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乱明> 乱明_分卷阅读_259

乱明_分卷阅读_259

  一番惨烈的拼杀后,在付出五百多将士伤亡的代价后,方将鞑子的骑兵消灭一空。
  冲入城内的将士运气也没好到哪里去,在狭窄的街巷遭到了汉军的顽强阻击。荆州军将士与汉军展开了逐街逐巷的争夺,一直到三个时辰后,方才彻底占领望海埚城。
  大规模战事结束后,郑福林一统计伤亡,气得几欲吐血,全军战死五百余人,伤七百多人,也就是说,一个营基本被打残。
  不过战果还算辉煌,超哈尔被巨型钢弩狙击身亡,俘虏鞑子二十余名、汉军三百余名。另外,城中另有居民五千余人,聚敛的粮草、军械无数,荆州军算是小小地发了一笔财,足以弥补凤凰山的损失。
  稍事休整后,郑福林令王大贵驻扎城内,处理善后事宜,亲自率领金吾军三个营,浩浩荡荡地向着凤凰山开拨。
  且说萨穆什喀闪击凤凰山,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凤凰山的水师营逐散,占据了凤凰山屯粮点。萨穆什喀惊喜地发现,凤凰山不仅有几千石粮草,还有六七百杆荆州军的制式火枪,甚至还有崭新的七门霹雳炮以及无数的火药、开花弹及实心炮弹。
  萨穆什喀片刻也不延误,立即令人将火炮和火枪运送至沈阳。然后,他严阵以待,等待郑福林前来援救凤凰山。
  不过萨穆什喀左等右等,也未接到郑福林任何北上的消息,反而等到了荆州军全力进攻望海埚城的噩耗。
  直到现在,萨穆什喀方才明白,自己压根就不是围魏救赵,他所围住的充其量只是虢国,而不是魏国这样的大块头,郑福林压根就不放在眼里。
  萨穆什喀气急败坏,令全军将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带不走的一把大火全部烧掉,化为了灰烬。
  郑福林行至半路,见萨穆什喀已经退兵,追之不及,遂令金吾军前至横山北麓驻扎。自此,除了荆州军小股队伍四处出击,收集辽东人口外,整个辽东半岛大体上平静下来。
  如此数日,望海埚城附近,人山人海,聚集了三四万人口。郑福林下令,将所有的老幼妇孺转运至济州岛,留下了万余壮丁,在白玉山、太阳沟及椅子山一带建立采石场,筹集石料。
  沈阳城中,一片平静。
  岳托、多尔衮顺利突破青山关、古北口,林纯鸿应召勤王,朱由检下诏荆州军不得越过聊城、广平一线,一切都按照皇太极的设想按部就班地进行,顺利至极。
  当皇太极接到郑福林率兵万余登陆辽东半岛,并将望海埚城围得水泄不通后,皇太极并未放在心上。千把多兵力,损失也就损失了,作为一国之君,皇太极有这样的气魄。
  皇太极相信,以萨穆什喀手头的三千多骑兵,再加上萨穆什喀灵活的战术,足以限制住郑福林进一步深入的步伐。退一万步讲,即便荆州军在辽东半岛兵力达到五万,对沈阳的威胁也是微乎其微,不必耗费更多的精力去关注。
  五万兵力,开什么玩笑,荆州军要是能跨海养军五万,财力该要强大到什么地步?
  因此,皇太极的目光始终盯在岳托和多尔衮身上,与大明朝廷、荆州来一场深度博弈。
  当萨穆什喀将缴获的火枪和火炮运送至沈阳,并带回了超哈尔覆灭、望海埚城陷落的消息。皇太极并无只言片语训斥萨穆什喀,反倒是对火枪和火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皇太极立即令人试演火枪和火炮。对火枪,皇太极仅仅下了“射程与步弓差不多,精确度太差”的按语,便将火枪扔在了一边。
  对火炮的威力,皇太极称得上刻骨铭心。
  野战中,满清骑兵经常面临排成密集队形的步兵,并吃足了苦头。要是有一批霹雳炮,再放入开花弹,岂不是明军密集队形的克星?
