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耽美>红楼之黛玉重生> 红楼之黛玉重生_分卷阅读_62

红楼之黛玉重生_分卷阅读_62

  “先时你说你是一品王妃,我听了心中十分受用……”寒继才不管,又凑过来低语道。
  此事最后的结果便是,皇上皇后礼节性的表示了一下又要添皇子的欣喜,都没给景幻儿攀扯的机会,当下就传了口谕,让景幻儿回宫静养,于是这守岁还是太太平平的过了,除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景幻儿。
  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道该说啥。
  那就为我的接档文
  《家里有王位要继承》
  求个预收吧!
  第112章 离京
  一百一十二、离京
  卫家这个年过得并不好, 因为年前才失去了家中最有前途的儿子, 于是卫家过了这么些年来最冷清的一个年。
  宝钗自被拘在院中就失了薛姨妈的消息, 心中焦灼非常,薛家家财被抄没, 薛蟠秋后就被斩首示众, 自此宝钗和家中就断了联系。故而大年初二, 宝钗就有了生产之兆。
  “七活八死,如今大人是没有力气了, 是保大还是保小?”稳婆红着一双血手出来了, 宝钗已是挣扎了一天一夜, 还是没把孩子生下来。
  稳婆之所以说七活八死, 是因为宝钗这胎早产,如今有孕八月余, 正是最危险的时候, 现下又难产,不知道孩子还保不保得住, 故有此问。
  若是要保孩子,大人就要受很大的苦楚,最后最后多半是出血而死,稳婆见多了要保小的人家, 可这还是要事先和家中做主的人说清楚。
  “保小, 自然是保小!”卫夫人毫不迟疑,继而又觉着这么是不是太狠心了,又道。
  “当然, 若是能把大人也保下来最好……孩子也不至于小小就没了娘。”
  稳婆一听心中有数,又进产房去了。
  产房里传来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哀鸣,卫夫人在外间双手合十,不停念着佛,希望能一举得男,这孩子不要因为生产落了什么残疾,至于媳妇的痛苦的叫喊声,卫夫人哪里关心得过来。
  不多时那喊叫声渐渐弱了,紧接着是响亮的婴儿啼哭之声。
  “太太,太太,是个小公子!”原先在里面料理宝钗生产之事的老嬷嬷是卫若兰的乳娘,和卫若兰感情很深,卫若兰这么一去,她和死了亲儿子没什么两样。
  如今见宝钗得了个儿子,这嬷嬷比自己得了孙子还高兴,顾不得手上还有血污冲出来报喜。
  “阿弥陀佛,列祖列宗保佑,吾儿在天有灵……快去告诉老爷去!”卫夫人一面念佛,一面让下人赶紧出去报喜,又让嬷嬷再回去服侍,瞧瞧孩子是不是健康。
  稳婆晓得这样强行把孩子挤出来大人多半是活不了的,有的运气不好的,孩子也保不住,这卫家还算有运道,这孩子生出来哭得那么响亮,身子必是没什么问题了。
  宝钗身下出血不止,就只吊着一口气,可诸人都忙着给新生的孩子擦洗穿衣,哪里有心思照管宝钗。
  稳婆洗了手,见孩子收拾的差不多了,可怜宝钗,便抱了过来让宝钗看。
  “奶奶,您看一眼吧……这便是你的儿了。”稳婆将孩子抱到宝钗跟前。
  宝钗现下真是雪人一个了,唇上血色全无,因为流了许多血,苍白得可怕。眯着眼看了孩子一眼,立时就咽了气。
  卫夫人想着宝钗与自己儿子好歹夫妻一场,虽说兄长犯了事,但是好歹为卫若兰留了后,见她生孩子遭了这么多罪,便让人好生料理宝钗后事,也算是自家的恩典了,不过宝钗想葬在卫家祖坟,那是万万不能的。
  卫家虽然没了个儿媳妇,但是得了个孙子,这个年总算有了喜气,旁的人家知道了,都说卫若兰在天有灵,这孩子必是他放心不下父母,让他来帮忙尽孝的,都来贺喜。
  王子腾还在世,也不会放着薛姨妈不管让她被发卖,自己拿了钱把薛姨妈和一些薛家的奴婢买了下来,赁了个小院子让薛姨妈住着。
