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盛唐宠后> 盛唐宠后_分卷阅读_84

盛唐宠后_分卷阅读_84

  这样的事情,自然不会只是发生在兰陵萧氏一家。
  便是略过这些势力庞大的门阀世家不提,还有边关重镇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其实也是同样的情形,甚至于,在自己的藩镇范围内,节度使本就可以全权调度,其权利之大,宛若国中之国。
  在节度使镇守的藩镇之中,因为和吐蕃、突厥等敌对势力比邻,为了自保而养兵,又为了维持各种用度要自己谋划,以至于,土地兼并的情况之严重,反而更胜各个地方的门阀世家……
  这个时候,对当时政治历史社会的了解基本上还停留在高中政治会考的理论水平的萧燕绥,只是知道家中资财丰厚,祖父萧嵩致仕回家后,在老家每日沉迷下棋钓鱼、养花种菜,生活十分富足,她跟着回来了,老家这里的外面,更是有很多田地可随意供给她折腾。
  至于当土地兼并的情况发展到大部分都落入当时的大地主阶级手中后可能引发的问题,萧燕绥或许上辈子曾经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严重的后果,可是,不把这种过于书面化的文字摆在她的面前,以她如今的政治历史敏锐度,却很难自己去意识到这些。
  唐朝的盛世繁华之下,寻常百姓如今看似平静的生活,其实已经岌岌可危,甚至到了一种危如累卵的地步,流民和逃户的数量逐渐扩大,花团锦簇下的重重历史危机,如今,其实已经只是在等待一个引爆的火星罢了……
  历史中的安史之乱,其实也不过是到了唐朝中期时,经年累积的社会矛盾大爆发的载体,便是没有安禄山和史思明,或早或晚,无非就是这几十年间,总还是会有另一个人顺势引爆这一场战乱……
  思路已经从家中给祖父萧嵩搭一个种花种草的暖房发展到蔬菜大棚的萧燕绥,已经开始微微皱着眉头琢磨,没有塑料薄膜的情况下如何密闭保暖的问题了。
  毕竟,蔬菜大棚的塑料薄膜大多是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材料,这种化学材料来自于石油化工的发展,就在唐朝现有的工业水平下,弄点水泥烧个玻璃都好说,再折腾点军械火药也完全没问题,就连开采个金属矿弄点高炉然后提升一下目前的冶金水平其实萧燕绥也很有思路,可是,让她去开采石油然后进行石油化工,这就已经完全超出她的能力范围外了。
  就算她很清楚里面的原理也不行,纯粹是工业水平受限,社会整体水平不发展到适当的历史阶段,有些技术类工业,就是完全不能碰。
  不过,没有了塑料薄膜,蔬菜大棚就得找个合适的替代品。
  萧燕绥一时拧了拧眉,她脑海中第一反应能想到的材料,还是现代工业下的材料,类似于无纺布这些。
  至于草被什么的,倒是唐朝这会儿直接就能找到,那些农户想来也有很多人都擅长编制草帘,唯一的问题在于,如果没有塑料薄膜的话,蔬菜大棚的保暖性和密闭性都会降低很多,还是得想尽量再想个其它靠谱一点的办法才行。
  其实反季节蔬菜这种玩意,皇宫里从不罕见,说起来,杨贵妃的荔枝现在都能八百里加急运了……
  同样的,到了冬季,贵族世家餐桌上也时常得见一些新鲜蔬菜,不过,新鲜蔬菜的数量本身肯定也是十分稀少的,毕竟,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屋子里烧炉子维持温度,然后人工种菜这种操作,其实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了,问题在于当时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成本都太过高昂,以至于,在当时就是皇帝都不能肆无忌惮的长期这么干……
