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苏厨> 苏厨 第140节

苏厨 第140节

  雷简夫信中没有提到自己下了多大的力气,只说是让苏洵切莫气馁,他还给张方平也写信了,要老张再荐!
  其实老雷才是真正的热心人。
  他给欧阳修的信中写道:“伏见眉州人苏洵,年逾四十,寡言笑,淳谨好礼,不妄交游。尝著《六经》《洪范》等论十篇,为后世计。”
  “张益州一见其文,叹曰:司马迁死矣,非子吾谁与?简夫亦谓之曰:生,王佐才也。”
  “呜呼!起洵于贫贱之中,简夫不能也,然责之亦不在简夫也。若洵不以告知人,则简夫为有罪矣。”
  翻译过来就是:苏洵这人可以的,不过我老雷是没办法将他从贫贱里边拉出来了,但这不是我的过错,要是我不将他推荐给你们,那才是我没对。
  言下之意就是,现在人交给你们了,老雷我名声不污地上岸了,各位看着办吧。
  苏洵在这种情况下,纠结再三,决定给张方平写封信。
  开篇说了两人之间光风霁月,不涉私情,可以无愧。
  然而笔锋一转,但是如今我却有私事求张公,必将为君子所笑。
  然后再转,事情涉及自己亲人,因此受到讥笑,那也是活该。
  然后再转,但是如果今日我不主动,他日明公知道我家的情况,肯定也会主动,那时候就是明公被讥笑。
  然后再转,与其明公他日被笑,不如我今日被笑,思虑再三,我还是决定将这事说出来。
  文豪就是文豪,转了几转,才说到这件私事儿到底是啥。
  自己有两个儿子,“龆龀授经,不知他习,进趋拜跪,仪状甚野,而独于文字中有可观者。”
  “读孟、韩文,一见以为可作。引笔书纸,日数千言,坌然溢出,若有所相。”
  然后写到爱子之心:“洵今年几五十,以懒钝废于世,誓将绝进取之意。惟此二子,不忍使之复为湮沦弃置之人。”
  最后还是一如既往的恣肆激越不冷静:“将使轼、辙求进于下风,明公引而察之。有一不如所言,愿赐诛绝,以惩欺罔之罪。”
  程夫人在后边看了,摇头道:“夫君,是不是行文太过了……”
  苏洵说道:“张公乃知我者,定不见怪的。”
  程夫人又问道:“你都不提小油?”
  苏洵摇了摇头,另外抽出一张纸笺,提笔写到:“至如弟油,幼有灵异,素蹈仁行。声闻于上,元弼垂听。此盖囊锥琴木,可自待其出者。非洵嫉陋而掩之,实不欲托请于当政,以污幼弟名节也。明公知我,伏唯察之。”
  程夫人点头笑道:“好,不请而请,请而不请,我苏家人,本该如此不卑不亢。经此缓冲,夫君的信,倒是不那么锋芒毕露了。”
  苏洵将信装起来:“辙儿的婚事,筹备得如何了?”
  程夫人笑道:“你这当爹的呀……日子就在年前。辙儿沉稳,二十七娘活泼,就如轼儿和弗儿一样,性子能够互补。二十七娘和八娘小油都熟,史家和苏家的关系也如蜜里调油,我这当娘的,可算是放心了。”
  苏洵笑道:“那就还剩明润了。”
  程夫人噗嗤一笑:“他呀,早把自己安排得妥妥当当,还藏得老深,你不知道而已。”
  苏洵讶异道:“我只知道他如今不差钱,出手豪阔。不过听你的意思,这还能和石家门当户对了?”
  程夫人抿嘴笑道:“小油信任我这个嫂嫂,将资产都交给我保管,我得替他守密,总之你只管放心,到时候薇儿的聘礼,保管吓石家一大跳!”
