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策行三国> 策行三国_分卷阅读_128

策行三国_分卷阅读_128

  但是刘备和陈登却不容易小觑。
  “奉孝,了解他们吗?”
  “不太清楚。”见孙策神情不对,郭嘉也收起了笑容。“刘备据说是卢植的弟子。袁绍取冀州后,就派人礼请卢植,想请他做军师。卢植有没有来,我不清楚,却听人说起过这个刘备,但不是什么好名声,为了四千丹阳兵,他就背弃了公孙瓒,转投了陶谦。袁绍让他来与将军争豫州,应该是利用了这一点。”
  “陈登呢?”
  “下邳陈氏子弟,他的父亲就是前沛相陈珪,被你赶走的陈瑀是他的从叔,他与将军为敌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怎么,将军有更多的资料?”
  “略知一二。”
  孙策也不隐瞒,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了一遍。特别是刘备和他手下的关张赵等人,他说得非常详细。郭嘉利用吕蒙招募来的少年组建了情报系统,打听到了不少消息,可毕竟刚刚组建不久,人手不多,规模有限,打听到的消息也局限于九江,对刘备、陈登的了解非常有限。他反对名士风度,但他本身也有点以门第取人,很可能会因为刘备的出身而忽略他。
  人无完人,郭嘉再聪明也是人。
  听完孙策的介绍,郭嘉站了起来,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挠着眉梢,在帐里来回踱了几圈。“这么说,这个刘备是袁绍特意为将军挑选的对手啊。不管是出身还是能力,都与将军有相似之处。”
  孙策觉得也有点像。虽然这不可能是袁绍刻意安排的,但这个对手的确选得非常合适,他也不敢掉以轻心。刘备为了豫州是真可能和他拼命的。这应该就是袁绍的目的,缠住他,不让他顺利发展。至于谁胜谁负,袁绍未必在乎。
  “既然如此,那就更没什么好犹豫的了。去沛国,诱周昂过境。”郭嘉挥挥手。
  孙策言听计从,立刻召集众将议事,宣布将北上增援沛国。诸将虽然觉得意外,却也没人提什么反对意见,有人来抢豫州,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揍他。天天练兵,为的不就是这一天嘛。
  ……
  陈登赶到九江,向周昂传达了袁绍的命令,要求周昂整顿兵马,攻击庐江。庐江太守陆康与孙策勾结,为孙策提供了大量粮草,袁绍很不高兴,命令扬州刺史陈温出面领头,联合九江太守周昂和豫章太守华歆、丹阳太守周昕武力驱逐陆康,由陈登接任庐江太守。
  周昂大喜,俯首听命。
  陈登让周昂整军备战,却不要急着出发,他带着自己的部曲驱车直入庐江,来到舒县,亲自登门拜访陆康,说明来意。陆康气得直哆嗦,怒斥陈登目无王法,陈登不为所动,他很礼貌也很坚决地对陆康说,我敬重你是前辈,不想动粗,但庐江我要定了,你如果要战,我奉陪到底。你如果不战,我礼送你出境,保证不伤你一根寒毛。
  陆康大怒,下令将陈登轰出去。但他低估了陈登的实力,陈登一声令下,提前分批入城的部下就冲进了太守府。陆康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束手就擒。陈登也不伤害他,将他礼送出境,宣布自己接任庐江太守。
  舒县一夜之间换了主人。在陈登依次拜访之后,包括周家在内的大族都接受了陈登的存在,只有一个小吏在送陆康过江后没有回舒县,而是昼伏夜行,直奔汝南。
  第339章 陶谦
  孙策行军五日,到达谯县。
  来迎他的人很复杂,既有豫州刺史部的从吏,又有沛相杜袭及沛郡官员,还有督军校尉朱治,还有一部分黄巾军将领。
  朱治比孙坚小一岁,深得孙坚信任。与程普、韩当等人不同,朱治不仅能统兵作战,还能治理民政,是难得的人才,所以追随孙坚时间不长,却升得最快,很早就独领一军。
  他是长辈,孙策不敢托大,听说朱治来了,他亲自出大营迎接,执子弟礼。
  “伯符,真是惭愧,对刘备防范不足,丢了萧县,还折损了不少人手。”
  朱治很惭愧,一见面就向孙策请罪,要求降职减兵。孙策大笑,拉着朱治的手说道:“胜负乃兵家常事,朱公不必放在心上。况且这也不是你的责任,刘备出尔反尔,但凡有点羞耻心的人都干不出来,何况是朱公这样的忠义之士。”
  朱治非常满意,他的部下也很骄傲,立刻将孙策引为自己人,老成稳重的称孙将军、孙使君,热情洋溢的直接称孙郎,同时不忘大骂刘备背信忘义,猪狗不如。
  孙策将朱治等人请到大帐细谈。朱治把交战的情况说了一遍。
  “刘备虽然改换门庭,但来得并不突然,他事先已经通知过我,倒也算不上偷袭。但他的兵力优势明显,又骁勇善战,更有千余杂胡骑兵助阵,我们抵挡不住,三战皆北,只好先撤退以保全实力。我现在驻扎在砀山,与相县依托,刘备可能在准备军械,只是不知道他会先攻砀山还是相县。”
  “陶使君有什么反应?”
