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旺夫命> 旺夫命_分卷阅读_75

旺夫命_分卷阅读_75

  太医说会尽力,皇后不想听这话,让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把人治好了,别的伤暂且不论,脸上那道绝不能留疤。
  “这……”
  “治不好你乌纱帽别要了,项上人头也别要了。”
  众太医跪成一片,皇后忍着心里的难受进去看了太子一眼,挤出一抹笑安慰他说没事,让听话,跟把人交给心腹嬷嬷,自己去了殿外。原先拨来伺候太子那些人就跪在外头,看皇后出来就有人开始磕头,砰砰磕头请皇后娘娘恕罪。
  皇后之前自持正宫身份,哪怕心里计较很多,也装得宽容大度。就这回兴庆出事,她下令拖出去杖毙了不少人,处置完宫人转身找上皇帝。
  查明是意外,处置了没办好差的宫人,这事还能迁怒谁?迁怒不了谁,只能盯着太医让好生给太子用药,尽量保证不留下疤痕,乾元帝天天去太子那头,也看到皇后是怎么疯的,开始嘛体谅她是太子的母亲,伤在儿身痛在娘心。后来就发现不对劲,皇后根本没多少时间守在兴庆跟前,跟他哭诉也是说万一留疤怎么办?他是太子,他脸上怎么能留疤呢?
  乾元帝默不作声听皇后说,待她说完才问:“兴庆他疼,在喊母后你听到没有?”
  皇后就哭,说没办法,她没办法去看那张脸,这心揪着疼,疼啊。
  “朕还年轻,皇后也是,何必想不开?”
  皇后都忘了哭,她拽住皇帝的手腕问:“什么意思?皇上您是什么意思?”
  “朕是说,兴庆能痊愈自然最好,如若留下疤痕,你我日后还能有别的孩子,皇后莫要钻了死胡同,多把心思放在兴庆身上,陪陪他,哄哄他。”
  “不!太子他不可以破相!”
  乾元帝刚才还耐心劝她,这会儿耐心全耗尽了,他一把甩开被皇后拽着的手腕,站起来:“你看着兴庆,看到的当真是你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儿子?当真是你同朕的骨血?不,不是。皇后看到的是太子,是储君,是朕百年之后你太后娘娘的尊荣。”
  这之后乾元帝也还是向太医询问兴庆的情况,却不再去坤宁宫,甚至颁下旨意说皇后心系太子无心料理宫务,将后宫里大小事交给贵妃以及两位品性不错的妃子协理。
  后宫里这连翻动静自然会影响前朝。
  众妃嫔娘家觉得机会来了,因太子聚在一起那些近来心急如焚。他们原先藏得很好,最近因为慌了神,露出不少马脚,皇帝猛然发现兴庆才不满两岁他背后竟然就结成了党羽,也难怪兴庆负伤以后皇后疯狂至斯。看明白局势之后,乾元帝满背冷汗,他深思熟虑苦想对策。
  假使兴庆能完全治愈,不留疤痕,那国丈必除,必须得瓦解他背后党羽。
  若他不幸留疤,国丈必然会催促皇后另生,那局势还没这么危急。
  无论何种情况,他都得早做准备,绝不能陷入被动之中。
  皇帝连着几夜没睡好,一直在琢磨这事,他觉得自己先前手段太温和,从今往后必须把动作加快,将权力收回,这样他作为皇帝说的话才能有分量,不像现在做任何决策都有人指手画脚,一上朝就是臣反对,臣不同意,臣以为这样不行。
  光皇帝一个人想办法怎么够?