  薛姨妈自薛蟠出事,她已然知天命的年纪,丧夫失子,重重打击之下变得疯疯癫癫,知道宝钗已去时略微恢复了意识,到宝钗坟头上哭过一场,回来之后变得越发痴傻了,不吃不喝,过了四五日就一命呜呼。
  这些寻常小民的事是不会对皇家的婚事造成多大影响的,因冬日比往年冷,国中有些地方有了雪灾,好在前些年风调雨顺,百姓有些积粮,勉强能应付这个冬天,是以国中并没有出现大批饥民。
  因为年景不好,明帝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祭天搞得格外隆重,一干大臣嫔妃顶着寒风呆了一两个时辰,祭天结束之后,不少人都得了风寒,此是后话。
  瞧着太医院的人忙得焦头烂额,寒继暗中庆幸自己身子骨硬朗,万一病了岂不是会耽搁婚期?想到这里又不由惦念黛玉,遣人去问了黛玉安好才放下心来。
  寒继和黛玉的婚期定在三月初六,三月初六是正日子,其实入了三月,两边就忙活起来。俗话说‘三月三,披被单’,今年三月还算暖和,也没有出现倒春寒,王太后心道顾远这人比钦天监还能掐会算些,给黛玉和寒继的婚期确实是个好日子。
  黛玉的嫁妆虽说一律从简,但是加上各处赏赐和寒继的一部分聘礼,也是十里红妆,摆出了一条街去,这边都进了王府,那边却还没搬出来。
  寒继特地请示了他那个多疑的皇帝兄长,让明帝派兵封了街,免得这么些阵仗引起百姓围观,没由来的又添乱。
  本来过礼等事,巴不得热闹,让旁人开开眼也是好的,可是先时宝玉婚事打死人那事让寒继心有余悸,他可不想让旁人误了自己的好日子。是以事务不论大小,皆要过他的眼才放心。
  “不想王爷竟是这样妥帖,早知这些东西还要搬了去,又何苦送来?”荷姨娘见搬了大半天,东西只搬走了一半,不由叹道。
  “还好咱们家没把苏州的东西也算上,不然搬动个三天三夜,怕也是使得的!”
  张姨娘见状,让荷姨娘低调些。
  “你又贫嘴了,过几日去了王府里,可不能如此了,言行坐卧都谨慎些。”
  “张姐姐还莫要太操心,都是知根知底的了,我不过是喜欢多说几句话逗家主开心,不该说的,不该做的,我心中有数呢!”
  荷姨娘说着亲自给张姨娘倒了杯茶水让张姨娘润润嗓子,今天自天亮起这张姨娘就忙得很,连口水都没喝过。
  又忙到夕阳西下,黛玉的东西才搬完,张姨娘也了了一件心事,倒是可以松口气了,黛玉的嫁衣梳妆等事宜,宫中自有人料理,她们只管服侍好起居等事就可以了。
  林家人忙忙碌碌,想到黛玉要嫁人,不少人面上都带了喜色,林管家等心腹却是小心翼翼,就怕出了纰漏,黛玉这个新嫁娘便成了最闲最淡然的一个。
  安乐王大婚,那是皇家的热闹,明帝为了表示兄友弟恭,也很给寒继面子,场面都往大了摆,以至于几年之后,旁人提及京中的婚事,总免不了提一提安乐王大婚之事。
  至于黛玉的嫁妆更是被传的神乎其神,人们都道黛玉的嫁妆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是以才故意封了街,怕有人实在眼红干下抢夺之事。又有些人添油加醋说搬嫁妆用了五六日,旁人道林家几世家财都与了黛玉做嫁妆,必然都是稀世珍宝的。
  这消息传到宫中,就连王太后都哭笑不得,听旁人道自己这儿子娶了黛玉,倒是像娶了个金娃娃似的。
  安乐王与黛玉成婚当天没有圆房之事,他也没有遮掩,直说自己喝多了酒,强行要行夫妻之事反是不好,不过次日嬷嬷就送了元帕过来,那些人还没来得及议论,就被堵了嘴。
  安乐王既然已经大婚,明帝也没客气,当下就让写了圣旨,欲把自己这眼中钉肉中刺的兄弟远远赶了去,不想太上皇的旨意却早了一步。对此明帝是十分满意的,他觉得太上皇也表明了态度,认可了自己继承大统。
  寒继晓得自己要走,和黛玉成亲第二日,就商量着把东西往南边搬,林家这几年的经营,倒是有好几艘商船,都被召了回来,给黛玉和姑爷搬东西。
  明帝送行之时还假惺惺说了几句兄弟情深的话,还说让寒继记得多写了书信回来,免得父皇母后挂念,寒继强忍着应对了一番,启程的吉时一到,立时带着黛玉上了船,头也不回的往南边去。