  皇太极的眼睛里几乎冒出星星来,立即唤来历次掳掠的汉人工匠,令其仿制霹雳炮和开花弹。
  这帮工匠曾仿制过红衣大炮,手头的活计算得上一流。他们一眼看出,造出霹雳炮并不难,难的在于开花弹。他们对开花弹落地后还能爆炸百思不得其解,忍不住拆了一两枚。
  不幸的是,在拆弹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事故,五六名工匠被炸得支离破碎,就连简易的工棚也被掀开了顶,燃起了熊熊大火。
  皇太极欲哭无泪,只得下了“此物危险,不宜仿制”结论,将仿制开花弹一事放在了一边,不再提起。
  倒是那帮工匠看到袋装火药后,深受启发,几月后琢磨出用上蜡的牛皮纸装火药的法子。于是,满清也迅速跨入了袋装化火药时代。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在仿制开花弹发生大爆炸两日后,皇太极忽然接到了报告:郑福林组织上万民夫,在附近山地采集石材,试图筑城。
  左右听闻后,大惊,请求皇太极派出重兵,阻止郑福林筑城,顺便将敢于登陆的荆州军赶到海里去。
  皇太极却丝毫不在意,漠然道:“他们想筑就让他们筑吧,待快要筑好时再说。”
  左右一听,故作恍然大悟状,马屁声不断:“皇上英明,待其城池快筑完毕时,再出兵毁了城,让南蛮子白忙活一场!”
  皇太极但笑而不语,却暗暗地派出探哨查探旅顺口,看郑福林筑的是普通城池,还是如襄阳城一般的棱堡。
  在皇太极的考虑中,如果郑福林筑普通城池,大可不必理会。自孔有德、耿仲明来投后,满人掌握了红夷大炮铸造之技,大明普通城池在满人眼中,不再是坚不可摧。郑福林筑了城,待抽出空后,直接用红夷大炮轰破即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如果郑福林筑的是如襄阳一般的棱堡,那就另当别论了。皇太极虽从未见过棱堡,但仅仅从模糊的图纸上,便敏锐地发现,在棱堡面前,红衣大炮无能为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长期围困,或者说围点打援。
  皇太极决定,待弄明白郑福林筑的何城,再做计较。哪想到,当哨探返回后,告知皇太极,旅顺口筑城进展缓慢,连地基都还未完成,根本看不出筑的是什么城。
  皇太极大奇,不知郑福林拖拖拉拉地在捣什么鬼。将范文程和宁完我叫来商议,两人也说不出所以然。不过范文程乃精细人,详细地询问郑福林组织的民夫数量、进展程度以及粮草状况。
  正是范文程的询问,提醒了皇太极,皇太极陡然醒悟,大笑道:“区区万余民夫,准备筑城至何时?郑福林这是想吸引我们去进攻啊!”
  大笑之余,皇太极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冷哼道:“想拿南蛮子的命换朕的巴鲁图?白日做梦!”
  皇太极遂不在意,只是下令萨穆什喀不要与荆州军硬拼,将荆州军钳制在辽东半岛以南即可。
  也就是说,金州地峡以南,任郑福林折腾。
  第五百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
  诸幕使在瓜洲碰头后,张道涵与朱之瑜返回荆州,郭铭彦返回上海,张兆南下广州,周望、陆世明则迅速北上,分别就任中原战区统帅与参军总管之职。唯有林纯鸿留在了瓜洲,待田楚云率领东南军抵达瓜洲后,再一同北上。
  一时间,瓜洲成了整个南部大明的中心,各路急脚递将情报、请示汇集至瓜洲,再将林纯鸿的命令传达至各地,每日往返的信使不绝于路。
  情报中,就包括朱由检、杨嗣昌、高起潜以及卢象升等人的动静。
  听闻杨嗣昌、高起潜与卢象升因迎战、避战一事闹得不可开交,朱由检左右摇摆时,林纯鸿跌足长叹:“气数啊!气数!不管是迎战,还是避战,总得有个既定方略,如此左右摇摆,让将士们如何自处?”
