此等景象,因走到廊下,却听得有人声传出。
  “太太,也不是我说你,怎么就由着六姑娘胡闹。前儿才裁了春衣,这会子又让你拿私房来添新衣,姑娘年纪还小,又是长个儿的时候,裁的衣裳明年便又不能穿了,这岂不是浪费。”听起来说话之人像是崔氏的陪房李立山家的。
  阿雾也不是故意偷听壁角的,只是话中涉及到她,她对这府里境况又懵懂,少不得该了解了解,因此屏气敛息,仔细听了。
  “可是咱们又捉襟见肘了?”崔氏低叹一声。
  “太太是知道的,三爷和两位少爷的月银敷衍他们每月应酬都不足。三爷读书拜师,每回打点银子,都是太太用嫁妆补贴的,如今已所剩无几。前儿姑娘病着,需那人参补气,我去问二太太要,翠萍那小蹄子就包了几钱须渣给我,最后还不是太太自己拿私房买了几片参片救活了姑娘。姑娘病中的吃食,样样都是要拿钱厨房里才肯做。明日姑娘要吃那山药糕,又费了三百钱,厨房那林家的才应下。”
  “好啦好啦。”崔氏头痛地打断李立山家的,“我知道艰难,等月初月钱发下来,就松快些了。我这个做娘的没用对不住阿勿,她那点儿小小要求我要是再不应下,让我以后如何见她。你去把我那套珍珠头面当了,给阿勿裁几身衣裳。”
  “太太,你就只有那套珍珠头面和一套金玉兰头面了,要是当了这套,以后出门就只得一套头面戴老,那些个看人低的不又要笑话你?”李立山家的急了。
  “难道现在她们就不笑话我?”崔氏有些哀伤道:“我如今只惟愿我的阿勿不被人笑话。”
  可偏偏就她才是个大笑话,李立山家的暗忖,却不敢将话对崔氏说,怕伤了崔氏的心。
  “昨儿,我同太太说的事儿,太太可有定论了,那长阳大街有个铺子要易手,咱们凑合凑合顶下来,以后也好有个营生支撑。”
  阿雾站在廊下,想崔氏定然又皱了皱眉,“三爷清风雅月般的人物,我要是在他背后满身铜臭的算计,他回来定是要恼我的,再说,要外面传了出去,也会坏了三爷的名声。如今咱们只惟愿这一科三爷能高中就好了。”
  阿雾听了暗自点头,士农工商,商乃是最下贱的行当。一向倾于吟风弄月、阳春白雪的阿雾如何看得上商人,更别提自家还要去经商,就是崔氏同意了,她也得想法子阻止。那些个黄白之物虽离不了,却也不是清贵人家该惦记的,哪能自个儿一心去盘计,没得辱没了门风。
  于这些家里琐碎上阿雾也是个顽憨的,以长公主的富贵,阿雾的吃用一应都是最好的,哪里为银钱发过愁,心下更是将银钱视作粪土,提一提便觉得俗气。也有些身上有带着铜臭的贵妇,她通常是理都不理,只觉她们俗不可耐,俗气冲天,好生厌恶。
  李立山家的欲再加劝说,却被崔氏阻了,“好了,玠哥儿和珢(yin)哥儿该下学了。”
  李立山家的长叹一声,只好作罢。想那三爷虽然才高,但连考三科都不中,如今年岁更是大了,也不知这科能不能中。只是三房在国公府的日子越发难熬了。
  阿雾听得李立山家的要出来,赶紧退了退,做出刚进院子的模样,见她出来,唤了声,“李妈妈。”
  “姐儿越发生得好了,身子可好些了?”
  阿雾同李家的敷衍了几句,自各做各的事不提。
  进得屋内,阿雾道:“太太这儿怎么个伺候的人都没有,司书、司画呢,我进来时,连个守门儿的都没看见。”
  “司书老子娘病了,我准了她半日假,司画同小丫头取食盒去了。”崔氏解释道。
  阿雾因心里有事,也不同崔氏多聊,崔氏手中又拿起针线,阿雾则以手支颐望着窗外神思。在她的记忆中,细细回忆了隆庆二十三年到她死的隆庆三十三中,并没有听说安国公府出了中进士的公子,想来她这爹爹前途堪忧。
  至于三房的钱财困顿就更在勿忧所料之外了。前世阿雾那等富贵出身,人人恨不得将最好的都给了她,饶是她心如七窍玲珑也体会不出钱财困窘之境,所以张嘴就是要做新衣裳,却不想堂堂国公府的三太太拮据如此。
  想来也只有自己那今生的爹爹中了进士,这一切才能有好转,阿雾自细细思量起可行不可行来。
  稍会儿后,十三岁的荣玠同十岁的荣珢下学,来崔氏处问安,自又是一番热闹。
  要说三房虽然寒碜,但三个子女却着实生得漂亮。这荣玠是光风霁月般的人物,荣珢稚气未退,憨态可掬,见了就让人心生好感。
  “妹妹可好些了,我和五哥正说给太太问了安就去瞧你。”说话的是阿雾的七哥荣珢。只见他从身后摸出一个竹雕寿山翁的笔筒来,“下学时瞧见的,妹妹可喜欢?”