  ……
  苏辙的婚礼办得比苏轼热闹,纵然苏辙不喜欢张扬,可史家如今搭上了皇商的名头,玉瓷蜚声中外,那叫一个不差钱。
  加上史洞修想洗刷瓷公鸡的名声,因此陪嫁给得格外的丰厚。
  苏家张红挂彩,苏轼和苏油在家里等着新妇上门,苏轼一边看着门口还一边说酸话:“别看现在热闹非凡,这娘家势大,子由以后的日子怕是难振夫纲了。”
  苏油不以为然:“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好在侄媳通明事理,看重的是你才华。要不然她当真了,很容易惹起家庭纠纷的。我今天就守这里了,非得等着二十七娘改口喊叔叔不可!”
  王弗浅浅一笑:“叔叔,你得时常提点一下子瞻,他一高兴就容易忘形。”
  苏油叹气道:“嫁给这样的马大哈,你就多担待吧……”
  苏轼大为不服:“什么话!我和子由从小到大就没挨过揍,有人可是一年几通好打,还好意思在这里说嘴!”
  这是就听门口鞭炮炸响,大家齐声呼喊:“新妇接回来喽……”
  ……
  热闹之后就是年底,苏油和阿囤元贞在码头上,等待益州和嘉州的大船。
  年关之前,四通商号各家掌柜,监理,合作伙伴,都要来参加年终会议。
  如今的四通商号,内部分出了好几个部门,商务,会计,钱庄,物流,监察……还有情报。
  别的部门世家都熟悉,不过情报是个新业务,大家都当苏油胡闹,因此干脆由他主管。
  其实苏油也是二把刀,不过谍战片看得多了,然后股市期货的商战片也看过一些,因此商业情报工作第一部就是搜集各地地图,地方志,气候,人口,物产,价格波动,先进技术等项,先培养人才,再慢慢细化。
  川中四路各大州主要产品的价格,盐,铁,粮食,都有每日价格柱状图,形成类似股市那样的日线,一目了然,但是具体干什么用,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商号的职位,从经理,监理,监事,掌柜,到勾管,也分出了层级。
  合作伙伴也分了几等,如二林部这样的,那就是穿一条裤子的。
  薛忠的船终于来了,这小子又胖了一圈,裹在一身蜀锦里就像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哎哟恩公,怎敢劳你玉趾亲降……”
  苏油抬手:“停!不会拽文就别拽,不然我拽起来吓死你信不信?薇儿呢?”
  薛忠搓着手:“呵呵,小娘子没来。”
  “啥?!”
  薛忠赶紧摆手:“这跟我没关系啊!小娘子换牙,说不想让你见到她的丑样子,就跑青城山去了,怎么劝都劝不住啊……”
  阿囤弥也前后脚的到了:“哎哟,那这年就没法过了,有人该不会哭着喊着寻老婆吧?”
  苏油翻着白眼:“姐姐我好歹是你们部落大巫,你要尊重我才行。”
  阿囤弥压根不搭理他,对阿囤元贞招手:“元贞过来,小油欺负你没?”
  阿囤元贞立即告状:“欺负了!他不让我玩帆船!”
  苏油没好气地说道:“就你那两把狗刨的水性还玩帆船!给你做了救生衣你又不背,怨谁?”
  阿囤元贞嚷道:“所有人都不背就我背!你用大葫芦做的救生衣,背着就跟个大乌龟一样,所有哥哥姐姐都笑话我!”
  阿囤弥想象着阿囤元贞背上背着半个大葫芦的样子,笑得都蹲地上了:“哎哟别说还真像,哈哈哈哈元贞啥时候给姐姐背一个瞧瞧……”
  一群人笑闹着朝曙远楼走去,阿囤元贞到底还是记挂师父:“姐姐,范先生在家里还好吧?”
  第二百一十二章 同学纪念册
  阿囤弥摸着元贞的脑袋:“范先生挺好的。”
  阿囤元贞问道:“先生真不出来了啊?”
  阿囤弥叹气道:“先生说了,哪一日二林部出了进士,哪一日就是他就打破誓言之时,所以元贞,你得努力啊……”
  阿囤元贞瞠目结舌:“进士……听说很难的……明润!明润是大巫,也算二林部的!他肯定能考上!到时候先生就能出来了!”