  从内心而言,林纯鸿还是倾向于接受卢象升的观点,在保证边关稳固的情况下,与鞑子决一死战。
  卢象升的头脑还是冷静的,这从他仅仅率领五千天雄军将士赶到京师就可以看出。不过,要说杨嗣昌和高起潜有什么错,也谈不上,无他,出发点不同而已。卢象升不当家,当然不用考虑柴米油盐,但杨嗣昌总得为整个朝廷、整个政府的运转做全盘考虑。
  其中,杨嗣昌千方百计地节省钱粮,欲运往河南、陕西赈灾,这点林纯鸿就赞赏不已。当前,安内还是甚于攘外,没有这批赈灾的钱粮,河南和陕西说不清什么时候又乱作一团。
  待林纯鸿得到消息,朱由检命卢象升节制各路勤王兵马,又命高起潜节制关宁诸路援兵后,林纯鸿恨极,差一点将桌子掀翻在地。
  “昏庸、糊涂!既然想迎战,又为何让最精锐的一支力量作壁上观?”
  林纯鸿大骂朱由检。高起潜与杨嗣昌站在一起,将关宁铁骑握在手中,必然拼尽全力实施避战的策略,如此一来,等待卢象升的命运就只有一条:战败!
  败了也就败了,大明拥兵上百万,少几万人影响不了根本。但是,卢象升在坚决主张迎战的情况下战败,以他一根筋般的性格,必然选择马革裹尸!
  卢象升战死,绝对是大明无可挽回的损失!
  林纯鸿气急,不免大声嘶吼道:“田楚云到哪里了?让他加快动作,别磨磨蹭蹭的!”
  ……
  林纯鸿的气还未消,又接到了兵部的命令:令荆州军至聊城、广平府待命,不得跨越聊城、广平一线半步。
  林纯鸿直接选择了无视,将命令扔在一边,并下令严密封锁这条消息,以免影响十多万将士的士气。
  紧接着,林纯鸿又收到了郑福林的战报。
  当林纯鸿得知郑福林先后采用围望海埚城不攻、佯装筑城等计,引诱满清鞑子来攻,而萨穆什喀和皇太极均未上当后,林纯鸿心里一动,情不自禁地念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崔玉儿正好在林纯鸿身边,听到之后,不免一愣,随口问道:“三哥哥,说的什么?”
  林纯鸿自失地笑了笑,又念了一遍。
  崔玉儿听清后,只觉得回味无穷,执笔舔墨,将对子记了下来。
  崔玉儿盯着自己的手书默然半晌,方叹道:“道尽了人世间的沧桑与无奈……非大苦大悲之人,无法写出这些话。这应该不是三哥哥自创的吧?是谁写的?”
  林纯鸿苦笑不已,写这句话的人还要等八九十年才会出生呢,历史已经改变,也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出生。不得已,他随口敷衍道:“偶尔听人念过,觉得有道理,便记在了心头。”
  崔玉儿有沉吟半晌,方才问道:“不知这句话与郑叔有何关系?”
  林纯鸿道:“郑叔在辽东数次引诱鞑子来攻,结果鞑子奸猾,始终不上当。我在想,能不能趁机会,干脆在旅顺筑城。”
  崔玉儿思索片刻,道:“说到战阵,玉儿自是不懂。只是,鞑子发觉郑叔真筑城后,岂不是还有倾力来攻,郑叔能抵挡得住吗?”
  林纯鸿笑道:“假作真时真亦假,妙就妙在这里啊,郑叔越是把筑城一事闹得跟真的似的,鞑子就越是疑惑,犹豫不决之下,岂不是错过了最佳时机?”
  林纯鸿转眼望向舆图,盯了良久,道:“万一鞑子最终发现上当受骗,倾力来攻,我们就趁机来一场鞑子决不愿看到的大决战,把鞑子的肠子打出来!”
  说完,林纯鸿自顾自地拿起几个小人,在辽东半岛、皮岛还有济州岛之间摆来摆去,开始推演战局。推演一开始,林纯鸿即陷入忘我境界之中,浑忘了旁边还有崔大美女。
  崔玉儿苦笑不已,复又拿起刚才的笔墨,琢磨对子中的韵味。
  足足过了一个多时辰,崔玉儿进来出去业已两次,林纯鸿方才醒过身来,大声叫道:“张杰夫……张杰夫……”
  张杰夫就在外间,听到叫声后,立即进来行礼,问道:“都督有何吩咐?”