  安乐王前脚刚走,边境就来了消息,是个好消息,漠北大捷,全胜而归,又多得了百余里的地,那些贼人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几年内必定不敢再犯。
  这原本是个好消息,但是明帝得了这消息有些坐不住了,因为漠北此役统领军队的,正是齐康王的长子。
  齐康王的长子名叫寒绪成,这长子可比齐康王有能耐多了,昔年太上皇就很疼爱这个长孙,幼时都是亲自教养的,在寒绪成这个长孙面前,纵使是王太后最疼爱的寒继,也要退一射之地。
  如今长孙如此能干,再一看自己那几个儿子,虽说不太差,可和那皇长孙一比,那是差太多了,明帝本就自卑而多疑,总想着是不是因为自己这些儿子都是庶子,反而比不上这个嫡长孙。
  明帝见大臣们提议要犒赏三军,疑心这些臣子是不是对更加认可大皇子那一脉,又可惜自己和柳皇后无出,明帝一直十分信服妻子的才学,若是柳皇后有所出,他们的孩子必定不比这嫡长孙差。
  当皇帝的心思太重本就不是一件好事,加之今年年景不好,自三月回暖以后这天天都是大太阳,天偶尔阴了,也不见下雨,钦天监也没吃白食,上报了今年恐有旱灾。
  明帝原先是想着把这皇长孙召了回来,接着封赏之机夺了兵权,再暗地里整治皇长孙一番,可国中既然有旱灾,大臣们就极力反对边疆军队的更替,唯恐外贼趁机作乱。明帝见此,也只能暂时歇了心思,被各处上报的灾情弄得焦头烂额,一来二去,人也不似之前那么平和了。
  寒继得了消息,在家中对着黛玉拜了又拜,满口感谢黛玉下嫁之恩,使得他在风云诡谲之时离开了京城,寒继想着自己这皇兄多半是顾不得惦记江南了,到可以过几天清净日子,心中很是熨帖。
  作者有话要说:  宝钗就是非常符合那个时代审美的女子,但是这样的女子也很悲哀,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说到底已经物化了,不过是一个生育的机器。
  其实现代社会很多观念对女性都不太友好,但是好歹我们还有学习和工作的机会,所以作为女孩子,大家都努力吧,我们不比男的差。
  至于这小两口有没有同房,大家见仁见智吧……
  第113章 灾荒
  一百一十三、灾年
  自古以来江南这等丰腴之地, 多是皇帝自己留着的, 哪里有分给旁人的说法, 偏生这太上皇心里不知想的什么,把寒继安在此处做了个安乐王爷。
  黛玉和寒继回了姑苏, 因为今年年景不好, 寒继半道上就写了折子, 说自去岁寒冻,今年又旱灾, 自己那王府暂且就不修缮了, 便和黛玉住进了林家祖宅。
  连寒继自己也说, 若是了解个中缘由的晓得的, 知道是黛玉嫁了他做王妃,不知道的怕是以为他是林家的赘婿了。
  黛玉见这寒继又贫嘴, 说了他几句, 寒继连忙到恼,求着黛玉莫要把他赶出家门, 姨娘和服侍的人见了,都觉得好笑,不想这王爷竟是如此惧内,在黛玉跟前没半点王爷的样子。
  “在家中倒是你是大王, 到了外间可得给我面子, 免得那些个人又寻你的不痛快。”寒继如此对黛玉道。
  黛玉听了也是左耳进右耳出,他们如今离了京城住在这姑苏,本来就是安乐王最大, 她若是如何旁人又多敢言语半句?而且黛玉向来不喜那些趋炎附势之人,懒得去费心思。
  回了姑苏,头一件事就去拜访陈老爷子,老爷子那么大年岁,保养得宜,虽然白发苍苍,依旧精神矍铄,见黛玉和寒继来了,还与黛玉号了脉,见黛玉比之幼时身子有所好转,心中也觉欣慰。
  黛玉回了姑苏,除了拜访陈家,再者就是买了不少苏州的土仪,给宫里的太后皇后,还与姜氏带了不少去。可惜先时在此处任职的知府已是调任到别处,江南的官员这几年来都被明帝挨个换了一拨,黛玉与这些人家并不熟悉。
  江南各道官员见王爷驾到,自然是卯足了劲头想要大办,向这一地之主表表忠心,不想寒继人还没到,就传了话下来,今年眼看着年景不好,这些排场能省则省,莫要搞这些排场了。
