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耽美>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 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_分卷阅读_276

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_分卷阅读_276

  在村寨管理、金融财务、公共秩序方面,都已经有了适当的人选。但是在技术革新方面,他一直缺这么一个和自己比较像的人——直到桂遐学出现。
  桂遐学登时冲面前几位大姐大娘点头笑道:“各位,别看我完全不懂纺纱织布,但是做企划我非常有经验哦。咱们岂不就是互补?”
  贾放差点儿“哈”地一声笑出来,努力绷住面孔,心想这家伙还真敢说——桂遐学来桃源寨任职不久,还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企划,旁人真的问起,这家伙估计会把在武元县县衙当书办的经历拿来凑数。
  桂遐学在一旁横了他一眼,那大概意思是:既然你把我拖下水,就别在我后头拆台。
  这个桂遐学,也是个自来熟,从来不怵贾放的“官威”的。
  贾放点点头,一本正经地说:“的确如此,桂教员很有经验。大家先商量,我在旁边听着。”这算是考察桂遐学的能力,看他是否真的能应付此事,并且提出有用的建议。
  只见桂遐学拿出纸笔,一本正经地作势准备记录,然后便问这些大姐大娘:
  “你们打算纺哪几种纱,织什么布?”
  “哦,棉和麻呀,材料从哪里来?”
  “哦,从村外购入呀,原材料的收购价是多少,你们现在大约能收购的数量是多少,棉几斤,麻几斤,能纺出多少匹布?这些布在市面上售价多少?”
  “你们织出这些布需要多少的人工?”
  “……”
  贾放听着听着,便放心了:这个桂遐学非常上道。他没有任何关于纺纱织布的具体知识,但是拥有相当的经营头脑和常识。贾放没看错,桂遐学至少是个做企划的好人选。
  听着听着,贾放便遐想起来:不知道余江来的这些新移民,纺纱织布的技术水平怎么样。
  从他在京城荣国府里的生活日常来看,荣府里大量使用松江产的棉布,孙氏和双文身上穿的袄子,脚下的鞋子,都是用棉布做成。说明棉花在松江一带已经得到了广泛种植,而且棉纺技术已经得到了相当的提升。
  除了棉布以外,府里偶尔还会用一种夏布,便是用麻纺织而成。这种布轻薄透气吸汗,夏天穿很合适,但问题是比棉布要硬,而且比较透,容易“走光”,没法儿在外出时穿着。贾放自己只把麻布质料的衣裳当做睡衣穿。
  只听桂遐学笑着道:“秋姐,你说的这些产品,听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嘛,别处都能买到。你们有没有想过,织点儿和别人不一样的布,比如说,别人织麻布和棉布,你们就把麻线与棉线织在这一起……”
  贾放猛地一醒:对呀,混纺。
  秋姐却别桂遐学说懵了:“桂教员,你说的啥?麻和棉织到一起……这怎么个织法?”
  她的反应和早先田友明的反应有些类似,乍然听说一项全新的做法,有点儿难以接受。
  贾放这时开口帮桂遐学说话了:“对,混织。既然咱们这儿棉和麻的材料都能弄到,就可以考虑做混纺的织料,用一半棉线和一半麻线,棉线做经麻线做纬织在一处,可以得到一种介乎于棉布和麻布之间的织料。”
  “这种织料能够兼具棉布和麻布的优点,比棉布坚硬耐磨,但又比麻布柔软平滑。”贾放望望外头的天色,今儿个桃源寨是艳阳高照,天气肉眼可见地热起来,“这种衣料在本地一定好销。”
  一群妇人齐齐地盯着贾放与桂遐学,她们大约都万万没想到,贾放和桂遐学这样,从来没摸过织机的年轻人,竟然能想出这样的主意。
  但是听起来这主意,还……不错啊!
  大家便一起转头望着秋姐。有人开口说:“秋姐……就是把织机上纬线的棉锭换成是麻锭……”从工艺上并不算难。
  李三家的也说:“这样一来,人工不变,这种新布的成本正好是棉布的一半加麻布的一半,还行。”
  秋姐当即拍了板,说:“好,这样,咱们今天回去,就找一台织机试一试,如果能成,就请小桂……桂教员写进我们的企划里。”
  贾放对这个秋姐的观感亦不错,她很有决断力,同时作风比较沉稳,亲自试过成功的方法才会被正式采用。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人,她的风格是比较合适的。
  随之大家又谈起了场地、设备与技术。妇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起,她们需要晒棉去籽的空场,用来沤麻的大型水槽,和用来盛放织机的作坊。
  “我们现在数了一下,这边一共七户人家,能出七台纺线机,七台织机。眼下是只有这么多,但是我们想以后一定会需要请木匠多打几台……”
  贾放听了一耳朵,随即又走神了。
  历史上纺织技术曾经经历过几次飞跃,宋末元初时黄道婆从海南带回了经改进的棉纺技术,并且制作与改进了一系列纺织机械,从此让南方各地的手工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同时棉花也得到推广,开始在多地广泛种植。
  但是很少有人留意,元代中国其实就已经出现了水力纺织机,而且不只是在某一个地点,而是在中原各处拥有水利资源的地方多点开花。
  这种水力机械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先进机械”的各种特点,由动力设备、传动装置、和作业装置一起构成。世界上大多认为英国是工业革命的最早发生地,但也有人认为英国早期出现的水力纺织机,和中国元代的水力机械形式非常接近,很可能是由中国传入西方,由西方人研究改进之后投入生产使用的。
  西方实现水力纺织,要比中国晚了四百多年。
  但是中国的水力纺织机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没有继续发展,更加没有像英国一样,找到蒸汽机这样的稳定、持久的动力,替代水力,成为新的动力来源。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的缘故。
  尽管如此,贾放还是希望他的村民能够尝试一下水力纺织——毕竟中国利用水转碾磨的技术已经超过千年,纺织机则是在水转碾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将水力发动机带来的动能用皮带和导轮传送到织机上,一边转动纱锭,一边转动纱轮,从而完成捻纱和卷纱的工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