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大明海寇> 大明海寇_分卷阅读_463

大明海寇_分卷阅读_463

  在征兵开始之后,这个学兵营立即就地解散,全部先派至各旅之中,接替许多连队的连长以下的职务,从各旅之中腾出了数百名已经有了相当经验的军官。
  另外各营都有一个副职,这一次也都被抽调了出来,直接到新兵营之中充任营长职务,而且提拔了一批连长,到新兵营充当营长或者副营长的职务,迅速的便将军官系统搭建了起来,而且还基本上都是有控兵和作战经验的军官。
  每个新兵营编入一个排的老兵,作为营长的直属嫡系,用来控制这些新兵,以免新兵之中有人不听号令,临战擅动逃走或者是投降。
  这么一来近三十个新兵营迅速的便被组建了起来,每个班配一个于家军的老兵,充当班长,由班长从新兵之中,选出一个能力较强的新兵充作副班长,帮着他们带兵。
  至于装备方面,于孝天也不发愁,这段时间他们缴获了太多的建奴军以及官军的武器,其中火器被于孝天尽数摒弃,这些粗制滥造的火器,于孝天根本看不在眼里,与其发放下去使用,还不如回炉再造。
  而那些冷兵器,却成为了武装新兵们的主要兵器,以长枪为主,刀牌为辅,另外佐以一部分弓弩,作为远射程的兵器,交给新兵之中部分会使用弓箭的人装备。
  至于器甲方面,因为缴获数量众多,在经过挑选之后,差不多每个新兵也都可以装备一件缴获的甲胄,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二十多个新兵营便被武装了起来,并且就地立即在天津卫周围,转入到了训练之中。
  这些新兵营于孝天是不会将其轻易立即投入战场使用的,但是却不代表他们一点用都没有,有这些新兵营之后,他便可以将原来天津卫的那些老部队都抽调出来,让新兵营暂时接替他们,接防眼下已经控制的战区,把老部队腾出来,进入到下一步的作战。
  所以新兵营的作用还是相当明显的,至于他们的训练问题,于孝天给新兵营留出了两个月的时间来让这些新兵营作为初训时间,一旦初训结束之后,这些新兵营便可以编组成新的作战单位,投入到战场之中使用。
  为此他把新兵的训练工作,暂时交给了第七旅旅长于振山负责,并且将天津卫和静海县等地的防务,也交给了于振山,而他自己和孟飞等人,则把精力都投入到了接下来的作战之中。
  这时候参谋部的成员也已经抵达了天津卫,在天津卫跟在于孝天身边,成立了战时参谋部,整体负责对接下来的作战进行计划安排。
  这一次击败吴襄所部之后,于家军在天津卫整整盘亘了半个月时间,没有再进一步发动攻势,让已经相当疲劳的各部都得到了一个较为充分的休整时间。
  (特别鸣谢书友1766755朋友的打赏!另外小声吆喝一下,求月票咯!)
  第五十四章 动手
  另外南方和山东方面,这段时间又给他们输送来了数千已经完成初训的新兵,这些新兵不同于就地征召的那些新兵,这些新兵在登莱等地于家军控制的区域之中,都已经接受过了初训,已经可以投入作战使用,虽然没有经过真正的血与火的考验,但是却基本上已经按照于家军的训练教程,完成了各种初级训练科目,对于命令的执行力已经达到了可以使用的最低要求!
