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宗亲家的小娘子> 宗亲家的小娘子_分卷阅读_102

宗亲家的小娘子_分卷阅读_102

  洛安城中,丧钟敲响。
  钟声遥远而宏阔,仿佛从仙境撞来,一声声地击荡在人间。
  于是大街小巷都安静了,人们停下脚步怔上一怔,然后不约而同地望向皇宫;
  三省六部的官衙中也安静了,官员们惊诧地停下手中的事务,犹如丢了魂魄一般,木然对视。
  吏部大堂内,几人都不觉哑然,静了半晌,下意识地奔向门口。
  “元晰……”谢迟茫然地抬眸远望,可眼前自然只有熟悉的街巷。
  谢逐的声音也克制不住地颤抖:“这不可能……”
  这不可能,没有人敢相信,大齐唯一的皇孙,尚未长成的储君,就这么没了。
  “元晰……”谢追在脑中的嗡鸣中呆滞良久,然后眼泪流了出来,溅落在朱红的门槛上,像一滴鲜血缓缓流淌。
  整个洛安城,自此陷入了一种巨大的悲痛。
  虽然皇孙还没有立为太孙,他的离世更远够不上国丧,虽然他是一众宗亲中的晚辈,按礼数长辈们也不用为他做什么。可大多数宗亲还是不约而同地斋戒起来,也有许多人闷在府中抄起了经,各自表达着哀思。
  勤敏侯府里,谢迟和叶蝉接连茹素了数日,他们原没和元显元晋多提此事,可两日之后,元显元晋也不愿意碰荤腥了。
  叶蝉暗自心惊地询问元晋原因,元晋便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我知道,元晰哥哥死了!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在这样的悲戚中,腊月过去,正月到来。在原该喜气洋溢的新春佳节里,洛安城终于走过了元晰的尾七。
  皇帝下旨追册元晰为皇太孙,葬入了自己的帝陵。在元晰入葬前的最后一日,太子妃崔氏在他的棺前跪了整整一天。
  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撑过这七七四十九天的,但她知道接下来该怎样做。
  皇帝还留着太子,原因再清楚不过。因为元晰没了,大齐唯一的希望又落回了太子身上。太子虽然不济,可也到底年轻,人们还可以盼着他再为皇帝添一个皇孙,成为大齐的储君。
  崔氏知道自己身为太子妃,担着怎样的担子。可是,身为一个母亲,她不愿别的孩子再重蹈元晰覆辙了,不论是她生的孩子,还是太子的妃妾生的孩子。
  这一切早就该结束了,那个罪魁祸首早就该死。既然没有人动手,那便由她来。
  她其实早已迫不及待,只是元晰刚去,她不愿他在奈何桥上见到让他不开心的父亲。
  现下既然尾七已过,这件事就该办了。办完这件事,她就去陪元晰。
  她的女儿作为陛下唯一的孙女,势必此生无虞,无论是谁继位都要给她一个公主的尊位,让她安享此生荣华。可是元晰去了阴间,只有她了。
  东宫里,张子适正在房中收拾着东西。
  因为教导元晰的缘故,东宫收拾了一间厢房给他作为书房。日积月累下来,他在这里的东西便也不少了。
  笔墨纸砚、书籍本册,孩子们练的字摞了好几摞,单是元晰的都有好几沓。
  现下元晰没了,宗室子弟都不必再进宫伴读,他自也不必再来,该去做点别的了。
  他一语不发地收拾了很久,下意识里注意到抽屉里元晰所写的功课最多,然后鬼使神差地想,他大概真的很累吧。
  现下没有人压着他读书写字了,也不知他是不是能轻松一点。那孩子,其实爱玩得很,可是许他玩乐的时间总也不多。
  听闻他的随葬品里没有什么书,多是些小孩子喜欢的玩具,张子适悲伤之余竟然有些欣慰。
  元晰再也不用对着书本抹眼泪了,也不用再嫉妒堂兄弟总能回家休息,他应该会很高兴吧。
  张子适胡思乱想着,忽见门边有人影闪过,便抬起头,只见一宦官在门口一揖:“张大人。”
  “很快就收拾好了。”张子适脱口道,那宦官略显窘迫,赔笑说:“小的不敢催您。就是……太子妃殿下刚回来了,您是否再去见见?”