  朱治苦笑一声:“刘备虽然背信弃义,但他很会笼络人心。不到半年的光景,陶使君送他的四千丹阳兵就对他服服贴贴,即使刘备背叛了陶使君也不肯回头。再加上从中说合的是陈家父子,陶使君欲对刘备不利,就是与陈家撕破了脸,仓促之间,他哪敢这么做,只能装聋作哑了。”
  孙策一点也不意外。“陶使君在徐州不安逸吧?”
  朱治看看孙策。“本来还好,有讨董的大义在,徐州士族对他还算支持。后来讨董无疾而终,袁绍成了盟主,这矛盾就渐渐大了。陶使君是个急性子。前段时间,他打算辟除故广陵太守赵昱为别驾,赵昱就是不敢受命,他便威以刑罚,迫赵昱就范,原本是一件好事,却闹得差点翻了脸。去年欲举名士张昭为茂才,张昭又不给他面子,他居然将他抓了起来,如果不是赵昱从中斡旋,谁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子。这两件事一出,徐州人对陶使君的好感荡然无存,他现在也是头疼得很呢。”
  孙策心知肚明,当下频频点头。
  与演义中的形象不同,陶谦其实不是什么忠厚人,反而和孙坚的脾气相近。陶谦是丹阳人,丹阳民风彪悍,陶谦也有点这意思,从小就顽皮,以放荡闻名乡里,十四岁还骑着竹马和小孩子玩打仗。后来乡里先贤甘公赏识他,不仅鼓励他读书,还把女儿嫁给了他,陶谦这才折节向学。
  陶谦很聪明,书一读就通,先是考进郡学,后来又举为茂才,入宫为尚书郎,随后外放县令,还做过一段时间幽州刺史,总之仕途很顺,名声也渐响。皇甫嵩征颍川黄巾,招当时任议郎的陶谦为扬武都尉,随军征讨,和曹操是同僚。后来张温出征凉州,陶谦做张温的参军,又与孙坚结识。
  细数陶谦的履历,可以发现他的经历很神奇,与后来三分天下的开国君主都有过交集,而且交情不浅。这可能和他的出身以及禀性有关,他虽然读过不少书,走的是最正统的举茂才、为郎、外放的仕途,但他本质上还是寒门,再加上他的古惑仔性格,手段强硬,他和士族的关系一直很紧张。
  他如果晚生三十年,未尝没有机会割据一方,可是现在不同,他老了,已经是花甲老人,体力衰减,精力不济,不可能再像年轻时一样强悍了。如果他的历史没有被改变,再过几年,他就该归天了。
  面对刘备的背叛,他什么也做不了。此时此刻,他肯定很后悔当初用四千丹阳兵拉拢刘备。易得者必易失,他能用四千兵收买刘备,袁绍也能用一个豫州牧来收买刘备,而他面对陈登毫不遮掩的背叛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有任何表示。
  孙策对陶谦没什么同情可言,他考虑的是刘备现在要跟他抢豫州牧,一旦陶谦死了,谁会接手徐州?袁绍任命刘备为豫州牧,除了给他找麻烦,有没有拉拢徐州豪强,趁陶谦控制不住形势接手徐州的意思?
  至少有这个可能。
  能否执掌一州,朝廷的任命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能不能得到当地势力的支持。地方势力支持你,没有朝廷的任命你也可以做,地方势力不支持你,有朝廷的任命也没人理你。在袁绍和陶谦之间,徐州人无疑会选择袁绍。
  但这个结果绝不是孙策愿意看到的。
  孙策很想将徐州拿下,即使这不太可能,也不妨碍他在徐州打个钉子,而眼前的朱治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如果能让他成为彭城相,彭城、沛国、梁国、陈国、颍川就可以联成一体,豫州的北部防线更加稳固。就算朱治不行,也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与袁绍不怎么谈得来的人。
  “奉孝,你觉得让朱公移驻彭城,有可能吗?”
  郭嘉心领神会。“可以和陶使君谈一谈。袁绍势大,我们如果不团结起来,很难对抗。”
  孙策转向朱治。“朱公,你觉得呢?”