  所以在他们抵达过之后,各部数战之中损失的兵员,都得到了补充,达到了齐装满员的状态。
  另外新一批物资也已经运抵大沽口,迅速的被补给到了各部之中,充实了他们前段时间大批消耗的粮食弹药,另外对于损坏的武器,也进行了修理或者更换,使得各旅都迅速地恢复到了最强的作战状态。
  虽然接连和建奴大军以及官军进行了数场大战,各部兵将比较疲惫,可是士气却非常之高,通过这段时间的大战,于家军兵将们彻底检验了他们的作战能力,使之拥有了更强的信心,这一点尤为重要,一个充满了必胜决心的军队,战斗力之强,是一般人很难想象得到的。
  这些于家军在经历了这么连番巨战下来,更是积累了大量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使之战场上的战术配合更加日臻完善。
  虽然兵贵神速不假,但是还有欲速则不达之说,这也是于孝天在挫败了吴襄对天津卫的进攻之后,让大军停驻休整的原因。
  趁着这段时间,海狼在整个北方甚至全国各地的情报系统也全力运作了起来,和朝廷打起了口水战。
  这些海狼的情报人员,奉命开始在各地大肆散播,有关近期朝廷的种种不是,为于孝天喊冤鸣不平,省的朝廷单方面控制着舆论权,把所有的错都归结在于孝天身上,为于家军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争取民心和民意,最最起码,也先把水搅浑了再说,省的天下民意一边倒的倒向朝廷方面。
  特别是在北直隶和山东等地,这样的宣传更为猛烈,因为建奴入寇,对于这两省民间破坏尤为严重,民间的老百姓对建奴大军尤为痛恨,对朝廷的无能也有切肤的痛楚和失望。
  于孝天领兵在天津卫覆灭建奴,这一个消息,无疑给于孝天带来了巨大的声望,在海狼的情报人员故意宣扬之下,于孝天被塑造成了一个临危不惧,宁可抗旨,也要力挽狂澜的义士形象。
  而他接下来率军和大明朝廷反目,和大明官军大打出手,这件事则全都是朝廷的不对,他于孝天乃是来抗击建奴大军,拯救天下苍生的,可是朝廷却视其为奸佞之徒,对其功劳视而不见,却还要将其置于死地,这样一来,许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自然而然会倾向于同情于孝天。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他们对大明朝廷的忠诚,仅仅是建立在大明朝廷数百年积威之下,根本谈不上忠诚可言,国家意识在这个时代,民间人士其实是相当淡薄的,老百姓想的更多的却是,谁能给他们带来好处,谁能让他们安居乐业,至于这天下谁来坐,他们很多人并不关心。
  现如今于孝天发出了讨明檄文,打出了要入京清君侧的旗号,并没有明说要造大明的反,只是要入京把那些吃人饭不干人事的无良大臣给拿下,某种程度上也大大减轻了普通百姓对他的敌视态度。
  现如今大明每况愈下,官府的当官的和那些胥吏横征暴敛,朝廷年年加饷加赋,早已让普通百姓苦不堪言,现如今于孝天公开宣扬,一旦他入京清君侧之后,要免除各种加饷加赋,重新丈量田地,减免徭役,惩治贪腐的官吏,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这样的口号无疑正是老百姓想要的,虽然于孝天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们目前不清楚,但是这个口号却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憧憬已久的希望,所以很多普通百姓闻听消息,顿时都奔走相贺,只巴望着于家军能赶紧攻入京师之中,把那些不干正事的贪官污吏一扫而空,这在相当程度上,免去了普通百姓对于家军的抵触情绪。
  在这段时间,于孝天征兵完成之后,他下令给那些被建奴大军裹挟的难民,每个人发放了一点粮食,另外每个人又给了几十个大钱,准予他们自行返乡。
  为了保证他们返乡途中的安全,他还着令那些被选出来的民间的头目们,自行组织乡勇,发放给他们少量的武器,让他们自卫使用,保护他们的乡邻乡亲,返回各地家乡。
  几十万百姓领取到了钱粮衣物,对于孝天更是感恩戴德,都失声痛哭着,跪地磕头称谢,然后一股股的开始踏上了返乡的道路。
  至此数十万难民,才算是彻底被遣散完毕,两天工夫下来,聚集在静海县一带的难民营,便变得空寂了下来,仅留下了一座座不幸死在这里的难民的坟冢以及大片临时搭建起来的窝棚。
