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锦堂香事> 锦堂香事_分卷阅读_79

锦堂香事_分卷阅读_79

  她的名声败坏,要说陈淮安这向来招摇,不肯忍气吞声,平息事情的行事,也是添波助澜的关键。
  签了生死状的两个人,据说于校场比了一回,而最后,不学无术的陈淮安居然还赢了。
  等他夜里归来,锦棠依旧在葡萄架下的软椅上躺着。
  一重重的误会连他的舅舅林钦也牵扯其中,锦棠越想越气,听到脚步沉沉,是陈淮安上了楼梯,手边一只吃西瓜的银叉子,想都不想就扔了出去。
  恰恰好儿,还就扎在陈淮安的头发上。
  他上京城之后,因为总在阁房里当值,比在渭河县的时候瘦了许多,也白了许多,瞧着不那么粗圹莽劲了,当然,也因为公务缠身,每每回家来也是心不在焉。
  他太想得到生父的认可,太想得到皇帝的青睐。
  太想,在国事上施展一番自己的拳脚了。
  压上锦棠的软椅,椅子咯吱吱的作响,锦棠怒冲冲道:“你真跟林钦打了,他可是咱们兵马司的大都督,你这两只拳头怎能打得过他,你可又曾想过,你们二人在校场签着生死状比武,把这事儿张扬出去,我明儿怎么出门?”
  陈淮安一只粗手揉上锦棠的脸,笑着说:“不蒸馒头蒸口气,我向来是个不在乎名誉的人,你也不该在乎,但这口气必须得争回来。”
  锦棠一听,越发的气恼:“打打打,你整日就知道打,前些日子还把陈淮阳也打了,他可是你的亲大哥,你爹放任你打他,欺他,本身就存着诡异。今儿又打林大都督,陈淮安,咱们夫妻这个样子瞧着在京城风头无两,可我怎么就觉得这很危险了。”
  陈淮安依旧嘻皮笑脸:“行的端坐的正,怕甚。你怎么就不明白了,有人稀罕你,我是真不生气,我一点也不生气,你是我娘子,眼馋死他们,你只浪给我一个人看就好。”
  说着,他掏了一只檀木匣子出来,清了清嗓音,说道:“这是皇后给的皇家的嗣育丸,据说皇后为了能生个孩子,也一直在吃它,糖糖,有这东西,咱们就能有孩子了?”
  “真的?”锦棠也想要个孩子,比陈淮安还急,听说皇后都用过,是真的信了,捡起一枚扭开蜡封,直接就放进嘴里吃了起来。
  真真儿的难吃,一股□□味儿。
  陈淮安搂着锦棠的腰,就跪在地上:“今夜,你总得给我一回了吧?”
  要说,就为着前阵子锦棠回相府,跟陈淮安的大哥陈淮阳闹了个不愉快,至少三个月,陈淮安不曾开过荤了。
  他就跟只野兽一样,绞尽脑汁,提着猎物回家,才能换来,一宿的□□权。
  为着这枚丸药,锦棠总算欢喜了,一脚踹在他脑袋上:“那就快去洗,洗好了我伺候你。”
  陈淮安喜不自胜,头上还插着枚银签子,转身就跑。
  上了床,锦棠才发现他左臂整个儿的给扎着,摸了一下,伤口几乎从左胸贯穿到手臂上,显然,他虽赢了,可是林钦也险些废了他半条胳膊。
  “就这样,你还能要?”锦棠气呼呼说道。
  陈淮安艰难的撑起一只胳膊来,见锦棠一件牙色系带肚兜儿,纤腰盈盈一握,还在床沿上坐着,白齿咬着红唇,半嗔半恼的不肯上来,哀声道:“求你了,糖糖,三个月了,便明日死,好歹叫我饱餐一回。”
  锦棠气鼓鼓看了半天,终是不忍他这猴急的样子,道:“你躺着,我来。”
  ……就是,你们懂得哈~
  梦里还差的那么一点儿,唾手可得,圆满欢喜。
  外面忽而传来刷刷两声,扫地的声音,锦棠才清醒过来,梦里差着那么一丁点儿的遗憾,叫她重又闭上眼睛,还想回到梦里去。
  “大姑娘,今儿封窖,你是不是该起了?”刘娘子在外问道。
  这是难得一回,锦棠睡到日上三竿还不起来。不过,毕竟丈夫昨夜才来,刘娘子也是想提醒锦棠,大家都等着她调泥,封窖了。
  锦棠高高儿应了一声,道:“就起。”
  她都不知道陈淮安何时来的,此时还在他胸膛之中,刚想转身,陈淮安一只手已经伸了过来。因刘娘子就在外头,锦棠不好斥他,只得悄声说:“至美,如今咱们的关系,可不是能做这事儿的时候。”
