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都市>明月照笙歌> 明月照笙歌_分卷阅读_43

明月照笙歌_分卷阅读_43

  王妈妈:“我就是操心命,闲下来闷的慌,不如,你赶紧将余笙娶回家,给我生个胖孙子!”
  王昭岩愣了一下,生孩子这事还真的没想过。
  但是这话不适合跟母亲说,你指望一个没出过远门的农村老太太理解你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规划,只怕是难于上青天。
  王昭岩的沉默大概让母亲看出了猫腻,“怎么?你们是没打算结婚还是不打算要孩子啊?”
  这话问的,结婚那是必须的,但孩子需要好好规划。
  王昭岩笑着打哈哈,“妈,我们还年轻着呢,大城市的人都是晚婚晚育,年纪轻轻就生孩子,会被人笑话的。你就别操心了,这些事情得一件一件来,总不能一口吃个胖子的!”
  王妈妈哀叹一声,不再说话!
  王昭溪和李婧萱在屋里一直听着外面的动静,余笙对王妈妈说的那番话两人都听的清清楚楚。
  王昭溪说:“没想到,余笙姐还挺勇敢的,要是我,怎么着也不可能说出那番话。”
  李婧萱不赞同她的说法,她酸溜溜的说:“要是我能遇上岩哥哥这么好的人,做什么我都愿意,别说说点儿好听话了,就算是跪地求也要求得未来婆婆的同意!”
  王昭溪笑道:“等你遇见那个让你豁出一切的人再说吧!”
  李婧萱自嘲的笑笑,“可不是每个人都有余笙姐那么好命的!”
  王昭溪倒是对未来充满期待,“那这个世界上的好男人也不止我哥一个呢,相信我们两个都能找到那个有缘人。”
  李婧萱没接话。
  但愿吧!
  第二天,也就是2008年正月初二,王昭岩怀着激动的心情跟母亲去余笙家商量订婚的事。
  所谓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没有比这个词更能形容他的心情了。
  余笙跟家里说好的,王昭岩初二过去。既然同意了两人的事,余笙家也真的认真准备好接待未来的亲家和女婿。
  王昭岩和母亲到余笙家时,余笙一家人都很热情,特别是余妈妈,表现的就像过去那些反对两人在一起的话不是她说的似的。
  这看起来多么美好和谐的两家人啊,谁知一个不小心就爆了。
  第六十二章 订婚无果
  吃完午饭,余笙抢着去收拾碗筷,王昭岩也赶紧跑去帮忙。
  两人其实都是本色出演,但多少也带有一点儿想在对方家人面前好好表现的意思。
  三位老人心知肚明,却懒得拆穿。
  余笙爸爸要去帮忙,被余笙妈妈阻止了,“他们想表现就让他们干吧!”
  余妈妈陪王妈妈聊天,两人家长里短的说了很多,不觉中,王妈妈就说了余笙去家里道歉的事。
  她说:“余笙是个懂事的孩子,跟我道歉时的那个态度让我很感动,我真是为昭岩感到高兴。”
  这本来都是夸余笙的话,想着对方父母会很有面子。
  谁知余笙妈一听见余笙上门道歉脸色立马变了,她问:“道什么歉?发生什么事了?”
  王妈妈疑惑道:“你不知道哇,我还以为是你让她来的咧!”
  联想到年前发生的事,余妈妈大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心里的火苗立马燃起来,说出的话跟被寒风吹过一样,冷冽生硬。
  “昭岩妈,你们年前没来不是因为有事抽不开身,而是因为你不同意这门亲事对吗?那你跟我说哇,干嘛去为难一个孩子呢?”
  余笙去王昭岩家道歉这件事,王妈妈一直以为是余笙家里的意思,其实她一直僵持着不愿意去说亲事,就是想要余笙妈在她面前低个头,算是给个台阶下。
  现在看来,完全不是想的那回事嘛!
  再一看见余笙妈脸上那表情,王妈妈也立马变了脸,“谁为难你家孩子了,是她自己去我家道歉求着我同意昭岩跟她的事的,比着你曾经对昭岩说的话,我可比你和善多了。”
  就如同王昭岩的母亲不能容忍自己的儿子被人轻视一样,余妈妈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不被人放在眼里。
  更何况,自古就有“抬头嫁女儿低头娶媳妇”的说法,哪有女方去求着男方来提亲的。
  余妈妈越想越生气,怒道:“既然我们彼此看不上,那就不要再说了,你们请回吧,就当从来没这回事儿!”
  王妈妈也不甘示弱,“走就走,要不是你们求着我才不来呢!”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将战火越烧越旺。
  余笙爸爸一直在旁边劝自家老婆,可余笙妈妈在家一向强势,哪里会听他的话。
  王昭岩和余笙正在厨房配合默契的刷洗着碗筷,王妈妈在外边喊:“昭岩,我们走了!”
  那语气一听就不对。
  两人跑出来一看,王妈妈已经走到大门口了。
  王昭岩赶紧去追母亲,余笙连忙跑向堂屋,两人连离别的话都没说上一句,就这样陷入了煎熬之中。
  堂屋里,母亲气的胸口起伏,父亲是一贯的安静沉默,余笙无力的坐在椅子上,想着刚才王昭岩母亲离去时的样子,余笙没有问话的勇气。
  余妈妈好不容易平复好情绪,才郑重的开口说话,“余笙,我们是怎样将你养大的,你怎么能那么不争气呢,你一个姑娘家跑去求别人来你家提亲,天下的男人死绝了还是咋的?”