  众位官员一面赞王爷仁德,一面又惴惴不安,相传这王爷在太上皇跟前是极为得脸的,一口回绝了宴席,也不知究竟是个什么脾性。
  官员们见这一位不喜排场,也不奢靡,天家贵胄尚且如此,他们更不敢僭越,于是也只能做出一副清廉模样。寒继见了越发在外面做出简朴模样,可把这些官员耍得够呛,还是黛玉劝他收敛些,免得龙椅上那位知道了,又觉得寒继为了美名故意为之,安乐王这才作罢。
  不过这府中只得两个主子,平日花用也用不得多少,两府的下人也是简而精,加在一处还没有荣国府的多。
  前世见过荣国府的下场,黛玉深知那些动辄四五个人服侍的排场,并没什么大用,只是让人看了觉得这家人富贵非常罢了。黛玉并不缺钱,但也不喜欢摆阔,先前宝玉房中那些姐姐妹妹,过不了几日就要闹上一场,黛玉可不想自己房里不清净。
  黛玉虽说嫁进了王府,但是并不当王府的家,王府诸事打点还是由原先王府的管家负责,而黛玉嫁妆的处置,依然是林家人掌管,寒继也没往黛玉跟前送丫头,黛玉也不插手寒继服侍的人。
  虽说是两家合作了一家人,但一律事务分得清清楚楚,和原先并无差别。
  等到安顿得差不多了,黛玉头一件想做的事,便是去拜祭父母,黛玉和安乐王南下之时是三月里,等到在姑苏安顿下来,诸事理顺,已是到了八月,林管家原想着八月里天还有些热,恐黛玉身子受不住,然黛玉坚持要去,他也只能应了,让多预备些冰盆。
  好在八月已经不是盛夏,黛玉原本想自己一人去便是了,寒继是皇家之人,没得让皇家之人去祭拜林家祖坟的道理,怕是林家先祖泉下有知也不会安宁。
  寒继说自己就去庄子上逛逛,不会去惊扰林家先祖,涎皮赖脸求了又求,黛玉才把他带上。
  沿路风光并不算好,今年入了夏季就没下几场雨,江南之地是水乡,还略好些,虽然收成不比往年,好歹稀稀疏疏长了几颗。寒继也曾下过几次江南,昔年一看江南乃是鱼米之乡,如今见稻谷长势不好,许多池塘都干涸了,江南尚且如此,也不知别处如何?今年冬日百姓必定难熬了。
  黛玉虽然远在京城,但是对庄园十分上心,每季的账目都要亲自过目,所以就算今年庄园收成不好,但是单凭这些年的积攒,熬个三五年不成问题。
  田庄之中最高兴的莫过于张老爷子,他原想着自己熬不了几年,自黛玉进京之时他心中有数,知道黛玉不去个三年五载,怕是难以回还,张老爷子行将就木,走路颤颤巍巍,见黛玉来了激动得老泪纵横。
  黛玉祭拜过先祖和父母,又和张老爷子说了会儿话,不觉已是过了大半天,回到庄园之中时已然薄暮。西边的天空被染上了红色,夕阳下立着一人,如松如竹,却是在等黛玉回来的寒继。
  黛玉见了一时觉得欣慰,发了善心,问寒继可曾用了晚饭。那厮却说今日不能和黛玉一处,茶不思饭不想,如今饿得很,巴巴等着黛玉回来吃饭呢!黛玉见这人又开始贫嘴,不由的白了他一眼,寒继浑然不觉,跟在黛玉身后问她今日可好,张老爷子可还康健。
  不想翌日,张老爷子就驾鹤西去了,大概是见到了黛玉了却了夙愿,张老爷子走的十分安详,今早给他送饭的人发现之时,张老爷子躺在床上,先时自己换了干净衣裳,满头银发也是梳好的,这位老人家好似欲知了死亡的到来,把自己收拾妥帖,安然去了。
  庄子上有这样的老人家,棺木丧仪等物都是预备着了,按着张老爷子的遗愿,一律从简。黛玉学过些易数,在自己家坟园外选了个风水宝地,将这位老人家葬在了此处,张老爷子就像他先时说的那样,到了阴间也还是要守着主家的。
  黛玉亲自往老爷子坟前添了一把土,这庄子里又多了新坟,寒继看着黛玉心事重重似有所思,于是开口到。
  “我瞧过你的嫁妆,里面有一副棺木,是上好的乌木所制。”
  “是我爹爹给我备好的。”黛玉轻声说道。
  对于此寒继自然心中有数,大户人家嫁女,嫁妆之中一律起居用具,乃至最后入殓的棺木都会备好,表示娘家人对女儿的不舍和眷恋。
  黛玉那副棺木除了木材贵重,倒是十分朴素,当下有些余钱的人家免不了在棺木上做功夫,雕花装饰,只图精巧,如黛玉这般简洁的棺材倒是难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