  他觉得是时候提拔一批心腹,这样能多些人出谋划策,皇帝生出了新建议事处的想法,他在纸上写了几个名,排最上的就是翰林院侍读卫成,另外还有几个身家同样清白的翰林官。
  又觉得直喇喇叫议事处不好,就在御书房之外另外布置了一处,那处挨着梅园,入冬之后就能闻见梅香,乾元帝亲自提的字叫梅芳斋,题好催促底下人去打了匾额。
  取这么个名倒不仅仅因为那处挨着梅园,它还有别的寓意。
  乾元帝觉得自己到了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他亲政有几年,却没能把朝堂掌控在自己手中,很多时候竟然还要看老臣的脸色行事。就像梅香飘来的时候京城正处在寒冬腊月,是全年最难过的时候。但只要熬过这一冬,后面就是春暖花开,乾元帝就指望能在梅芳斋商议出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熬过这段艰难时期,这样他才能安稳的坐在皇位之上。
  九月底,皇帝说在御书房待久了不新鲜,挨着梅园布置了个小书房,叫梅芳斋。
  又嫌翰林院安排过来当差的不会做事,总败他兴,他亲自点了几个,命他们轮流来梅芳斋行走。从这时起,皇帝处理政事面见朝臣依然还在御书房,处理完想读书就会去环境清雅的梅芳斋。
  梅芳斋周围从来都有帝王心腹守着,不许擅闯,乾元帝说是在里面读书,实际在同他点来的翰林官议事。
  卫成算是胆大的,他第一次去梅芳斋,正准备给皇上讲经,皇上就抛出个吓死人的问题。他当时愣了一下,然后在中规中矩敷衍几句和说实话之间选择了说实话,话头一起,一说就是半天。乾元帝每次同他聊完心情总是不错,卫成都准备退下了,听皇帝说:“朕记得你是上上届科举选出来的,殿试的时候朕出了一题,问赋税,你写了篇了不得的文章。”
  卫成仔细回想了一下他当时写了什么,满是惊讶道:“皇上认同微臣的说法?”
  “你当初可尖锐多了,给的方式方法都有些激进,不过观点很对,合乎朕的心意。朕那会儿忍着没留你说话,很克制点了个二榜第八,让陆文远把你选进翰林院去。”
  这下卫成真傻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脑子里不停回荡着怎么可能?
  “你还不信?”
  “不是不信,是不敢信。微臣当初不过是井底之蛙,自以为有些见地,没按耐住在皇上面前现了丑。被选做庶吉士进翰林院之后才明白天有多高,翰林院中比微臣强的大有人在,论学识论文采,微臣样样都不如人。”
  “说得不错,翰林院里文采学识比你强的太多了,偏偏朕就记住了一个你,没记住他们。你说这是为什么?”
  “微臣不知。”
  皇帝喝了口热茶,说:“因为你敢想也敢说,更因为你心里装着朝廷,想为朕分忧,不像有些装的是官帽,只会阿谀奉承。”
  皇帝说着都笑了:“要不是朕欣赏你,以你的来历出身哪能这么快熬上来?不是朕让陆文远留人,你连翰林院也选不进。老顽固扎堆儿的翰林院哪是那么好进的地方?”
  原先卫成觉得他能点二榜进士留在翰林院可能是皇上借他炒个名声,顺手给了一点好处。卫成觉得这一路走来主要还是蜜娘帮他,现在他知道了,不光蜜娘,皇上还在暗中提拔……亏他原先还挺满意,觉得自己数载之内能升到六品很有可取之处,今儿个扎心了。
  皇上现身说法告诉他你想得不对,事情不是那样子的。
  乾元帝亲眼看了出变脸的好戏,卫成平常稳重得很,表情真难得这么丰富。他饶有兴味问:“怎么很难接受?”
  “没想到皇上这般看得起微臣那篇拙作。”
  “没错,朕很喜欢你殿试做的那篇文章,也翻来覆去看过许多遍,要不是想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比较当初那些答卷,以朕的喜好看来,点你一甲使得。现在你知道了,心里可不可惜?”
  卫成恍惚了半天,才勉强接受了这个事,说不可惜:“能得皇上赏识才是福气,能上皇上为臣操心是祖宗八辈儿积德,不比状元强吗?”