  萧燕绥也没想着直接就能把蔬菜大棚的成本降低到足以在民间推广的地步,不过,对于这种唾手可得的实验情况,她确实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和萧嵩念叨了两句后,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又一个的方案,恨不得现在就出门去实地考察一下,然后开始动工。
  这会儿还是十月,时间充分,等到入冬,她的蔬菜大棚框架肯定能搭好。
  “阿翁,新房子里面的地暖还得再烧两天,毕竟是刚刚盖好的房子,多来点烟火气没坏处。”等到萧嵩笑呵呵的在院中凉亭坐下后,萧燕绥也跟着坐在旁边,双手托腮,手肘戳在石桌上,心情愉快的解释道,“你别看那房子现在热得不能住人,到了冬天,穿着鞋踩在地面上都是热乎的,住起来就知道多舒服了。”
  她倒是没解释,高温有利于挥发,最近烧着地暖每天开窗通风,房子里潮气没了,墙体房顶里的湿气也能尽快热透,回头过几天,地暖一停,房子里的温度也会慢慢降到适宜程度之后,新房子住起来就会变得像老房子那样,格外的让人适应。
  正说着话,摇着尾巴的小猎犬亲昵的往萧燕绥身上一扑,萧燕绥被它扑的胳膊一偏,转身低下头来,就看到,自己的衣服布料上也被蹭得湿润起来。
  “哎呀!”萧燕绥下意识的低呼道,使劲揉了一把小猎犬的狗头,转头看向萧嵩,由衷道:“阿翁,平时在家里可别让它随便下水了。”
  轻轻的拍打了两下小猎犬,教训过它不许浑身是水的扑人之后,萧燕绥干脆的起身,道:“阿翁,我回去换身衣服,然后出门转转。”
  萧嵩自然没有任何异议,连连笑着答应道:“好。”只是细心的叮嘱道:“身边多带些人。”
  萧燕绥依言点了点头。
  第113章
  回自己的院子里换了身轻便的衣服后, 萧燕绥直接带人出了门。
  秋日的太阳依旧灼烈,阿秀的手中撑着伞, 理所当然的遮在了萧燕绥的头顶。
  “六娘, 我们这是要去哪里?”阿秀亦步亦趋的跟在萧燕绥的身边,小声问了一句道。
  “去地里转转,这会儿应该是秋收的时节吧!”萧燕绥随口回答道, 她对农民种地的时节其实不够了解,只是对于一年到头的二十七节气分别应该干什么有个大概的轮廓。
  阿秀点了点头。
  言语间,萧燕绥想到了田地里的事情,又开口道:“对了,派个人去把上次那位有经验的老农请过来, 我还有些事情想要问她。”
  身边跟随的仆从里,自然分出去一个对这里比较熟悉的人, 直接先朝着萧燕绥要找的人去了。
  因为萧燕绥的手里还带了实验记录本之类的东西, 再加上不出意外的话,她还打算去庄子里实地研究一下蔬菜大棚的可行性,要拿的其它东西也挺多,所以, 萧燕绥这次出门并没有骑马,而是乘坐了马车。
  萧燕绥这边从萧家老宅出发, 山海镇外的不远处便有一大片农田。
  等到萧燕绥一行找到上次那个当地颇有经验的老农家的地头时, 之前过去找人的那个仆从,也已经和老农一起站在那里等候了。
  那个老农跟着行了一礼,直接就被萧燕绥拦下来了。
  她干脆利落的从马车上直接跳下来, 惹得阿秀几乎是下意识的开口道:“六娘小心!”
  萧燕绥轻便的衣衫翩飞间,脑后只是扎成一个简单马尾的长发也随之抛出一条活泼的弧度,而后才柔顺的沿着背脊纤细如蝶翼的线条垂下。
  “没事,”萧燕绥随意的摆了摆手笑道。
  就这么站在田间地头上,萧燕绥抬起头,望着满地金黄的丰收场景挑了挑眉,心情轻松愉快的和那个劳动笑道:“今年的收成似乎不错?”
  农人家的命根子便是田地了,地里的庄稼长得好,也一直挨到了秋收的时候,便是前日才刚刚下了场水,逼得很多人得立刻抓紧时间将庄稼收获,然后再摊开晒好,依然不曾打消这些百姓人家觉得今年是个丰收的好年景的满足和喜悦心情。
  便是这上了年岁、颇有些见闻的老农,和萧燕绥说起今年的收成时,都忍不住的喜笑颜开,竭力压着明显带着当地口音的调子,语调比平时稍快一些的向萧燕绥说道:“今年的雨水足,却并不会洪涝,地里的庄稼没被淹,反而浇满了水,地里的土也是湿润的,今年肯定长得好……”
  萧燕绥记得,江南一带应该是一年两熟的区域,便继续随口问道:“这些庄稼收成之后,应该还会再种一茬吧?”