  朱治也是老江湖,一听就知道孙策想干什么。这个想法虽然很大胆,但也不是一点可能没有。刘备、陈登反水,陶谦正是焦头烂额之际,他需要盟友。如果孙策能给他强有力的支持,他未必不肯让出一郡。一旦彭城在手,刘备南进的步伐就会受阻。
  “我可以试一试。”朱治提醒道:“不过你不要报太大希望,陶使君愿不愿意其实并不重要。如果不能击退刘备,不仅彭城,梁沛诸国都有危险。”
  孙策笑着点点头。“朱公容我几天时间,我一定能找到办法对付刘备。”
  第340章 蒋干吃亏了
  别看刘备来势汹汹,孙策还真没把他放在眼里。双方兵力差不多,论士卒精锐,他优势还更大一些。关张赵武力高又如何,真正的战斗又不是打游戏,一两个将领的勇猛影响不了大局。历史上,只要有兵力优势,袁术那种渣都能打得刘备人吃人。
  如果只是为了刘备,他根本没必要特地跑来沛国来,在汝南等他就是了。
  他着眼的是以及整个青徐地区。人们常说功夫在诗外,作战也是如此。如果眼光仅仅局限于具体的战术,却不知道合理安排战略,就算再能打,战术水平再高,也是一只勇猛的苍蝇,除了四处碰壁之外,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刘备的前半生就是如此,直到诸葛亮为他指明方向,他才走上正轨。现在诸葛亮还不知道在哪儿和泥巴玩呢,刘备的马拉松之旅刚刚开始。
  比起刘备,孙策更在意周昂。
  孙策陪朱治吃饭,又和豫州刺史部的掾吏见面,安抚人心,让他们安心工作,不要有心理负担,最后又和杜袭商量相县的防务。一切谈妥,已经是半夜。送客回来,经过郭嘉的帐篷时,看到里面有灯光,孙策停了下来,推开帐门。
  郭嘉还没有睡,正在大帐里来回转圈,脚步又快又急,转身时也特别猛,总让人担心他会摔倒。
  “还没消息?”孙策问道。
  周昂并没有像他预料的那样越境追击,五天了还没动静,这让他们有一种一拳打空的不适感。尤其是郭嘉。这是他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战术策划,不希望有任何意外。从第三天开始,他就增派斥候,每天都要等到很晚,即使睡也睡不安稳,一有动静就醒。
  “哦,有一些新消息,我们出发之前,有一百多人由钟离进入九江,有车有骑。”
  孙策在案上的地图上找到钟离县的位置。钟离在九江的东部,和他们相距七八十里,已经超出普通斥候的侦察范围两倍。郭嘉也派了人,但数量有限,得到消息的周期也比较长。要把这些消息查证清楚,需要的时间更长。好在对方不是一两个人,很难藏匿行踪,只要有时间,总能搞清楚的。
  “会不会是陈登?”
  “有可能,但是现在还不能确定。我在阴陵、寿春都有细作,如果是陈登,他们会有消息送来。”
  孙策点点头,按着郭嘉的肩膀,将他推到后帐。“什么也别想了,先睡一会儿,你已经连续三天没有好好睡一觉了。放心吧,有消息,我会叫你。”
  郭嘉刚想说话,孙策摇摇头。“奉孝,没事,天塌不下来。”
  郭嘉苦笑着点点头,和衣而卧。他闭上了眼睛,但孙策知道他睡不着,没有得到准确的消息之前,他不可能入睡。人们只看到天才的成就,却看不到天才的付出。郭嘉被称为鬼才,历史上记载了很多他堪称奇迹的谋划,却没记载他为了这些谋划而付出的心血。
  有郭嘉帮助参谋之前,孙策也是这么过来的,知道这种连轴转的辛苦。
  孙策出了帐,回到只有数步之遥的中军大帐。刚准备入帐,远处传来脚步声,虽然不重,也不是很急,但与巡逻的士卒不同。他转头一看,却看到郭嘉的帐篷一动,应该是他又起来了。
  远处有人影绰绰,不是一个人,至少有十余人。还在百步之外,便进入了义从的警戒范围,数十名义义从不动声色的走出了帐篷,典韦提着刀,走到孙策身边。他甲胄齐全,眼神警惕。
  那些人低语了几句,一个单薄的身影来到孙策面前,是吕蒙,后面跟着两个人,扶着一个人。
  “将军。”吕蒙抱拳施礼,声音沙哑。“我回来了。”
  孙策从义从手中接过火把,走到吕蒙身后,照亮那个被扶着的人,眼神顿时一缩。蒋干披头散发,衣冠不整,还有淡淡的血腥味。他趴在两个少年的肩上,呲牙一笑。
  “没事,死不了。”
  “怎么搞的?”孙策接过蒋干,背在身上。“请医匠来。”
  一个义从应了一声,匆匆去了。孙策大步进帐,将蒋干放在行军榻上,仔细检查。蒋干很惨,背上和腿上鲜血模糊,应该是鞭伤,但都是皮肉伤,没伤着骨头。孙策松了一口气。医匠进来了,放下药箱,一边检查蒋干的伤势,一边让人准备热水。
  孙策走到帐外,问吕蒙道:“怎么回事?”