  这些人当回到家乡之后,肯定得不到当地官府妥善的安置,相比之下,他们自然会怀念于孝天对他们的好,回乡之后便会成为于孝天的代言人,为于孝天说话,用不了多久,这些难民的家乡的百姓,便会期盼着于家军的到来,到时候便是大明彻底垮台的时候。
  在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于孝天再次把精力放在了战事方面,经过军将们和参谋们的仔细研究之后,于家军把目光盯在了京师东部的通州城上面。
  通州历来都是大明京师的东大门,乃是京师的门户之地,更重要的是通州乃是大运河最北的最后终点。
  自从朱棣迁都燕京之后,大明对于运河的依赖便日益加重,北方因为气候原因,以及战乱,人口密度和农业发展,始终不如南方,加之明末小冰川时期的影响,更是导致了北方农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北方所产粮食,根本不够北方人使用,所收的赋税也远不够大明朝廷调配,所以大明整个经济重心,都在江南一带,最富庶的区域,则是湖广、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每年这些省份,所收取的粮食赋税,占据了大明大半壁江山。
  为了弥补北方的缺少,所以年年大明都要依赖运河的漕运,从南方把钱粮转运到北方,供给京师以及边军使用。
  这几十年来,随着建奴在关外崛起,大明在辽东局势堪忧,在辽东关宁一带,陈驻大军,紧靠着北方所产的粮食,根本不够他们用,所以也需要漕运,将大量的粮食和军饷从南方转运到北方,供给北方使用。
  所以大运河乃是大明的命脉,现如今运河已经被于家军从沧州府一带掐断,加之前段时间建奴入关,沿着运河一带大掠,更是断绝了京师的漕运供给。
  但是作为漕运终点的通州,却乃是一个大仓,这里还囤积了大量以前南方转运上来的粮食和各种物资。
  而且通州乃是京师的东大门,拿下通州,便等于敲开了京师的大门,随后就地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粮食补充,随即可以直接进逼到京师城下。
  所以接下来于家军的行动,便要围绕着攻入京师进行,通州就必须要在第一时间拿下来。
  这一段时间,于家军的休整,也给大明朝廷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缓冲,朝廷已经派出刘宇亮到通州坐镇,通州这个时候已经进驻了两万多官军,其中包括京师的三大营以及勇卫营。
  同时还有刘光祚等数员大将坐镇,看上去守备森严,像是需要一场硬仗,还有就是从天津卫到通州,沿途要通过香河和武清两地,这两地还有部分官军驻守,有必要在攻打通州之前,先把这两地的官军给解决掉才行。
  于是于孝天结合参谋们的意见,命令第一第二旅作为前锋,一左一右同时出击各自负责攻武清和香河,为后续大军打通前往通州的道路。
  剩下的各旅则在他的率领之下,随后赶往通州,至于天津卫这边,就交给于振山和那些新兵营负责镇守了,好在这里留守的有海军方面的几个海兵连,加上从船上卸下的大量重炮,只要于振山不犯浑,估摸着就不会有事。
  刘宇亮提心吊胆的坐镇在通州,天天都怕得到消息说于家军大军来攻,整日里不断的召集镇守通州的诸将议事,色厉内荏督促诸军加强城防,不得放松。
  但是他这样的努力,却并未起到多大的作用,现如今通州的官军,同样士气十分低落,几乎不敢听闻于家军几个字。
  这些兵将们现在早就对于家军收起了所有轻视之心,一个多月之前,于家军新临天津卫的时候,他们各个都作壁上观,蹲在墙头上看热闹,认为于孝天根本就是个疯子,脑子肯定是进水了。
  三万福建兵,要和十万建奴大军死扛,还说什么要在天津卫阻住建奴出关,这样的豪言壮语,听在他们耳中,简直就是跟梦呓一般。
  所以当得知朝廷有意要侧击于家军,将其讨灭在天津卫的时候,很多兵将都不以为然,认为完全是多此一举,有建奴一家足以把于家军给踩死了,根本犯不着干这等龌龊的事情。
  毕竟好歹于家军也是他们明军,这次不管于孝天抗旨不抗旨,好歹人家是来打建奴的,某种程度上算是自家人,朝廷要趁机联合建奴,来打自家人,这事儿不能干。
  至于建奴要是把于家军给灭了,那是于孝天自己的事情,两不相帮也就算了,反正他们也不敢这会儿去给于孝天帮忙。
  第五十五章 力克通州
  但是随后传来的消息,却让这帮大明兵将们各个掉了一地的眼珠子,于家军居然胜了,而且还是大捷!