  那个老农虽然点了点头,不过,详细解释的内容,却有些出乎萧燕绥的意料。
  那老农道:“还是能再种一些的,不过,眼瞅着十月过去,再有不到俩个月就入冬了,天冷之后,地里也会冻上,冬天能种的庄稼都很少,一般也就是各家各自开垦出一小块土地,稍微种点庄稼,能长出来最好,若是不行的话,还是得等来年开春。”
  “冬天天寒,庄稼长不好?”萧燕绥听了,不由得微微一愣。
  她当然知道气温低的时候,肯定会对庄稼造成影响,但是,却没有想到,依照这个老农所言,情况居然会这么不乐观。
  暗自琢磨了一会儿,萧燕绥盯着田间地头上,尚且没有收割回去的庄稼,和她上辈子在电视或者图片里看到的图片留下印象截然不同的作物,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心中顿时恍然大悟。
  千百年后的后世里,作为一个农耕大国,除却平原地区的机械化农场之外,国内农业耕作的基础模式其实并没有太大改变,然而,那些庄稼和以往最大的不同,除了化肥的发展之外,其实是庄稼本身的品种得到了充分的改善。
  抗寒、抗寒、抗病、抗倒伏、高产、口感……
  这些作物本身渐渐改良优化所得到的提升,在当代人的眼中可能并不明显,可是,对于如今的萧燕绥来说,隔着千百年的科技积累和品种优化,她上辈子见过的那些庄稼,和如今土地里栽种着的这些作物之间的差异之大,却是远超想象的。
  上次萧燕绥在田间地头上看到的,还只是生长过程中的幼苗,便是显得稍微矮小瘦弱一些,萧燕绥对于农作物植株的成长变化又不了解,自然也就没发现这个规律,如今,地里头的庄稼该熟的都熟了,结果之间的差别就明显的显现出来了。
  在唐朝生活了这么多年,萧燕绥吃饭的时候,一直都是奔着新鲜感去了,再加上烹饪习惯和调味料的缺乏,再加上她本身对饭食并不是那么挑剔的人,所以,她下意识的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具有着同样名字的粮食和蔬菜,唐朝这会儿和后世的那些,其实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品种,并且,属性差异巨大到都让人怀疑它们之间可能都已经发生过了跨物种的变异……
  看到萧燕绥微微拧了拧眉,那个老农多少有些不安的闭上了嘴,阿秀倒是对萧燕绥十分了解,知道她这会儿脸色变化应该也不是因着这老农的缘故,安抚的回了个笑容之后,便直接转向了萧燕绥,小声提醒道:“六娘?”
  “我在想事情。”萧燕绥随口回应了一句。
  回过神来,见那个老农有些惴惴不安的模样,便也跟着安抚了一句,然后笑道:“带我看看地里的庄稼吧,每年都有哪些收成?”
  那个老农自然是忙不迭的点头答应下来。
  就这么一路走下来,萧燕绥看见的最多的,自然还是稻谷。
  至于她比较熟悉的土豆、红薯、玉米一类的东西,则是根本就还不曾出现在华夏大地上……
  意识到这个问题,萧燕绥忍不住的微微拧了拧眉。
  平时吃饭吃得比较杂,萧家的厨房里自然也是颇为讲究,萧燕绥此前都没太过关心过,这些后世的常见品种,唐朝这会儿国内根本就还没有……
  萧燕绥冥思苦想了好一阵,印象里总觉得这些东西似乎都是来自于美洲大陆的,没准还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关,借着大航海的机会,然后才在世界上扩散开来。
  可是,这么一个物种迁移的过程,究竟具体是什么时间,萧燕绥就弄不明白了。在她的印象里,大航海时代可能已经在十几世纪了,距离后世的现代不会历史太远,换言之,和唐朝的现在,反而就远了。
  念及此处,萧燕绥倒是也没对找到这些作物抱有太大的期待,只是,想着唐朝这会儿也不是没有往外去的大船,没准碰见哪个岛屿也能有所收获呢,突发奇想一般的就吩咐了一句道:“难兰陵郡附近应该有大的码头吧?回头让人在码头上等着,看看能不能买到些看起来新鲜的东西。”
  萧燕绥的这个吩咐可谓是来得没头没脑,不过,从来对萧燕绥言听计从的阿秀还是立即回答道:“六娘,府上在码头处也有铺子的,让那掌柜的多注意着些便是了,倒不必专门去人盯着……”
  萧燕绥顿时恍然,“哦,那等我回家之后和管事的打个招呼去。”
  考察过单调的农田之后,萧燕绥很快便把注意力放在地表,以及如何在这种地方搭建蔬菜大棚的问题上。