  出于君臣,是该去见个礼的;出于朋友,也该宽慰宽慰她。
  张子适颔了颔首:“多谢,就来。”说罢他便将手头的几本书收进了书箱,而后就出了门。
  踏出屋门的刹那,他却正好看见太子妃持着剑稳步走进太子的寝殿。
  张子适骇然一惊,脑中一片空白,顿时连礼数也顾不得了,提步急奔而去。
  寝殿之中,守着太子的宫人们见太子妃提着剑进来,都不由得绷紧了心弦。
  东宫之中没有人敢对她不敬,但侍卫们还是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佩刀,紧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都退下。”崔氏森然开口,太子眸光冷冽地回看着她:“你要干什么?”
  “都退下,除非你们想让一家老小都给太子殉葬。别觉得我在唬你们,这点事我崔家还办得到。”
  宫人们顿时有些动摇,迟疑着望向旁人,接着便陆续有人犹豫地向外退去。
  “你要干什么!”太子又问了一遍,太子妃握住了剑柄:“元晰若有个三长两短,我一定亲手取你性命——我说过的。”
  下一刹,太子一把抓下剑架上的宝剑,寒光唰然出鞘。
  崔氏冷笑出喉,扫了眼还在迟疑不绝得宫人侍卫,提高了三分声,道:“都退下——我再说最后一次。你们再看下去,这条命横竖是保不住了。”
  她脊背挺得笔直,话语间,似有一股气势犹如洪水猛兽般,怒吼着奔向四面八方。
  第108章
  宫人们仿佛那被人控制着的皮影,不约而同地向外退去。
  太子妃提着剑,一步步走向太子:“我若是你,早就了断了自己了。”
  “你……”太子双目猩红,“你疯了吗!杀了我,你也活不过今天……”
  “杀了你,我便去陪元晰。”崔氏说罢悍然刺去,银色的冷光在昏暗的殿中犹如游龙划过。太子闪身挡开,紧咬着牙关一剑刺向崔氏后背,千钧一发之际,崔氏蓦地侧避,只觉背后微凉后依稀有热流淌出,心知已受了伤,愈发狠厉地又刺了上去。
  她知道太子习过武,即便学艺不精,也比她强。
  可她也知道,她不能死在太子前头。她若不了断了他,他便还能享乐几十年,指不准还能当一把太上皇,那太便宜他了。
  太子挥剑挡开了她的下一剑,正要劈下一记,忽见一道灰蓝色人影自殿外冲来。
  “殿下!”张子适迈入门中,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惊得脚下一滞。下一刹,只见太子已继续朝太子妃砍去,虽则全无章法却使了十成的力气。太子妃顿时处于弱势,连连退避,举剑匆忙格挡,张子适将心一横,信手提起一旁剑架上的剑。
  太子妃很快便被逼向墙边,眼看还有几步便再无处可退,她将心一横,觉得已无必要再挡。
  ——既然已准备好去陪元晰,她还怕什么?她可以在他劈下来的同时,一剑要了他的命。
  思量间,太子妃后脚已触及墙根,她横在身前的剑陡然转向。
  太子正挥剑劈她面门,见她剑锋转向蓦地一惊,然而在崔氏的剑刺来之前,一股剧痛忽地从背后袭来。
  那剧痛穿过皮肤,刺过脾脏,又自胸膛刺出。
  太子怔然低头,看着眼前刺出的剑刃上挂着的淋漓鲜血,不可置信地扭头。
  然后,他圆睁的双目,迟钝地认出了对方是谁:“张子适……”
  适字吐出的同时,深红的鲜血蓦地涌出,张子适不禁手上颤抖,闭上眼,才有力气将剑拔出。
  太子栽倒下去,张子适松了剑柄,太子妃怔怔然望着他,颓然跌跪在地:“你来干什么……”
  她嗫嚅了几遍,又抬头怒吼起来:“你来干什么!”
