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盘秦> 盘秦_分卷阅读_76

盘秦_分卷阅读_76

  他们停了,后面跟着的灾民也停了,他们衣衫褴褛,鞋子大多被磨得快穿不住了,很多人已经直接赤脚走路,脚边隐约带着血泡磨破后渗出来的血迹。
  这些百姓没有像样的盔甲,更没有像样的武器,却秩序井然地立在后头。连年战乱,哪都不太平,每个普通百姓大抵都曾经到过军中服役,甚至曾经当过李牧手底下的兵,如今听说李牧回来了,他们便自发地跟了上来。
  只要李牧想,他们可以立刻和以前一样跟着李牧出生入死。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啊。
  扶苏立在马车边看向后面黑压压的一群灾民,再看向身后巍然而立的李牧,恳切请托:“李将军,赈灾可能需要不少人手,劳烦你带人将他们登记造册以便调配。”
  李牧看着眼前还不到自己前胸高的半大小孩,被俘之后始终积郁心头的阴翳忽地烟消云散。
  他活了大半辈子,自少年起便征战四方,手上染满了鲜血,从不觉得自己是个有着慈悲心肠的人。
  心慈手软永远和他沾不上边,对别人是这样,对自己更是这样。
  赵国没了,李牧始终觉得一个为赵国戎马半生的赵国将军不该厚颜苟活于世。
  只是这一路走来,李牧心中的坚持已经动摇了大半,赵国没了,赵国百姓还在,他们都是手无寸铁的普通人,护不住手中的粮,保不住自己的家,灾年一到,连为他们说话的人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母妻儿饿死。
  他已经愧对过许多人,往后至少该照应好他们的家人,一死了之才是没有担当的懦夫行径。
  至于身后之名,留给后人评议便是,他本就不在乎!
  人活于世,但求无愧于心!
  李牧抱拳应道:“末将遵命。”
  扶苏交待完李牧,给李牧分拨了一批隶卒,自己与张良一同走向城门方向。
  此时天色大亮,城门初开,得了信的邯郸郡守第一时间出城相迎。刚才听人来报说城外来了黑压压一片人,少说也有几千人,说不定还过万,邯郸郡守心中大惊,一路连走带跑地出了府,生怕那些流民伤到了扶苏。
  赈灾做得不好还有商量的余地,扶苏出了事他们一准得掉脑袋!
  邯郸郡守快步出了城,第一眼就看见领着一行人立在城门外的扶苏。
  虽然早已打听清楚扶苏的年纪,乍然看到个比自己最小的儿子还要年幼的小孩,邯郸郡守心里还是嘀咕了一下:还这么小,大王竟也放心让他出远门。
  等再走近些,邯郸郡守立刻收起了心中的轻慢。
  难怪这位大公子会被传为“仙童降世”,他周身气度与寻常小孩完全不同,哪怕他眉如春山、口若含珠,浑身上下看不出有哪里值得人敬畏,立在那里仍叫人不敢生出半点亵渎之心。
  “见过公子。”邯郸郡守毕恭毕敬地上前见礼,热络地说道,“公子一路奔波,不如先随下官入城用过早膳再谈正事。”
  扶苏也不推拒,和气地说道:“也好。”
  扶苏边和邯郸郡守一起往城里走,边问邯郸郡守这些天有没有彻查底下的受灾情况。
  大队伍走得慢,要是等他们来了再开始核查和放粮,百姓不知还要饿死多少,所以扶苏早已叫人快马加鞭先行赶往邯郸郡安排前期工作。
  邯郸郡守办事能力还是不错的,这半个月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熬了挺久夜,连梦里都在按照扶苏的要求在整理各县的受灾情况,如今扶苏一问,他便利落地报出哪些县受灾格外严重、哪些县还勉强能撑一撑以及最近半个月都做了什么补救措施。
  那些断粮已久的地区,他们已经按照扶苏的吩咐核算好受灾人数和男丁人数,让他们按户领粮。
  因为都是救命粮,当地人自己也护着,所以没出现太严重的哄抢情况,只是没匀到粮的县快要闹起来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邯郸郡的存粮就那么一点,各县又都有饿死人的情况,只能先紧着最严重的地方。
  扶苏耐心地听着,等草草用过早膳,他立刻安排自己带来的人和府衙的人对接,两套班子一起运作,把各县按照灾情轻重排了个序。
  第一批粮肯定是要放出去救灾的,因为再不放很多百姓就要饿死了,但放完这批粮以后就得安排人干活,要不然邯郸郡今年的收成救不回来,朝廷那边也接受不了这么无休止地白耗粮食。
  扶苏拿到整理成册的受灾情况后马上开始分派人手,把随行的专业人才按照各县的需要分了下去。
  一队队带着粮食的人马分赴各县,沿途经过的村庄听说朝廷派人来赈灾,仿佛一下子活了过来,乡老们纷纷奔赴县城,想知道这些粮食怎么分发。
  各县都有这么多灾民,光靠县衙那点人肯定忙不过来,不过李牧那边有人,而且人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李牧按照扶苏的吩咐给每个县分拨了不少人手,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把朝廷的赈灾方案传了开去。
  首先,朝廷不会再让大家饿着。
  其次,朝廷免邯郸郡赋税两年,还带来了补种用的粮种,大家领到后要赶紧补种下去,再饿也不能把粮种吃掉。
  最后,吃饱了,有力气干活了,都把名字报上来,朝廷有许多活给大家干,只要家里出一个人干活,就可以领粮回去养活家中老小;家中没一个人能干活的鳏寡孤独,也都报上来,朝廷会想办法安置。
  自己人回去传话,用的自然都是最简单易懂的说法,不少见着了扶苏的人还要和人吹一把,说那果然是位仁厚善良的小仙人,无怪乎秦国百姓都那么爱戴他。
  各县的人很快都知道秦王让自家大公子过来送粮,李牧将军也回来了,他们有救了!