  十万建奴大军在于家军兵锋面前,被于家军打的大败亏输,冰消瓦解,这么多建奴大军,居然团灭在了于家军手中,仅剩下零散的建奴军,最终四散溃逃,有些小股建奴兵马,甚至于逃到了通州一带,着实让这些明军兵将紧张了一把。
  前些日子建奴大军崩溃的时候,有一千多建奴的蒙古兵窜至了通州一带,连破了数个庄子,劫杀了当地不少乡民,还抢走了不少的粮食银钱。
  通州守军于是只得硬着头皮去进剿这支建奴的散军,原以为建奴兵马新败之下,肯定没多少战力了,趁机他们可以打打落水狗,捞一点战功。
  可是没想到他们过去之后,五千兵马对建奴这一千来散兵游勇,居然被建奴这帮散兵游勇,打了个屁滚尿流,损失了小一半的人马,大败而归逃回了通州城外。
  这事儿他们压着愣是没敢禀报到京师里面去,硬生生的把这件事给压了下去,眼睁睁的瞅着这一千多建奴的蒙古兵呼啸着擦着通州的边,朝着顺义、怀柔方向逃去。
  这一下通州守军可就更是震撼了,为啥建奴在于家军面前,被打的跟落水狗一般,可是到了他们面前,就又变得如此凶悍了呢?
  这于家军的兵将到底是啥材料做的?钢浇铁铸不成?还是他们有通天的神通?这要多厉害,才能把建奴给打成这样?
  要是他们万一碰上了于家军的话,难道能比建奴强吗?一想到这一点,很多大明的兵将只觉得头皮发麻,心道这于孝天千万千万别造反,要是于孝天一造反,这天下还有人能治得了他吗?
  话说不及,他们便又听闻,朝廷在于家军和建奴大战之后,突然间悍然调遣陈新甲和吴襄两部人马偷袭于家军,试图趁着于家军刚刚结束一场大战,趁其不备将其讨灭。
  许多通州一带的官军兵将,对此就心生怀疑,对陈新甲和吴襄所部,不太报太高的期望,认为他们两部,弄不好会吃瘪。
  结果当然是被他们料中了,陈新甲所部,连于家军主力都没碰上,就被打散了,吴襄所部更是围攻天津卫不成,最终吴襄连小命都丢在了天津卫,被于家军打的差点全军覆没。
  剩下的吴襄的儿子,抢了些吴襄的零碎,带着一千多溃兵,逃到了通州,然后稍作停留,便领兵逃回了山海关。
  通过和吴三桂麾下这些溃兵简短的接触,使得通州守军上下都得知了于家军的厉害,溃兵们把于家军形容的非常可怕,说于家军却有通天的本事,炮铳极为犀利,能攻能守,极其善战。
  这一下把通州守军上下人等,都给吓了个半死,各个都暗自埋怨朝廷,这是抽什么风,为啥非要逼反这于孝天呢?
  人家跑来勤王,你不帮忙不拨粮饷给人家,坐视人家跟建奴死拼也就罢了,现如今人家打赢了,朝廷不赏也就罢了,让人家回去好了,可是朝廷偏偏脑子进水,反倒还要想趁机讨灭人家!
  现在倒好,事情闹大了吧?把人家给逼反了吧!没法收拾了吧!人家这次被逼急了,打出了要清君侧的旗号,看看朝廷怎么收拾吧!
