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都市>桃花染金戈> 桃花染金戈_第234章

桃花染金戈_第234章

  姒玉桐一怔,这声音她再熟悉不过,却又不敢确信,因为在她的记忆中,这个声音铿锵有力,以一己号令天下,绝不该这般沙哑虚弱。
  两人身后便是床榻,被厚厚的帷帐遮盖着。
  柏夫人欠身一让,向着帷帐恭恭敬敬道:“陛下,玉桐来看您了,您也看看她吧,一定比什么药都有用。”
  姒玉桐小心翼翼地踱到帷帐前,缓缓跪下去:“皇祖父。”
  一只嶙峋的手将帷帐掀开:“不必行礼了,快过来,让我看一看。”
  那只手在颤抖,与它相连的肩膀也在颤抖。两个侍女立刻上前,搀扶起床中人的身子,姒玉桐才终于看清他的脸。
  那是她熟悉的亲人,可她却几乎认不出这人的模样。
  不过九年时光,禹建帝看上去像是苍老了几十岁,他变得骨瘦嶙峋,眼窝深陷,眼仁浑浊,脸上皱纹密布,嘴唇也合不拢。
  若非叠放在枕旁的龙袍,他看起来只是个寻常的老人罢了。
  姒玉桐鼻子一酸,快步来到床前,俯下身握住皇祖父的手。
  建帝缓缓勾起嘴角,露出笑意:“玉桐啊,朕已经好久没有见到你了,你跑到哪儿去逍遥了,你如此贪玩,当心你那严厉的爹训斥你。”
  “父亲他已经……”姒玉桐一怔,随即带着疑色转回身,看到柏夫人皱着眉心,冲她摇了摇头。
  她的至亲不止容貌老去,就连神志也变得不清不醒,浑浑噩噩。
  她的喉咙里更是涩苦难耐,脸上却要保持笑容。
  建帝瞧见她的笑,似乎也变得精神不少,冲她身后的人招了招手:“云峰,云峰也在么,快过来。”
  柏云峰立刻来到枕边,躬身道:“陛下有何吩咐?”
  建帝拉着两人的手,问:“你们的婚事办过了么?”
  姒玉桐一怔,道:“还没有。”
  建帝脸色一沉:“那还不快办,你们都到了年纪,还想让朕等到什么时候啊?”
  姒玉桐垂下头道:“皇祖父放心,我们……会尽快的。”
  “嗯,”建帝点了点头,又道,“说来方才是不是有人提过,想要将大祭的日子提前,明日就办。”
  柏云峰道:“是礼部的上奏,但还没有批下去。”
  建帝道:“好,朕批了,就这么办。顺便将你们两人的大喜之讯也定下来,昭告天下。”
  姒玉桐一怔:“这可不是小事啊。”
  建帝望着她道:“怎么,你不乐意?”
  “当然没有,只是……”姒玉桐瞧见皇祖父枯槁的脸上喜色洋溢,涌到喉咙边的话又滑了回去。
  建帝在她的手背上轻拍:“女大当嫁,更何况是朕亲自册封的郡主,你的喜事便是天下人的喜事,群臣百姓哪个不为你高兴,你也应当感到高兴才是。”
  “是……”
  “至于云峰,就让他留下来,做个称职的驸马,继续辅佐你的父亲吧。”
  交代完这些,建帝便咳嗽起来,侍女立刻搀扶着他,斜靠回床帐中,又端来苦涩的药汤,一勺一勺送进他的喉咙。
  药汤虽苦,他的嘴边却挂着笑容。
  第187章 梧桐栖凤(八)
  建帝的话即是圣谕,礼部领下命令,便马不停蹄地置办起来。
  大祭的日子原定在三日后,朝中各部从几个月前便开始筹备,早已准备妥当,就算提早到明日,也足以应对。只是苦了外城驻扎的守军,刚刚结束长途跋涉,便要连夜前往昭阳殿左近部防。
  昭阳殿矗立在内城的边界,皇宫的正前方,城墙行至此处,便分作前后两层,内高外矮,围出一片方圆齐整的瓮城,正中央矗立着一座巍峨的祭坛,需涉千阶方能登顶,祭坛顶端供奉的乃是万神之神烛照。
  倘若将安邑比作龙脉,这一点便是气穴所在。也是历代皇帝祭祀祈神的场所。大祭当日,外侧的城门会向百姓敞开,城中百姓便可聚集在祭坛四周,瞻睹皇族仪风。而守军则在城墙上排兵列阵,织出密不透风的天网,以保证大祭平安举行。
  一日已至黄昏,皇宫内外人来人往,忙得不可开交,姒玉桐反倒成了无所事事的闲人。
  朝臣的忙碌与她无关,也与她的皇祖父无关,各部各厅的公文都送到禹昌王的王府,大小官员对建帝的病情显然心中有数,所以都将手上的事物心照不宣地递交给昌王批阅。
  禹建帝只有两名子嗣,他年轻时对皇后一往情深,而皇后却在诞下一子后英年早逝,从那之后,建帝再也没有新的子嗣降生。而在册封皇后之前,与嫔妃所生的长子,被他草草册封为昌王,从此鲜少问津。
  建帝虽已糊涂,群臣却还清醒,太子死后,许多纷纷倒戈,而不愿的势力也被渐渐排挤,如柏侯爷一般,落得戍守边疆的下场。九年过去,昌王在朝中的地位早已稳固如山。如此下去,昌王继位是迟早的事。
  姒玉桐虽是太子遗孤,终究不过女流之辈,并不在群臣的考量之中。倘若率军归来的人是皇子姒玉京,或许还能据理一争,但归来的是平安郡主,卸下戎装,从此享受平安喜乐,才是众望所归。
  她已行至东宫,身边有柏云峰为伴,后者还牢牢地牵着她的手,目光时不时地飘到她的身上。
  夕阳在两人身后拖出两条长长的影子,影子互相依偎着,淡淡的边缘交融在一起,不分彼此。
  这本该是一幅温柔旖旎的景象,可她却一路沉默不语。
  在这极安宁的时刻,她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茫然。
  从今往后,她该何去何从。
  九年辗转颠簸,甚至不惜假借兄长的身份,所为不过是伸张大义,挽回禹国的颓势。只要将魔教斩草除根,便能够结束九年的乱象,重振国威。狄将军的冤情可以翻案,柏侯爷和柏夫人能够重聚,无端蒙冤受难的江湖人也将得到抚恤。
  至于禹昌王,纵有阴谋算计,也不过是为了争夺皇位,只要野心实现,他也能够做一名称职的君王。
  百姓从此免于战火,安享太平。
  这不正是她所求的图景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