  走出梅芳斋的时候卫成都感觉他脚下是飘的,出来吹了冷风才清醒一点。
  他又变回平常那张脸,将手揣在袖子里慢慢往外走,边走边琢磨皇上那番话,越想越觉得自己何德何能。敢情他从三年前就被皇上视为心腹在培养,养了这么久现在感觉差不多了,准备拿出来试试火候,结果他本人还不知道呢……
  这个时候,卫成彻底明白梅芳斋行走是什么意思。
  皇上终于按耐不住,想端掉朝上那些跟他作对的老臣。这梅芳斋听着文雅,哪是读书的地方?是机密的议事处啊。
  第94章
  从庶常馆离开之后卫成就比较少会熬半夜,想到姜蜜恐怕在等他,他回屋都还比较早。
  自打去梅芳斋走动之后,他跟着又熬起来,起初姜蜜觉得是不是上峰突然派了麻烦的活,这样的话忙一阵子总就好了。结果三五七天之后他还在晚睡,又过了几天都还没有打住的苗头。这天晚上,姜蜜看砚台睡了,把宣宝送到正房托付给婆婆吴氏,自个儿上灶屋烧了点水,端着水盅子去了西边书房。
  姜蜜停在门口,拿指关节叩了叩门,才试探着将房门推开。
  推开门就看见男人坐在临窗的案桌前,桌上点着油灯,他借着这点亮光在写不知道什么东西。自门边响起的叩击声让他停下动作抬眼看来,见是爱妻,遂搁下笔杆站起身。
  这都十月份了,京城的夜晚是很冷的,姜蜜没敢杵在门边,她进屋来,将盅子搁在案桌上,转身想去关门,看卫成已经先一步去关上了。
  “蜜娘你怎么过来?”
  “我烧了水,盛过来给你喝一口。”
  姜蜜看他关了门走到自己跟前,就伸手去摸了摸男人执笔的右手,冰冰凉凉的。
  “我说给你点个炭盆你不让,都冻成啥样了?”
  “等我写完这篇回东屋上炕就暖和了。”
  姜蜜问他:“那还要多久写完?”
  “还有一会儿吧,蜜娘你先回房去,困了就睡,别等我。”
  “我不管你你能熬到天亮,都不用睡觉直接就去衙门了。你最近到底在忙什么呀?不是说翰林院就是修书编书给皇上说书的?怎么能忙成这样呢?”
  卫成到椅子上坐下,伸手把姜蜜引过来,让她坐自己腿上。低声说:“有些事我本来不想告诉你,怕你知道得太多成日提醒吊胆,可就算我瞒着不说,蜜娘你这么聪慧,也该看出京里出事了。”
  姜蜜点头,说她最近跟娘出去买东西,偶尔能撞见穿着官服的大人过去,看着都不轻松。
  “到底是什么事?能说吗?”
  卫成叹口气:“事情瞒不住的,就算我不说,过段时间恐怕全京城都会知道。你记不记得头年初中宫诞下一子,刚满月就封太子,为太子皇上还开了恩科大赦天下。”
  姜蜜笑道:“相公你们这届不就是托兴庆太子的福才提前散馆,不然还得等到今年才能提编修,我日子过得再糊涂也不能把这事儿忘了呀。”
  她自个儿轻笑了两声,发现男人完全笑不出来,也跟着收起轻松的表情,严肃一些问他:“出的事和太子有关?”
  “太子在坤宁宫出了意外,伤得不轻,出事之后皇后娘娘就杖毙了太子跟前伺候的宫人,又下了懿旨,让太医院必须把太子治好,要痊愈不留疤否则提头来见。”
  姜蜜这辈子遇上最大的事也不过是科举泄题案,现在听说太子受伤就要陪葬这么多人,她不自觉把手都攥紧了。问:“上个月出的事?现在怎么样?治好了吗?”
  “给太子换药的说,九成会留疤。”
  姜蜜还没咋听懂,她毕竟乡野出身,在乡下地方大人下地去了就会让哥哥带兄弟,忙不过来的时候半大孩子也要上灶去生火做饭。正因为这样各家孩子摔的多,经常有大人忙完回家来发现孩子磕着碰着,只要没大事,留个疤不稀罕。
  她还在琢磨留个疤痕有什么严重的,就听男人在耳边说:“皇家不会选残疾或者破相的皇子继承大统,就算他是中宫所出,刚出生就封太子,只要脸上留了疤,皇位也就无缘。”
  听到这话,姜蜜双眼都睁大了。
  她突然想到以前当姑娘的时候见过,村里有家爹娘没了,叔伯帮着主持分家,那家还不算富裕,兄弟两个为了争家当都能大打出手。这要是放在皇家……不留疤他是储君,皇上百年之后他是新帝,能继承万里山河;留了疤就得看兄弟登基。
  难怪说宫里出大事了。
  “疤痕真的去不掉?太医都没法子?”