  ……
  仿如从情欲的河里溺过一回,俩人同时扑到岸上。
  陈淮安吻了吻锦棠的发尖儿,咬着牙道:“懂了否,在凉州,老子也只是这样沾了点儿荤。
  罗锦棠,男人总憋下去可是要炸的,老子至少五六年没尝过肉腥子,杀人不过头点地,可没你这般欺负人的。你要真不给我,明儿我就纳个妾回来。
  离了张屠户,难道我还吃带毛猪,换个女人,难道不也是个日。”
  锦棠在陈淮安面前,总归脑子不甚够用,此时忘了两人本就是个和离的关系,搜脑刮汁儿想了半天,道:“放屁,和离那夜,你还欺过我,丫头不也是那夜才有的,两辈子加起来也不过三年,五六年,你可真够有脸的。”
  她说丫头的时候,没有说‘我的丫头’,可见,至少在此刻,她的心里,把那孩子是当成他们俩的孩子的。
  陈淮安咬了咬牙,在锦棠颊侧吻了吻,道:“起吧。”
  *
  从今天开始,几口窖洞似的大窖里,红砂似的糯高粮就要开始发窖了。
  封窖用的泥,也与普通的泥不一样。锦棠不可能在河西堡久呆,是以最重要的,就是教会这些人如何和封窖的泥。
  和泥的土,极有讲究。普通的土用不得,得用观音土。
  这观音土,又称糯米土,是一种黏性极好的土,炒热了它,再加上糯黄米汤搅拌,和出来的泥整个儿把窖密封起来,粮糟才会进入长时间的发酵。
  锦棠自己和泥,还要给长工们讲观音土的来历,黄米汤的来历。
  她向来善语,两只小手抚着一团泥巴,跪在窖门上一点点的糊着,回过头来,对与她一样,也是跪在地上的长工们说:“五谷也有它的灵性,糯高梁的价值比精米还高,酿酒是集这粮食的精华,也须得伺候着它的性子,你虔诚,它就出好酒,你若打马虎眼儿,粮食一样还你个马虎。
  虔诚以待,这窖就能产出最好的酒来,徜若三年后我来此,尝到的酒味道不正,那必定不是你们没有用心,就是你们没有善待粮食。
  父母生我养我,也得用粮食,不善待粮食,可是要遭天谴的。”
  长工皆是附近的百姓,还有些从秦州来的,老康家的本家亲戚,初来时,因为锦棠年少,颇有几分瞧不起她。
  但同吃同住,亲眼看她扎扎实实忙了五日,看她两只手又红又肿,脚上生满了泡,才真真儿叫她折服,此时全羞涩的笑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陈淮安竖着两根手指:作者,这叫人干的事儿吗,我就不信你所有的男主都这样。
  浣若:出门左拐,去看看玉公公,看看人家的态度,再看看你的态度。
  (话说,为什么作者对于玉公公有种谜之热爱呢?)
  第103章 孪生之喜
  中午吃饭的时候,因陈淮安在,刘娘子特地蒸的米饭。
  外面才起的鲜笋,和着去年的腊肉抄了,再有五月高的枸杞芽儿凉拌了,另有一大盆,用酒糟烧过的,弱水河里一尺长的大肥鲈鱼,香喷喷的一桌子。
  葛青章昨天夜里还是曲里拐弯儿的,听老爹葛大顺托着驮工们带来的消息,说他考了秦州府科考第一。
  这倒是在他的意料之中,但在他意料之外的是,陈淮安居然能排在第二,而知府王世昆的儿子王金丹,能排到第三去。
  这简直是,陈嘉雨一个少年神童,都没考上第三,王金丹却考了第三,葛青章怎么都觉得,这必定是陈淮安的作弊手段。
  据说王世昆发现儿子科考居然能考第三,直接乐到痰迷,濒死之中惊坐起,派了人到凉州,正在哭求,请他回去继续读书。
  “二爷的闱墨,据说同考官们无不称赞的,只是青章还无缘得一见,能不能今日在此颂读一番,叫青章也赏一赏,科考第二的闱墨?”葛青章慢斯条理吃着碗饭,挑眉说道。
  锦棠直接停了筷子,不可思议的望着陈淮安。
  她是死也不敢相信,上辈子给她考了个二百五的陈淮安,这一回能考第二。
  毕竟,她觉得,他就是那种,给了答案抄也抄不好的差学生。
  陈淮安放下筷子,沉吟片刻,道:“民为邦固,固邦永宁……”他思索着,逐字逐句,其实是背给锦棠听的:“……是以,君有道,其邦足以兴矣。”