  以前他们都是一起骂秦国、骂秦王的人,这一次绝处逢生,领到了朝廷送来的、可以救他们一家老小的口粮,不少人都忍不住开始对比起来:以前哪怕赵国还在,赵王也不会派自己的公子来赈灾;哪怕仓中有粮,赵王也不会让人一车车地送过来分给他们,只会让他们卖田卖地和当地的富户豪强买。
  小老百姓不懂什么家国大事,他们只看到秦人训练有素地把粮食运了过来,还有一批隶卒打扮的人手拿纸笔记录着他们叫什么名字、家里有几个人。
  有胆子大的人问那些隶卒是不是当官的,记东西这么快,平时肯定没少写字吧?
  提到这个,隶卒们可就来劲了,可着劲吹起牛来:“我可不是当官的,我只是县里一个小吏罢了,和我这样的小吏我们县里到处都是,还是我够幸运才被公子挑上,可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和公子一起出来做事的!”
  提起扶苏时,他们脸上满是由衷的敬慕,明显是去云阳学宫接受过洗脑教育的。
  邯郸郡百姓可不知道各地隶卒几乎都要去云阳学宫接受培训才上岗,听他们这么说被唬得一愣一愣,震惊得不得了:难道秦国的百姓都识字吗?这么能干的人秦国一抓一大把?
  见他们震惊,这些隶卒又和他们吹嘘了一把,说他们朝廷很有远见,费了很大力气兴修水利,秦国各郡早就不是看天吃饭了,哪怕遇上旱年也能熬过去;又说现在分发给他们的新农具都是他们公子改进的,用起来可好使了,分发给他们的粮种也是他们公子让人选育出来的,产量比以前高多了;最后他们还夸起扶苏今年要修的路,说等路修好了,所有人的日子都会好起来!
  围过来的百姓忍不住问:“修路多苦啊,你们就不怕吗?”
  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就是被修路弄得家毁人亡的,有些是去修路被累死了,有些是被人趁着修路夺了田地,还有些是被迫“自愿”给县里凑了许多修路钱,反正一提到修路,他们就心有余悸。
  “怕什么?我们公子修路可和别人不一样,公子给修路的人管吃管喝,修得好还给发钱发粮,要是够勤快,说不定还能凑上娶媳妇的钱呢!再说了,路修好了,可都是我们自己走的啊!”隶卒卖力地给他们鼓吹,“可惜你们今年受了灾,要不然你们这边也能修,我听人说,公子准备先让你们修渠,往后再遇到旱年你们也能引水浇灌,不至于像今年这样饿死这么多人了。”
  经过这么一番交流,灾民们都振奋地带着领到的口粮回家去,和家里人说起朝廷的安排。
  每个人领到手的粮其实并不多,只够一家老小勉强吃个一两天,还是吃不饱的那种。
  可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救了!
  不仅今年有救了,往后也有了盼头!
  不管修路还是修渠,他们都愿意干!
  作者有话要说:
  隶卒:我们可都是上过公子吹培训班的人!
  隶卒:表现的机会来了,赶紧给公子吹个牛逼!
  扶小苏:?
  第80章 尾随
  邯郸之中有户民居之中住着个少年来客,姓陈,单名一字平,今年约莫十五六岁,他原是魏国人,去年来邯郸游学的,不想才到不久秦国大军直接打到了邯郸,他蒙朋友收留暂留邯郸,看着秦人搬空了赵王宫。
  入冬之后不好归家,陈平又住到了开春,结果天气才暖和些,外头闹饥荒的消息便传开了。
  友人怕他路上出事,死活没让他走,又留他住了下来,哪怕家里粮也已经不多了,仍是先紧着陈平吃。
  陈平心中感动,平时也跟着出去帮忙做工,换些粮回来想陪友人一起熬过这段苦日子。
  没想到不久之后,秦国那位有着“仙童降世”传言的公子扶苏过来了,一并过来的还有原来的赵国大将军李牧!