  而且这次于孝天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的时候,矛头直指杨嗣昌、刘宇亮、薛国观、高起潜等人,称其为祸国殃民,城狐社鼠,乃是大明的奸佞之臣,是他们导致了大明如此不振,要求当今圣上严惩这帮家伙。
  其实也正是这些人,把于孝天的于家军视作寇仇,提出了种种要覆灭于孝天的计划,最终才导致了目前这种情况。
  现在刘宇亮被圣上发来坐镇通州,整日里对通州的官军上下指手画脚,着令他们办这个干那个,官兵们心怀不满,虽然不敢轻易说出来,但是私下里还是骂声一片,认为这事儿是这些家伙惹出来的,现如今却要他们这些官兵承担。
  至于他们吃皇粮拿兵饷,要给朝廷卖命这种事,倒是都自动选择遗忘,完全没有任何要效忠大明的自觉性。
  就这么他们战战兢兢的等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却没看到于家军兴师来攻,于是有些人甚至已经开始乐观的认为,这件事恐怕就这么算了,现如今朝廷已经吃了大亏,于家军占足了便宜,虽然叫嚣着要入京清君侧,可是这事儿毕竟不是小事儿,可是滔天的大罪,现如今朝廷似乎有点服软的迹象,估摸着于孝天也会见好就收。
  可是不等他们放松几天,便得到了探报,驻守在天津卫的于家军终于动了,兵分三路,朝着香河、武清、通州方向攻杀了过来。
  短短两天时间,镇守武清的官军便被于家军全灭,武清县城也被于家军一鼓而破,知县城破殉国自缢身亡。
  第三天香河县也被于家军攻破,守城的参将刘希元率兵投降,知县李丰山被于家军擒获。
  接下来短短五天时间,京畿东部的东安、宝坻两地,也迅速的宣告被于家军攻陷,于家军主力兵锋直指通州,两万余大军直扑通州而来。
  刘宇亮得知消息之后,吓得是魂飞魄散,立即下令通州守军,紧围着通州城布防,不准任何人擅自出营浪战,摆出一副撅着屁股死守通州的架势,而他本人则躲在通州城之中发号施令,并且调集兵马登城御守,把能请到城头上的炮铳,都架在了城墙上,倒是也颇有点固若金汤的样子。
  可是于家军似乎根本就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三月二十八,于家军主力兵抵通州城南,接着于家军将炮兵直接摆在了通州城外三里之外,把百余门大炮对准了通州城外的官军连营。
  守将刘光祚奉刘宇亮之命,率领三千通州守军试图反击于家军,但是一出大营就直接遭到了于家军大炮猛轰,其军登时大散,刘光祚也中炮身亡。
  刘宇亮不敢再遣将迎战,只得下令龟缩入营中据守,但是随即第二天便遭到了于家军排炮猛击。
  城外过万的官军在于家军猛烈炮击之下,只坚守了一天时间,入夜于家军突袭大营,城外守军登时大溃,天亮之际通州城外官军防地全部易手,整个通州城被于家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而城外官军一夜之间,一万多人跑掉了过半,剩下的也大部被俘,随即被于家军征用,以戴罪立功之命,令这些俘兵重新武装起来,在于家军的监视之下对通州城发动了猛攻。
  这些被俘官军无奈之下,后背有大批于家军督战,不得不卖命猛攻通州城,刘宇亮惊慌失措,下令放炮还击。
  激战半天下来,攻城俘兵伤亡不小,被迫撤下休整半日,又一天天亮之际,俘兵再一次在于家军攻城重炮的掩护之下,对通州又一次发动了进攻。
  在于家军重炮轰击之下,通州城防宣告崩溃,于家军派人射入城中一批劝降信,劝城内数千守军立即弃械投降,并且确保不得破坏城内储存的粮食物资,否则的话攻入城中定斩不饶。
  另外劝降信之中,要求城内守军立即将刘宇亮拿下,献城投降,于家军可确保不杀一人,可善待这些降兵。
  于是眼看着通州城无法守住,城内一个牛姓千总,一咬牙,突然间率领手下兵卒暴起,将刘宇亮亲随斩杀数十人,当场将刘宇亮拿下,绳捆索绑打开了通州城东门,向于家军献降。
  刘宇亮虽然有所准备,但是还是没有能防住手下这么干,发现事情不妙,想要逃走已经晚矣,眼看着就要被生擒活捉,刘宇亮试图投水自尽,但是却被叛军跳入水中救捞起来,结果被送入了于家军大营之中。
  于家军仅用了四天时间,便攻克了通州城,将整个通州城控制在了手中,而通州城之中的粮仓,因为有于家军提前发出威胁,城内守军虽然受命城破之际放火烧毁这些物资,但是最终于家军入城,这些守军也没敢放火,所以最终城内囤积的十几万石粮秣,也尽数落在了于家军手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