  “传令狄威,令其立即率领龙虎军团剩余两军,自巴达维亚出发,一个月内至济州岛驻防待命。”
  “传令戴哲,令其暂停修筑淡马锡城,率领麾下全部工匠至皮岛待命。”
  ……
  “传令张道涵……”
  说到此处,林纯鸿忽然顿住了话头,似乎心有所虑,还未完全考虑成熟。张杰夫放下速记的硬笔,满眼疑惑地望着林纯鸿。
  林纯鸿挥了挥手,道:“算了,给张府令的命令就不要记了,本督还是亲自修书吧……”
  张杰夫躬身行了个礼,接令而出。林纯鸿则坐在了案台前,开始执笔修书。
  书信之中,林纯鸿详细讲述了自己的计划,并且着重强调了实施这个计划,需要加拨大圆的大致数目及需要增加的民夫数量。
  修书完毕后,林纯鸿在书信之后盖上了大印。
  这个大印一盖,法律效力则与普通书信完全不同。也就是说,加拨大圆、加派民夫,这些都是命令,张道涵不得推诿。之所以以修书的方式传达命令,无非就是担心张道涵不解上情,带着怨气执行命令而已。
  发出书信后,林纯鸿方才稍稍减轻了点朝廷禁止荆州军跨越聊城、广平一线的隐忧。正所谓西边不亮东边亮,战场并不仅仅只有华北一处,能在辽东半岛大量消耗鞑子的有生力量,效果并不一定比在京师附近鏖战差。
  且说卢象升得知兵部令荆州军不得跨越聊城、广平一线后,大惊失色,差点晕倒在地。
  卢象升并不是一个莽汉,而是一个亲自操刀上阵、心思缜密的儒将。这次,他力主朝廷坚决迎战,一方面出于他对理念的坚守,另一方面,就是林纯鸿奉诏率重兵北上。
  所以,他才敢将天雄军主力驻防在宣大一线,自己亲率偏师勤王。甚至,当他听闻朱由检将关宁援兵交予高起潜统帅之后,也没放在心上。毕竟,有了林纯鸿十多万精锐荆州军,关宁援兵充其量只能锦上添花,并不能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
  现在,朱由检仅仅因为担心林纯鸿趁机作乱,就将荆州军挡在了聊城以北,差点让卢象升抓狂。
  卢象升与林纯鸿接触多次,相互之间有过合作,也有过算计,总体上合作多过算计。从卢象升对林纯鸿的认知上看,卢象升一百个不相信林纯鸿会趁机作乱。从现实情形来看,除非林纯鸿想与天下人为敌,才会在鞑子入侵的情况下,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朝廷为敌。
  林纯鸿这个口口声声把黎民百姓挂在嘴头的人,何至于蠢到这种地步?
  卢象升心里悲苦,忍不住对杨延麟说道:“朝廷危难,本督死不足惜,只是忧虑大厦将倾,无人支撑……”
  杨延麟本为经筵讲官,以文章节义闻名天下,与黄道周、倪鸿宝齐名,并称为“三翰林”。不过,这节义放在杨嗣昌眼中,就如茅厕里的石头一般,又臭又硬,既不懂得经世致用,脾气又臭,见到大山,唯知一头撞上去,不到南山不回头。杨延麟以节义自负,自然看不惯杨嗣昌避战,向皇上上奏章大骂杨嗣昌。
  杨嗣昌当然不愿意看到这只苍蝇在耳边嗡嗡叫,授予杨延麟兵部职方司主事之衔,至卢象升军中任参赞。
  当下,杨延麟听了卢象升的话后,大惊道:“总督大人何至于口出如此不详之言?”
  卢象升摇了摇头,道:“今日方知,袁元素当年之悲苦。等待本督的,很可能就是元素之覆辙!”
  卢象升提起当年的一段公案,并声称自己很可能会如袁崇焕一般被千刀万剐,直把杨延麟吓得目瞪口呆:“这怎么可能?”
  卢象升道:“畅言复辽,却被鞑子杀到京师城下;本督畅言驱逐鞑虏,却惨遭败绩,与袁元素有何两样?”
  杨延麟虽绝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但又不得不承认卢象升说得有理,有气无力地反驳道:“战事还未展开,就说惨遭败绩,总督大人是不是过于悲观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