  吕蒙挠挠头,看着那两个扶蒋干过来的少年。“事情是你们做的,还是你们自己说吧。”随即又想起了什么,连忙介绍道:“将军,这是蒋钦,寿春人,是蒋子翼的族弟。这是周泰,下蔡人。阿钦,阿泰,这就是孙将军。”
  蒋钦和周泰躬身行礼。“见过将军。”
  孙策愣了一下。蒋钦、周泰?这可是我的少年精英团的重要成员啊,这来得也太突然了,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他很快回过神来,点头回礼。“去郭祭酒帐里说话吧。”又示意义从准备酒食给等在营外的那些少年,他们连夜赶来,肯定饿坏了。
  郭嘉已经在帐外等着,见孙策带着吕蒙等人走过来,连忙掀开帐门,又让人送上食物。吕蒙三人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一会儿就将一大盆粥喝得干干净净。蒋钦抹了抹嘴,开始讲述。
  蒋干刚回到寿春,蒋钦就知道了。交谈之后,蒋钦就动了心,但他没有立刻去投孙策,他想拉一些平时谈得来的兄弟,周泰就是其中之一。他赶到下蔡,找到周泰,再回到寿春,这才知道蒋干被周昂抓了。蒋钦立刻召集兄弟,准备劫狱,查访了一番才知道蒋干不在县狱,而是周昂的军营里。
  军营可不容易进,蒋钦花了十几天的功夫才找到几个熟人,摸准了蒋干被关押的位置,又耐心的等了几天,终于等到一个周昂外出未归的机会,摸进大营,里应外合,把蒋干偷了出来。然后昼夜兼程,只用了两天时间就追上了孙策。
  郭嘉问道:“周昂外出,知道他干什么去了吗?”
  蒋钦拱拱手。“正要禀报祭酒。听说有一个叫陈登的人,从徐州来的,要去庐江做太守。周昂去送他,要一直送到巢湖,这才给了我们机会。”
  孙策和郭嘉交换了一个眼神,知道周昂为什么一直没反应了。过了好一会儿,郭嘉一声轻叹。“将军,你说得没错,这陈登还真有两下子,我轻敌了。”
  第341章 后院起火
  文人谈兵最常用的比喻就是棋局。但严格来说,用棋局来比喻战略是可以的,比喻战术却相去甚远。在战略规模上,双方的实力就像棋子一样无法隐藏,区别只在于如何落子,读过书、有历史经验的文人的确比一般只知道拿刀砍人的武人有优势。
  可是在战术规模上,即使派出再多的斥候,交战双方也是处于一种半盲状态,战场形势又瞬息万变,任何人都无法全盘掌握,考验的不是大时间跨度的历史经验,而是短兵相接的战斗经验,甚至是直觉。这时候大多数文人就无法胜负了,很容易形成纸上谈兵的错觉,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一交战就原形毕露。
  所以,读过兵书的书生比比皆是,明瞭战略,能够提出总体规划的读书人也有一些,甚至比纯粹的武人更多,但通晓战术,能成为军师的读书人却屈指可数。郭嘉无疑是后者中的佼佼者,但他也不是算无遗策,至少暂时还不能。
  经验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判断也需要对大量信息进行研判,而郭嘉到军中的时间还不到两个月,甚至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斗。手下的细作只有三十多人,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孙策理解郭嘉的心情。“奉孝,不要急,庐江的存粮都被我们搜刮来了,陈登就算入主庐江,暂时也无法行动。陆康官声不错,他这么做只是一时得逞,能稳住庐江就不错。”
  郭嘉背着手,在大帐里来来回回的踱步,嘴里念念有词。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停了下来。
  “将军,我要再招募一些人。”不等孙策说话,他又解释道:“我怀疑袁绍在下一盘更大的棋,涉及其中的不仅仅是九江、庐江,还可能包括江左的豫章、丹阳。丹阳太守周昕就是周昂的兄长,也是袁绍的支持者,素以出精兵著称,豫章则是扬州第一大郡,户口殷实,如果得到这两个郡的人力物力支持,陈登完全有机会在短期内出兵豫州,不可不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