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女学霸在古代> 女学霸在古代_分卷阅读_186

女学霸在古代_分卷阅读_186

  “不去不去。”甘纶摆摆手。心里却知道阻止不了赵如熙去。
  赵如熙有画要上拍卖会,他是知道的。康时霖早就在书院里炫耀过了。
  哼,收了这丫头做徒弟了不起啊。
  “那夫子,我去上课了。”赵如熙站了起来。
  甘纶忙道:“你堂兄那个学生,我就收下了。他叫什么名字来着?”
  赵如熙给他解了多少难题,他就欠了赵如熙多少人情。她那个堂兄再笨,他也得收下。
  “赵靖立。”赵如熙写下赵靖立的名字,“那您看什么时候方便?我领他去给您行礼。”
  “我明儿个下晌没课,你有空领着他来就是。”甘先生道。
  两人都清楚,赵靖立向甘纶学习,就跟书院这些学生一样,彼此只是普通的师生关系,并不是关系更加亲密的师徒关系。
  以后甘纶能不能真的收赵靖立为徒,还得看赵靖立的人品性格和学习天赋。
  赵如熙走后,甘纶耐着性子上完了课,就急急出了书院,催着车夫道:“送我回京去户部,要快。”
  车夫还以为他有什么紧要的公事要处理,心里还觉得奇怪,毕竟自家老太爷已致仕两三年了。
  他没敢耽搁,把马车驾得飞快,堪堪在下衙前把甘纶送到了户部。
  一进衙门,甘纶就遇到了户部尚书齐虚谷。
  齐虚谷也只比甘纶小五、六岁,算是年纪相仿,以前两人都是从户部小官做上来的,私交很不错。
  只是甘纶一心痴迷算学,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只做到了正五品的郎中。齐虚谷却长袖善舞,最后在甘纶致仕时坐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
  齐虚谷在甘纶面前并不摆架子,一见甘纶就笑道:“甘大人,您是不是又解出什么难题了?”
  以前甘纶就喜欢研究这些户部积年积累下来的难题,这段时间更是频频来户部寻找,解出来了就拿到户部来炫耀一番,齐虚谷已经熟悉他的套路了。
  被齐虚谷一语道破来意,甘纶也不觉得扫兴。
  他哈哈笑道:“可不正是。嘿,你肯定猜不到,我学生解出了哪一道题。”
  “哪一道?莫不是最难的那一道?甘大人你行啊,咱们户部这么多年的难题就被你解开了。”齐虚谷笑道。
  “嘿嘿……”甘纶得意地笑了起来,不过却摇头道,“不过我都说了,不是我解出来的,是我学生解出来的。”
  “好好好,不是你,是你学生,行了吧?”齐虚谷道。
  甘纶的话他半个字都不信。
  甘纶可是他们户部比较厉害的算学大家了,与郭季同不相伯仲。这些难题不是甘纶解出来的,难道还真是他学生解出来的不成?别开玩笑了。
  甘纶见状,很是无奈。
  赵如熙当初千叮咛万嘱咐,说解题可以,就是有一个条件,他在外面说这些解题思路的时候,别提她的名字。她说她在画画上出了名,谋了大理寺这么个好差事,已让许多人看不惯了,再在算学上出名对她没好处。
  甘纶虽因不善逢迎,但一辈子在官场上混,世事也是极通透的。
  他深觉赵如熙看得明白,说的有道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赵如熙年纪小,还是个女子,风头太健并不好,既不能当官又不能去书院里授课;相反,坏处还不小。不是因为太过优秀而被人觊觎,就是因为被人嫉妒而遭受打压。
  谨妃娘娘的女儿襄阳公主可是以算学天赋而被世人所夸赞的。赵如熙即便是枯木先生的徒弟,风头盖过了襄阳公主,日子也绝不好过。
  所以甘纶炫耀解题思路的时候,只说自己的学生所作。
  他教过的学生可多了,收的几个弟子除了有一个在户部做官,还有几个在书院里授课,算学水平也是不差的。他这样说别人也猜不出具体是谁来。
  没想到户部这些人都不信,都觉得是他自己解出来、替学生扬名的。否则怎么不说学生名字呢?这种出大名的事,还有谁不愿意承认不成?
  “去,把户部的那些不忙的大人叫来,一起听听。”齐虚谷对随从道。
  作为户部尚书,他是很愿意让户部官员提高一下算学能力的。甘纶把这些难题解出来,也是帮了他大忙。
  两人快走到齐虚谷的屋子时,齐虚谷一眼就看到正从旁边屋子出来的郭季同,连忙叫他道:“郭大人,过来一下,你也来听听甘大人解出的难题。”
  “好的,大人。”郭季同满脸笑容地应了一声,又转头跟甘纶打了声招呼,“甘大人就是厉害啊,我听说这段时间你可是解出了不少难题。”
  “不是我解的,是我学生。”甘纶脸上的神色淡淡。
  郭季同脸上的笑容不变,夸道:“学生?哪位学生啊?可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齐虚谷也期待地看着甘纶。
  他还真希望是甘纶的学生解出的难题。
  要是有这样的人才,他也不需要捧着郭季同了。
  郭季同敛财的行事作风,只要是正人君子,就没几个人能看得上他的。
  但他才高,算学好,户部遇到难题还得他上,所以即便再看他不惯,也不能拿他怎么样。齐虚谷作为户部尚书,有时候还得捧着他,免得他撂挑子不干,到时候工作安排不下去,为难的还得是自己。
  要是甘纶的学生有这么厉害,哪怕不是进士出身,齐虚谷也愿意把他调进户部来。到时候他想让郭季同滚就让他滚,再不用捧着这个品行不端的人了。
  “哈哈,她年纪还小,太早出名不是好事,所以我不能说。”甘纶打着哈哈。
  齐虚谷顿时一脸的失望。
  此时,户部的其他官员都陆续来了齐虚谷的屋子里。
  “行了,甘大人就别卖关子了,你把题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吧。”齐虚谷道。
  第393章 难题
  甘纶便将题目拿出来,念道:“鸿宣二年,吴县并于关林,整调衙吏,首调之年领原薪,次年领三分二薪。入关林后首年原状;翌年俸二十;再次递增原薪半成。问:某二年时薪十六,入关林后四年薪几何?”