  陈平原以为这位秦国公子只是来做做样子,不想扶苏一来便紧锣密鼓地把赈灾事宜安排下去,还领着人出城去了受灾最严重的县城。
  陈平心中好奇,知会了友人一声,悄然跟着出了城。
  到了地方上一看,县中果然已是人间炼狱,沿途有人饿死在村里或者横尸荒野也无人收尸。
  陈平是读过书的,去的地方也多,很清楚若不把这些尸体处理好,疫病说不准很快要跟着爆发。
  陈平在犹豫着要不要上前提醒扶苏,却见扶苏已经叫人进村把活着的人都寻了出来,让他们跟着随行之人一起将那些尸首安葬好。
  这地方受灾严重,很多人连县里有人来发粮都不知晓,已经木然地待在家里等死。
  有人挨家挨户来叩门,村民们一开始依然一脸麻木,等看到外面有不少身穿秦国兵甲的人才惊慌地回过神来,口里慌乱地喊起了“秦兵来了”。
  直至王离找出乡老解释清楚,村民才战战兢兢地走出家门。不敢置信地领了粮回家之后,有力气的人都跟着训练有素的士兵们逐家逐户收殓饿死之人的尸首。
  闹了这么久的饥荒,死去的人不比沙场恶战一场少,而且大多瘦骨嶙峋,尸首抬起来没多少重量,饶是随行的士兵们都是见惯生死的,看到这种惨况还是有些受不了,有些历练少的挖坟坑时眼都红了。
  扶苏和张良没有交谈,只看着村民们在密集的坟堆前嚎啕大哭。
  第一时间处理完尸首,扶苏让随行的太医给村人把过脉,确定没有疫情发生以后告知他们接下来去哪里领粮、去哪里领活干,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下一个村子。
  扶苏一行人做了不少事,可行动起来雷厉风行,等村民们回过神来,人都已经走远了。
  侥幸活了下来的人看着扶苏等人疾驰而去的背影,心中都百感交集,齐齐朝着他们远去的方向磕了几个头才往村里走。
  回到家中后村民们和一家老小抱头痛哭,虽然家死了人,但他们刚领到了粮,也领到了少许粮种,日子又能过下去了。
  陈平一直在村外没进村,扶苏一行人离开第一个村子后他也跟了上去,不过他只靠两条腿跟着,走得比较慢。
  走出一段路后陈平回头望去,只见刚才那村子已飘起了袅袅炊烟,原本死一般沉寂的天地终于又有了一丝生机。
  陈平收回目光,继续不远不近地缀在扶苏一行人后头往前走。他早两年被乡老们玩笑般安排去分祭肉,大伙都说他分得又快又好,那时他就想,假如他能够当个大官,一定也能把国家治理得妥妥当当。
  可惜他出身平平,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乡民,若不是兄长全力支持,他连读书和外出游学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当官了。
  陈平也想过学成以后投靠个什么人,通过为对方效力获得进身之阶,不过也仅仅是想想而已,他能接触到的最大的官约莫是县令,而且还只能远远看上一眼。
  而且他以前了解过的那些公卿大臣,没一个是他想投效的。
  今天看到扶苏,陈平忽然生出一种强烈的好奇,想看看这位秦国公子到底会怎么解决眼前的灾情。在陈平看来,战乱加上旱年,简直是个填不上的无底洞!
  扶苏沿路进了几个村落,终于到了县城。
  这座县城已经变得破败不堪,街上没什么人,连家开着的店铺都看不见。县衙倒是开着门,不过也看不到几个人影,只有三两个衙役神色麻木地守在前衙,后衙倒是挺热闹,隔着院墙都能听到琴声和歌声,不时还伴着几声嬉笑声。
  扶苏迈步入内,几个衙役吃了一惊,才要喝问,已被人堵住嘴捆起来扔一边。
  李由和王离一左一右在前面给扶苏开路,遇到衙役和仆从都比照着前面的堵嘴兼捆绑来。
  扶苏很快走到了后衙,抬眼看去,只见县衙挺宽敞的后衙修了个露天石台,一个县令打扮的人正在听台上的歌姬弹琴唱小曲,口里还和旁边的人闲聊:“别担心,我们这样的地方,娇生惯养的大公子怎么会来?”
  有人笑哈哈地应和道:“说的也是,说什么来赈灾,做做样子就是了,等那些贱民死得差不多了再发点粮完事。”
  另一个人也说道:“没错,只要用几口饭堵住那些贱民的嘴,他们哪还会记得别的?”
  台上唱曲儿的歌姬看到扶苏一行人进来,弹琴的手顿了顿,可听着县令他们的对话又接着弹了下去,她的歌喉轻柔而婉转,听着不像是赵国的腔调。
  许是因为歌姬特地放低了嗓儿,所以扶苏把县令几人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
  看来这个地方灾情这么严重,和这几个人脱不了干系。
  扶苏转头看向李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