  余笙不知道该怎么向父母解释这件事情,在她看来,完全无关紧要的东西,可是在父母看来,却大过天。
  自己爸妈是这样,王昭岩妈妈也是这样。
  面对余笙的沉默,余妈妈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担心,她说:“余笙,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不看好你俩吗?我就是担心你太过在意他最后导致失去自我。
  王昭岩虽然现在有钱了,但我觉得你们的思想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在我看来,他就算再有钱,也不过是个暴发户,思想达不到一定高度,迟早得出问题。
  有钱人换老婆那是常有的事情,我不指望你大富大贵,我只求你能找到一个知你懂你的人。”
  余笙本想将沉默进行到底,不愿意为了父母眼中所谓的规矩和面子去跟他们辩论一番。
  但是,母亲的话却让她忍不住反驳道:“你们怎么知道王昭岩不懂我?还有,他不就是比我少上了几年大学吗,但他也没有放弃学习呀,那四年的大学生活到底能证明什么?”
  余笙甚至觉得母亲有点儿不可理喻了,她怎么可以将王昭岩和暴发户联系到一起,她竟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他那样的暴发户。
  余妈妈冷哼道:“他懂你?他懂你他会让你去他家跟他妈低三下四?他懂你他不知道你外柔内刚宁折不屈的性子?余笙,断了吧,妈宁愿你一辈子不嫁也不要你委曲求全得来的婚姻。”
  余笙什么都没说,只是无助的看向外面,不知道王昭岩那边怎么样了,也许,他也正被他妈逼着做选择吧!
  余笙想的都对,王昭岩的母亲也放出了狠话,“他老余家的姑娘再好,我们也不要了。口口声声说不爱钱,装什么清高呢,你要还是那个背着一身债的穷小子,看他们还愿意将女儿嫁给你?”
  王昭岩跟余笙一个心理,都是普通寻常百姓家,哪来那么多门道的。
  他不跟母亲解释,也懒得听她唠叨,只很明确的说了句:“这辈子,除非余笙不要我了,否则我绝不会放弃她。”
  整个春节假期,王昭岩和余笙都很有默契的没再提订婚的事。
  余家禁提王昭岩,王家禁提余笙,这两个名字在彼此心里扎根多年,却在两个家中成为禁忌。
  余俊作为哥哥,不管是在年龄上还是心理上,都跟余笙比较接近。但是,在这件事上,在父母和妹妹之间,他也不能强硬的站在任何一边,他能做的只是两边安慰两边劝。
  余俊毕业后一直在大学所在的城市上班,对余笙的工作生活了解的不多,对王昭岩更是一无所知。
  但通过余笙的话,他知道了昭阳地产。
  私下里,他在网上查过有关昭阳地产的资料,基本上都是正面的,对它的创始人王昭岩,更都是褒赞之词。
  但是,那些毕竟是网络上的东西,不可全信。
  自从初二过后,家里就没了新春的欢快气氛,余俊觉得,这件事必须要有个结果,否则,将家不成家。
  当即他就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
  春节假期结束,大家又都各奔东西。余笙离家的时候,带着淡淡的忧愁,父母也都是欲言又止的样子。
  余笙知道,他们想劝她不要去京都,不要跟王昭岩在一起。
  可是,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女儿到底是什么性子,她决定的事,不撞南墙是不会回头的,即使撞了,头破血流之后还是会整装重来。
  同时,他们也知道,只要家里不松口,余笙不会做出私定终生这种事。
  余笙和母亲谁有没能说服谁,但她们似乎都认定一件事情,如果暂时做不了决定,那就将一切交给时间。
  时间能鉴别真伪,亦能裁判对错。
  害怕刺激到余笙父母,临走时王昭岩没敢去她家里接她,猴子三人约在了县城的高速路口碰头,然后一起去的京都。
  到京都后,余笙和王昭岩的关系还像以前一样,同吃同住,跟普通的恋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他们都选择忘记春节时家里发生的事情。
  余笙的修为毕竟还是没有王昭岩深,两个人在一起时,余笙忍不住问他:“如果我们家里一直不同意怎么办?”
  王昭岩笑的胸有成竹,“如果是生意上的事,我的办法很多,但他们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要慎重。”
  余笙看看他,小声说:“我觉得你一点都不着急。”
  王昭岩:“我比谁都着急,恨不得现在就将你娶回家。但是,这事明显不可能如我所愿!
  所以,我退而求其次,只要你能在我身边,我可以晚点要那张合法证!”
  余笙:“所以啊,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我告诉你,现在我妈你妈都得你搞定!”
  王昭岩:“那是自然,但仍需你的配合。”
  余笙:“我怎么配合?”
  王昭岩:“我的意见是“拖”字诀,我们今年已经24了,其实还年轻,但在父母眼中,可不是这么回事。
  从此以后,我就闭口不提结婚的事,我就看看到底谁着急。”
  余笙:“搞半天你是想让拒婚来对抗他们啊,我告诉你,这个方法在我妈那里行不通,她已经放话了,宁愿我一辈子不嫁,也不要我委曲求全嫁给你。”
  王昭岩:“傻丫头,这话你信?”
  余笙:“我信啊,我妈说话一向是算数的。”
  王昭岩:“我是不信你.妈.的思想能先进到那种地步,再说,我又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人,不至于!”
  看王昭岩说的那么有信心,余笙似乎也被说动了,妈妈还真能让自己做个被人嘲笑的“老姑娘”不成?
  从此以后,余笙跟王昭岩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继续开启疯狂撒狗粮的模式。
  其实,王昭岩说的“拖”字诀,并不是真的要靠拖来解决问题。
  人家女孩子父母不同意女儿跟你好,说到底还是对你这个人的不信任,他也是想让时间来验证一切,让时间将真情放送,送进余笙父母的心中。
  至于自家老太太,随着年龄的增长,什么都没有抱孙子重要,到那时候,她还能记得那些鸡毛蒜皮的面子里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