  这雕工粗陋,竹毛而涩,只那寿山翁憨顽可爱,略可品玩,似这等东西,哪里能入阿雾的眼,但她见荣珢一脸期盼,心下微动,接了过来,“这寿山翁倒憨态可掬。”
  荣玠一听,噗哧笑出声,知道阿雾是不喜了。
  荣珢摸了摸后脑勺笑笑,“也不值当什么,改明儿我给妹妹再挑个好的。”
  一时司画取了食盒回来,崔氏笑看着他兄妹三人用饭,细心替他们张罗开来,自收拾了去上房伺候老太太不提。
  “太太同咱们一起用了饭再去吧,不然伺候了老太太还不知哪时候才能用呢。”阿雾是一片好心。
  此话一出,崔氏和玠、珢三人都诧异地看着阿雾,阿雾才了悟自己又多嘴说错了话。待崔氏去后,阿雾借着年小对玠、珢二人旁敲侧击,才知道,安国公老太太可不像平日做客那般慈善可亲,私下里待几个媳妇都甚严。她未用饭,哪个儿媳妇敢先用?
  饭毕,玠、珢二人自回他们院子做功课去了,阿雾因无聊,也黏了跟去。也不打扰玠、珢二人,自要了笔墨纸砚,研墨练字。
  说起字,又是阿雾的一大遗憾。前世阿雾身子弱,腕无力,写字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欠缺些气势,于一心追求完美的阿雾看来,实在是人生一大败笔。想她京里排得上号的才女,一手字却拿不出手,实为遗憾。
  半晌,荣玠见阿雾埋头练字、心无旁骛,心下好奇,这妹妹他是知道的,在读书习字上毫无天赋,每日里练字也不过强为应付,不想今日却仿佛入了佳境,能静下心了。
  荣玠在旁暗暗查看阿雾的描红,见她已描了一页虞世南、一页欧阳询、再一页颜真卿,目前描的是柳公权。
  荣玠暗自摇头,“贪多嚼不烂,妹妹何不专心只描一人,习其精髓?”
  阿雾勾画出最后一笔,才搁笔洗墨,拿手绢拭了拭额角的汗水,足见其用心。这才回头笑着对荣玠道:“自古名家,羲、献、欧、虞、颜、柳,凡能各成一家的,一点一画,面貌皆各有不同,神髓也全无相似,可想这书法出众者必要变其神貌,独成一体,方能出师。老杜说转益多师是吾师也,我这是想集各家之长,创吾之体也。”阿雾半玩笑半认真地道。
  “哟,好大的口气啊,看来咱们家要出第二个卫夫人了。”荣玠显然是不信的。
  习字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勿忧也不与他辩,只几年后再来看自己的字,定叫他吃上一惊不可。
  “何以独描欧、虞、颜、柳四家?”荣珢做完功课也来凑了一角。
  “依我看,这四家就好比诗家中的李、杜、韩、苏,四物中的梅、兰、竹、菊,最是神妙。”
  “五哥,你瞧她的口气,小小年纪就敢纵横指点大家。”荣珢不服,又道,“我却独爱黄山谷。”荣珢稚气憨顽,却偏偏爱装出一副小大人模样。
  “各法入各眼。”荣玠身为哥哥,自然要和稀泥的,“只是六妹的功课似乎着有进益。”
  阿雾一听就知道糟了,她这还是没能忍住卖弄。
  但玠、珢二人未做他想,只当是阿雾忽然开窍了,儿郎总是难免心思粗放些。
  ☆、天伦融融人心暖
  这几日崔氏却着实觉得女儿像变了个人似的,虽说沉默寡言如同以前一般,但心思却较以前清明,行事举动也大方了许多,至少走路不再仿佛地有三百银一般低着头了。
  这日阿雾照例又在崔氏的东次间练字,因这屋光线比她跨院里好,她总爱占了一角去。崔氏则怜爱地在一旁一边做针线一边陪着她。
  崔氏搁下手中针线,揉了揉脖子,抬头看着对面在窗下练字的阿雾,直背悬腕煞有介事,她保持这姿势只怕有半个时辰了。柔和的光线透过窗户映照在阿雾小小的脸颊上,让那稚女特有的绒毛显得根根可见,别是可爱,在阿雾的脸色,又别增了一股惊心动魄的美丽来。
  崔氏心下一沉,这等美丽也未必是好事。
  阿雾热忱于练字,本不是坏事,但崔氏怕她辛苦伤着身子,正待要劝上两句,因探过头瞅了瞅,心下吃了一惊,“你这字进益倒大。”
  进益如何能不大。其字的气韵早在她还是阿雾的时候就满在心中了。做阿雾的时候因为身体所限,她每日练不得几笔字,且筋骨不能透纸,但阿雾生性好强,曾遍览府中藏的字画,还容皇帝舅舅特许,一览皇室珍藏,这等机遇岂是别人所能有者,是以阿雾的字早她心中不知早演练过多少回了,只是如今在阿雾身上才能练在纸上,气韵已具,假以时日字之筋骨也定然能成。
  阿雾本身年纪也不算太小了,手腕力道也渐渐成形,练字的前几日略显生疏,但她勤练不辍,这几日下笔一旦流畅,其筋其髓就显山显水了。这前期的进益确可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也怪不得崔氏会惊讶。但阿雾自身知道,越到后面进益会越发小,越发难,真要练得一笔好字,没有几十年的苦功是绝不可能的。
  前世轻软无力之字实在与阿雾那才女之名不符,这世心魔骤然得解,也难怪阿雾今生如此苛求了。
  “太太也习字?”阿雾话一出就知道自己问错了。她骨子里大约还是将崔氏当作外人在看,并不将她当作自己的母亲,她心底只想念长公主府的那位娘亲。是以,阿雾还在用旧时眼光看待崔氏的庶女身份,只当她们都不会受过什么好的熏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