  “听说是这样。”
  “听说是?”
  卫成把声音压得很低很低,贴她耳边说:“不一定是治不好,也可能是不想治好。”
  “皇后都说治不好要砍了他们,太医院还敢不尽心?”
  “有什么不敢?要是不希望太子痊愈的是皇上呢?”
  这个事情姜蜜很难理解,在她看来是自己骨血,能不爱?能不疼?她想着感觉心里冰凉,刚才暖烘烘的手都冷了,卫成替她捂着手,说:“太子出事以后,国丈那边慌了神,上个月动作频频,一直在商议对策。皇上本来没发现太子背后势力已如此之大,发现之后,他还能希望太子痊愈吗?太子是什么?是储君,哪怕还不满两岁,只要当今有任何闪失,他就是正统,他虽然什么都不知道,架不住有皇后和国丈在为他谋划,他们威胁到皇上,皇上多年轻,岂会乐意有人盯着江山帝位。”
  还是那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只要有这么个人存在。
  做皇帝的铁定如鲠在喉食不下咽。
  皇家哪里有纯粹的父子亲情?一片纯白的人能成为赢家?登上帝位?
  卫成说着停顿了会儿,看姜蜜多少明白一些,又接着说:“皇上登基的时候十分年幼,那时候朝中大小事他说不上话,做主的是大臣。能够亲政他借了几方支持,其中就有后族,后族目中无人行事张狂盖因如此。现在皇上亲政了,大权实际并不掌握在他手中,遇上无关紧要的事情大臣们乐意支持,但凡要触犯他们利益,根本无法通过,哪怕强行颁下旨意底下也是阳奉阴违。咱们老百姓说起皇上觉得威风,实际憋屈得很。皇上他想当个好皇帝,首先就得把权力收拢,不可能任由朝臣摆布。太子负伤就像是吹响了号角,往后几年京中都不会太平。”
  “你跟我说这些好吗?我就一个妇道人家,朝上这些风风雨雨哪轮得到我来置喙?我想着谁掌大权都好,只要不影响到咱家。”
  卫成有些愧疚说:“已经影响到咱家了。”
  姜蜜:……
  “皇上为了对抗这些权臣,这些年也在秘密发展势力,最近还在宫里设了个议事处取名做梅芳斋,又点了些翰林官上梅芳斋行走,说是为皇上读书讲经,实则是为天子出谋划策。我、便在其列。”
  “一方面,我觉得皇上能做明君,我甘愿效力。另一方面,其实也没有退路,从我被选进翰林院皇上一直在暗地里培养我,养了几年也到该拿来试手的时候,跟着皇上干,没准还能闯出条路,要不为皇上效忠,眼下恐怕就过不去,我包括我背后这一家子都得交待在这儿,史书上写得很明白,帝王的仁慈它有限度。”
  姜蜜笑得可难看了,说:“得皇上重用不是挺好的吗?你都要光宗耀祖了,干嘛说得这么悲惨?”
  卫成就是觉得,只要皇上正面同大臣杠上,他们这些为皇上效劳的恐怕都是活靶子,到时候一定会有许多麻烦,甚至身陷危机。卫成把姜蜜圈在怀里,说:“在乡下读书的时候,做梦都想科举入仕,希望能为皇上效忠为朝廷效力为百姓做点事。真走到这儿才发现后面没有回头路,前面也就是个窄窄的独木桥,我得压上身家性命去走这个独木桥。心里的指望是什么?第一指望皇上的谋略城府,第二指望我的福星,后面几年咱家恐怕要靠你了蜜娘。”
  “这段时间偶尔会想要是没走进这个是非圈,在乡下苦一点心里不累,日子兴许还好过些……也就那么想想,回是回不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