  他念完题目,大家都吃了一惊,叹道:“哦,是这道题啊。啊呀厉害,这道题都能做出来,甘大人您的学生了不起。”
  因为这个题目是户部积累下来的难题,大家都很熟悉。
  当时大晋新立,经过战乱,百姓十不存一,国库也十分空虚。
  为了减免开支,朝庭决定把两三个县合并在一起,新成立一个大县。如此衙门里的官吏岗位要变少,依表现进行分流。
  因朝庭发不出俸禄,愿意分流的官吏头两年薪俸递减;等大晋经济恢复、国库充盈后再逐年递增,以弥补当初的欠薪。
  为了得知需要递增到什么程度,官员才能把原先欠俸的损失弥补回来,到时候朝庭又需要拿多少钱来发官吏俸禄,国库收入是否能承担得起,当时的皇帝让户部的官员算一算这个数据。要是承担不起,就得调整递增的幅度,延长弥补的时间。
  要是只算某一个官员的薪资自然容易,大家加加减减一番,就能算出来。
  可这不是一个官员,而是全国的地方官员,每个官员的薪资水平还不一样。这就得有一个算法。
  当时户部的官员愣是不知道如何列算式才能把它算出来。最后只能用死办法,硬生生一个省一个县一个官吏地算,熬得整个户部官员都去了半条命,才把这个数据算出来交给了皇帝。
  之后,这个题目就成了户部解不开的难题。每个新来的户部官员,自诩算学好,都要试一试,结果都撞了南墙。
  “哎呀,想我当年刚进户部的时候,为了解这题茶不思饭不想,差点就魔症了。最后还是我家老婆子把我骂了一通,叫我跟算学过日子去,我才把它扔到了脑后。”一个官员道。
  大家听了这话,都“哈哈”笑了起来。
  大家基本都有同样的经历。
  “大家废话少说。甘大人既然说解出来了,快快,甘大人您快跟大家说说是怎么解的。”有人催促道。
  甘纶便现学现卖,把赵如熙说的话转述了遍:“这是一个减员增效问题,属‘数列通项’和‘函数最值模型’问题。”
  大家:“……”每一个字都听懂了,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不懂!
  “甘大人,你能不能说人话?听不懂啊。”有人叫道。
  “听不懂是吧?”甘纶抚着胡子笑问道。
  大家都点头。
  甘纶斜睨着郭季同:“郭大人算学厉害,想来是听懂了的。要不郭大人跟大家说说?”
  郭季同的脸色不怎么好看,讪笑着拱了拱手:“郭某惭愧,不敢当‘厉害’二字。郭某同样不懂,还请甘大人赐教。”
  齐虚谷赶紧打圆场:“甘大人,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跟我们说说。”
  甘纶也知道齐虚谷的为难,没再针对甘纶,收回目光,把赵如熙告诉他的解题思路说了一遍。
  赵如熙当初跟甘纶说的时候,能用大晋算学解释的地方就尽量用它来解释,解释不了的就直接告诉甘纶,运用了圣耀皇后算学书里的哪些理论。
  甘纶记性也还可以,倒把赵如熙的解法说了个七七八八。
  户部这地方不比别的衙门,那都是需要撸袖子干实事的,绝大部分人对算学一道比较精通,少有专靠家世或奉迎进来的。
  大家从听懂的那部分的话里能感觉到甘纶所说的思路是对的,只是涉及到圣耀皇后算学书那部分理论,大家就抓耳挠腮了。
  大家正要抓住甘纶仔细问他,齐虚谷却一把抓住甘纶的胳膊:“齐兄,来,你跟我进屋里,我有话跟你说。”
  他又朝大家挥了挥手:“我知道大家还有许多想问甘大人的。但今天时辰也晚了,有人不是还要去参加五殿下举办的拍卖会吗?赶紧地回去收拾收拾,准备下衙了。甘大人又不会跑,往后有的是时间向他请教。”
  说着他把甘纶拉进了里屋。
  外面的官员只得一轰而散。
  甘纶被齐虚谷拉进屋,还满心不乐意。
  赵如熙的解题理论,有一些他虽然理解不了,跟大家也解释不透彻,但他不是来给大家讲题的,而是来炫耀学生的。到时候直接就说“学生就这么告诉我的,我也不懂”便行,完全可以不负责任。
  而大家都精通算学,窥一斑而知全豹,即便有些地方搞不懂,但大致思路是否正确,大家还是能感受到的。
  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虽然他不能把赵如熙这个学生的名字说出去,但为她做做铺垫,扬扬名声,还是没问题的。
  锥处囊中,脱颖而出。
  他相信,赵如熙的算学才华是藏不住的。
  等她绘画上的名声也更进一步,成为绘画大师、一介名流,这份才华不需要藏着掖着,他今天替她做的这些事情不是完全没用处的。
  所以甘纶打断他炫耀学生,他百般不愿意。
  齐虚谷可不管他愿意不愿意,问道:“你真能看懂圣耀皇后的算学书?”
  “看不懂。”甘纶的头摇得十分利索。
  齐虚谷:“……”
  他瞪着甘纶:“那你刚才解题的理论是如何运用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