  苏油转身,沉着脸道:“元贞,你当先生是什么了?他在神灵前许下的誓言,是容许你投机取巧的吗?”
  阿囤元贞低着头,眼泪都掉在了地上:“可……可我怕要是考不上……”
  苏油柔身安慰他:“考不上也没关系,先生在二林部,又没什么不好。你可以尽自己所有努力之后坦然迎接失败,但是不能有投机取巧的自欺之心,明白了吗?”
  阿囤元贞点头:“哦。”
  阿囤弥笑着看了苏油一眼:“弟弟交给你,我还真放心。”
  说完拉着阿囤元贞的手:“走,进城逛街,弟弟你想要什么尽管开口,姐姐有的是钱!”
  真心有的是钱,沙麻部扼控金沙江进入大理的通道多年,积攒的资产全都进了二林部腰包。
  加上锰矿的发现,商路的通畅,在大宋,二林,大理这个经济循环圈中,二林部最为弱小,因此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自然也就提升得最为明显。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汉人在二林部的地位水涨船高。
  如今整个经济循环圈内的精准地图,已经作为密档,存放到了眉山商会的情报部门,对外代号忘雨轩内。
  这个圈子,包括了大宋的雅州,眉州,嘉州,叙州,辐射到益州,蜀州,整个二林部,外加大理的建昌府,会川府,东川郡,鄯阐府。
  国内的地图不敢乱画,不过国外和羁縻州就没那么多顾忌了,整个大理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都被囊括在内,还在渐渐向洱源扩张。
  有苏油这个大巫的神迹,加上范先生快刀斩乱麻计平沙麻部的威望,目前二林部中下层的人心,牢牢掌控在两人手里。
  而且两人一老一幼,看上去都是人畜无害一心一意为别人着想的品种,加上两人各自的外交人脉,也得到了二林部上层人物们普遍的尊重。
  在现在这种状况下,这就已经是最好结果了。
  ……
  薇儿没回来,石家也怠慢不得,八公如今手上也松快了,各家的年礼准备得充分。
  主要还是苏家的特产,大笨鸡,阉猪肉,鹅,鸭,鱼,韭黄,粉丝,还有就是加工所得的农产品——白面,糯米粉,挂面,食物油。
  最重要的,就是各种苏家调料以及美酒。
  所有这些加起来,每家红头花色两大车,其实还比不上最后搭上去的一套玻璃茶具,一套玻璃酒器。
  可龙里的规划布局已经完善,进入良性循环,终于无需苏油操心了。
  都是散户,因此主要搞家庭立体小农业,这也是后世川南普遍的搞法。
  苏家主要控制产品输出和提供禽畜农作物的种苗,并保证乡亲们的物产都能换成实惠,而自己则在农产品加工上盈利。
  再加上龙脑香,炒青茶的补贴,滋润得很。
  还有就是和石家合作搞精品军工,这个也是暴利,因此薪水给得挺高,足以弥补农民和城里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苏家还是不兼并土地,不但不兼并,还要扶持各家散户的产业,教育子女,抚恤孤寡。
  江卿世家里的头号人品,那是谁也不能撼动。
  但是苏家的底蕴,却迅速地丰厚起来,即使如此,还没有将苏油和纱縠行两只城中的大鳄鱼计算进去。
  飞梭织机设计难度太大,但是缫丝机,纺机,其实技术都已成熟。
  不过苏油还没敢弄,丝织行业是川中大行业,绢帛几乎等同于货币,经济体量和市场没有上来之前,苏油害怕对地区经济造成太大的冲击。
  即便如此,苏家织染已经和周边出现了代差,水玻璃溶剂的大规模应用,使得苏家织品更薄,更结实,更光亮,更固色,加上外贸通道掌握在自家人手中的便利,苏家织坊第一次走上了扩张的道路。
  苏油这边,貌似都是合作项目,而且大头都是别人在拿,其实却不显山不露水地掌握着诸多产业的最上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