  张子适仍还惊魂未定地愣着,好似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过了良久,他才意识到崔氏在质问他。
  “你来干什么啊!”崔氏跌跌撞撞地站起身,崩溃地拽住张子适的衣领,“这件事跟你没关系!你为什么要来!”
  张子适向后趔趄了几步,猛地攥住她的手腕:“你不能死。”
  崔氏神情恍惚地抬头:“我当然可以死!我都想好了……阿宜与皇位无关,谁继位都不必苛待她!我、我就去陪元晰就好……你来干什么!”崔氏的眼泪一涌而出,然后就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你来干什么……现在怎么办……”
  “你不能死。”张子适还是这句话,然后,他攥在她腕上的手紧了紧,“我不想让你死。”
  “现在怎么办……”崔氏对此置若罔闻,挣了一挣,脱开了他的手,疲惫而无助地坐到了地上,“现在怎么办。”
  她不想拖累张子适,就像她即便早已情难自禁,也始终克制着不愿与他有太多瓜葛。
  因为他那么好。
  她的命数是早已定下的,从嫁给太子开始,一切就都不由她做主了,可他原本有那么好的前程。
  他是太子太傅的得意门生,陛下也已知道他的才能。听说他马上就要去担别的差事,三省六部随便他挑。
  他那么好……
  可是现在怎么办?
  皇帝走进东宫的时候,宫人们早就被看了起来。
  他步入太子的寝殿,殿中一片狼藉。
  来自于他唯一的儿子的浓重血腥气在殿里萦绕不散,皇帝看到他趴在那里,大半的衣衫都已被鲜血染红,双目仍睁着,手上还握着剑。
  太子妃跌坐在离他不过几步的地方,好像失了魂魄一般,目光也空洞了。
  再几步远外,张子适站在那儿。
  他已恢复了大半的平静,见皇帝进来,就垂眸跪了下去:“陛下,臣……”
  “是儿臣干的!”太子妃刹那回神,不管不顾地拽住了皇帝的衣袖,“是儿臣干的!人是儿臣杀的!张大人进来阻拦未果,陛下……”
  “是臣做的。”相比之下,张子适的语气显得慢条斯理,“臣气不过皇长孙这样离世,所以杀了太子,还吓坏了太子妃。”
  皇帝停住脚步,看看太子妃,又看看张子适。
  张子适伏地叩拜:“臣死罪。”
  皇帝深深地吸了口气,在死寂里,艰难地开口:“元晰离世,朕知道你们都难过,朕也一样。”
  太子妃张惶不安地想再做争辩:“陛下……”
  “但你们一个是元晰的母亲,一个是元晰的老师。元晰如若在天有灵,必定希望你们好好活着。”
  他说着,好似气力有些不足,长缓地缓了一息,才又续道:“太子暴病而亡,你们也不要太难过。他这一世不忠不孝不仁不慈,你们为他伤神,不值得。”
  殿中的气氛陡然变了一变,张子适和崔氏都错愕地望着皇帝,又都说不出话来。
  皇帝再度看向了太子妃:“但朕不能留你太子妃的封位,你不要怪朕,因为朕不想让他以太子的身份下葬。”
  让他死后的安身之所比阿迎和元晰更好,他这个当父亲的,就对不起阿迎,也对不起元晰。
  太子妃挂着满脸的泪痕,想点头答应,却僵在那里,动也动不了。
  “朕会赐阿宜一座翁主府,你带着阿宜住出去,好好照顾她。”
  皇帝说罢,看向张子适:“你在元晰头七之时,便已请旨赴陇南为官了。太子暴毙之时你不在洛安,更不在东宫,一切传言为何与你有关,你不清楚,你只知身正不怕影子斜。”
  张子适木然地望着皇帝,木了许久才惊然回神,再度拜了下去:“臣……谨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