  葛青章皱了皱眉头,直觉这篇文章虽说也很精彩,但也不过中规中矩,没有他想象中的有华彩。是以,他皱了皱眉头,挑了筷子米饭,却并不说什么。
  锦棠依旧端着碗,一双水兮兮的眸子,直勾勾的望着陈淮安。
  便读的书不多,她也不可能忘了这篇文章。
  这是上辈子,陈淮安考科时所答的考卷。当时,他觉得自己答的挺好,至少前二十名没问题,回来俩人躺在一张床上,边干事儿,他边得意洋洋的背着文章。
  难得有一回,他不背淫诗,也难催情,就是那一回。过了两辈子,锦棠依旧记和清清楚楚。
  “这是科考第三名,王金丹的答案。”陈淮安说道:“吃饭吧。”
  徜若他不是陈澈的儿子,徜若没有从齐梅到陈杭,再到张宝璐,从上至下,十面埋伏着的围追堵截,上辈子他的文章便取不到第二,也能取第三的。
  奈何他上辈子从未在这些事情上用过心,丈八的灯台,在别的事情上慧眼如炬,却每每对于身边人容之纵之,疏于观察,荒废,蹉跎了一世。
  至于流落到幽州,落迫而亡,真真儿的,一点也不冤。
  锦棠抿着唇,挟了块鱼起来,细细儿的挑净了刺儿,轻轻搁进陈淮安的碗中。
  仨人同桌而食,葛青章瞧见了,也只当没看见,别过脸去,默默刨着自己的饭。
  *
  物换星移。
  日子要是过的顺心了,快起来也真是够快的。
  锦棠回到渭河县的第三日,康老夫人便花了好大的代价,请县公张其昌为媒人,到罗家酒肆来提亲。
  请县太爷上门给一个寡妇作媒,也不知道她究竟花了怎样的代价。
  总之,葛牙妹正在楼上因为孕吐而天昏地暗了,听说县太爷上门作媒,吓的从床上差点滚下来,连孕吐也不吐了,叫锦棠扶着就下了楼。
  这时候她的腰身已经很显了,又还是大夏日,为了掩腰身,特地穿了件厚实衣服。
  如今正是朝廷中兴之时,边关战事不繁,又还风调雨顺,正是缺劳动力的时候,所以朝廷不鼓励贞操牌坊,倒是鼓励寡妇再嫁,毕竟再嫁就要生孩子,生出孩子来就是劳动力,于朝廷,于百姓都是好事情。
  而且,罗根旺去了已有半年,这时候葛牙妹便再嫁,亦是合情合理。
  葛牙妹舍不得俩孩子,而锦棠又催促着她嫁,无奈之下,两相协议,她不准锦棠和离,还要她把陈淮安也容纳到酒肆里头,这样子,家里有个男人顶着梁柱,葛牙妹方才好放心出嫁,住以康家去。
  唯独她的孕身是个问题,但康老夫人做了一辈子的生意,于生意场上通透圆滑,办起这些事情来,也是滴水不漏。
  儿子终于有了后,管她是不是寡妇再嫁,总归肚子大了,生出来是自家的孩子。
  所以,康老夫人临时从自己的娘家扬州府,调了一个年约三旬的胖婆子过来,伺候,照料葛牙妹的起居。
  这胖婆子站到葛牙妹的身边,葛牙妹也就不显得胖了。再兼喜服制的宽大,至少出嫁这日,扶着上花轿的时候,还没人瞧出来葛牙妹的孕身。
  嫁人之后,又面临着再一重的难为情。
  她嫁过去才五个月就腹鼓如箩,比别家眼看临盆的妇人肚子都还大。嫁人五个月便生孩子的当然少见,要是出门去,肯定要叫人说是道非。
  不过,康老夫人也是早料到有此一着,是以,自打葛牙妹嫁过来,就让她在商栈隔壁的独门小院里单独居着,只派了春娇并几个得力,嘴巴又严的大丫头贴身伏侍,如此一来,做了康家少奶奶的葛牙妹,就不必出门,到街面上去行走了。
  如此,人们虽说好奇,却也没人嚼她的舌根子,毕竟葛牙妹深居简出,无人知她怀孕,也无人知她即将生产。
  至于孩子生下来的事情,车到山前自有路,谁管哪个呢。
  又是一年腊八,厨房里正在煮腊八粥,葛牙妹瞧着天将欲雪,正在给念堂衲一双棉鞋。
  爹死娘再嫁,锦棠大了,还成了亲,倒也无甚,最可怜的是念堂,前天她偶然把念堂叫来,见孩子一双棉鞋太小,自己用剪刀剪开了鞋面,剪开之后,又自己拿针线补补戳戳着缝了一缝,孩子手上叫针戳了几个大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