  品种不够,反季节蔬菜来凑嘛!而且,江南一带的气温相对来说还算温和,就算没有聚乙烯材料的塑料薄膜,萧燕绥觉得,蔬菜大棚依然还是有些可行性的--毕竟,江南的冬季本身还是比真正寒冷的北方要好捱一些的,厚实一点的草垫、制作蒙古包的那些材料应该也可以作为替代品。
  一直等到天边晚霞漫天,太阳也终于落山的时候,萧燕绥才终于放下手里的实验记录本,令人送那给她讲解了一下午农事的老农回家,自己也转身上了马车,在铺得格外柔软舒适的车厢里舒展了一下身体,这才有功夫喝了口水。
  “回家,今天的事情我得再好好想想。”萧燕绥随意的对阿秀说道。
  面对看似还算温和、其实在执行她自己的计划上其实格外强势的萧燕绥,除了依言称是,阿秀也没法回答别的了。
  舒服的靠躺在马车里的软垫上,萧燕绥一边慢慢的翻着自己今天记录下来的收获,一边也在思考着最近相关的一些其他事情。
  地暖、或者说是盘炕的图纸她都画出来了,回头可以捎一份给王思礼,西北大营的冬天肯定用得着,当然了,作为回报,萧燕绥希望远在西北边关的王思礼也能帮她踅摸一些靠谱的农作物,她总觉得,西北一代、乃至从西域流传过来的一些农作物,似乎也应该是在后世被推广开来的……
  此外,还有就是长安城那边,这几天忙着盖房子都没顾得上别的,自己应该也该给母亲裴氏、父亲萧华以及两位兄长写封家书汇报一下自己和祖父的近况了。
  这段时间以来,完全就把家书给写成了工作报告的萧燕绥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这种本能想要汇报工作进度的想法有哪里不对……
  第114章
  一场秋雨一场寒, 待到田地里的庄稼都被收获之后,不过半月的时间过去, 随着几场淅淅沥沥的秋雨, 枫林浸染,霜意渐浓。
  华清宫中,前来避暑游玩的玄宗也终于带着杨贵妃和一众宫人, 连同陪同到此的许多其他人一起,重新回到了长安城中。
  因为在骊山上打猎偶遇的缘故,有意无意间,河东柳世所出的柳潭这段时间里倒是和李俶、李倓和李文宁三人走得近了些。
  柳潭看李文宁的眼神中始终都带着些羞赧的倾慕,虽然自己竭力掩盖了, 不过,日常相处间, 他总是在忍不住的看向李文宁, 这般表现,看在李俶和李倓的眼中,根本就是无从掩饰。
  李俶和李倓交换了一个眼神,切实印证了自己的猜测之后, 便也在心里记了一笔,只打算等回去之后, 便再问问李文宁的心中究竟是如何看法。
  至于此前堪称突兀的出现在华清宫中的张氏女子, 这么一段时间过去,关于她的身份背景,李俶等人的心中, 也早就有了了解。
  等到太子李亨一行回了东宫之后,在玄宗的授意下,那位言辞风趣幽默,性格似乎也颇为温柔小意的张氏女子,也被送进了东宫之中,并且,封号直接就是太子女眷中,仅次于太子妃一位的太子良娣!
  李倓的院子里,透过书房的窗户,抬眼便是园中秋风瑟瑟,落叶萧萧。好在秋日的霜叶未曾落尽,这会儿倒是还不至于变得太过单调。
  李文宁随意的摆弄着桌上一枚印鉴,转头看向正捧着书的李倓和稳坐在旁的兄长李俶。
  李俶轻轻舒了口气,随口道:“正如之前猜测所言,张良娣的父亲乃是张去逸,祖母则是窦太后的亲妹妹窦老夫人。”
  最初的猜测被证实,玄宗此举的深意,自然也就如他们之前设想的那般。李倓拿着书的手上有一瞬间的微微停顿,而后,他才又动作平静不带任何意味的翻了一页书。
  张去逸的身份还可以暂且不管,可是,窦老夫人在玄宗面前,却是如今难得能说得上话的一位长辈……
  所以,早先同他青梅竹马的武惠妃在世时,他对武惠妃极尽宠爱,这份偏爱之纵容,甚至在武惠妃设计害死了先太子李瑛并其他两位皇子后,仍旧不减分毫,也颇得在废太子李瑛后得封太子的李亨这些年始终处境艰难,举步维艰。
  随着张良娣被纳入太子东宫,至少,对于朝中的其他官员来说,会传达出东宫暂且无忧的信号。
  忍不住便又想起了前太子妃韦氏的李文宁轻轻皱了皱眉,免不了的有些心烦意乱起来。
  之前在华清宫中多有方便,如今回了长安城,她突然想去城外的那间庵堂中看看韦氏最近可还安好。
  奈何这会儿张良娣刚刚进门,她若是选在这个时候去见韦氏,落在有心人的眼中,还不知道会被曲解成什么样子,为了稳妥起见,李文宁也只能是竭力按捺住这一个想法,登时越发的觉得心绪浮躁起来。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对东宫总是好事一桩。”李倓握着手里的书卷,也不继续翻页了,只是淡淡的评价道。
  李俶点了点头,他的看法和李倓完全一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