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重生一九零二>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中德密商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中德密商

  本书接近尾声,最近一两周的更新会加速,感谢一直以来支持、鼓励我的朋友们。新书《抗战惊雷》已上传,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在此致以最诚恳的感谢。
  *********************************************************************
  至于军队,在大把的金钱拉拢下,在民族大义的号召下,在新鲜血液的补充下,在不断的人事调配下,已经完全成了政府的工具。别说是什么师长、军长,就算是军区司令,现在想割据一方,也是异想天开的事情。没有军饷,没有弹药,没有粮秣,再加上政府不断向士兵们灌输的政治思想,犯上作乱就是自取灭亡。
  袁世凯摇了摇头,将心中乱七八糟的念头抛在一旁,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已经是这般情形,北洋旧人拆的拆,分的分,作为一个集团已经很难再统一意志。再说,他已经被查出患了严重的肾病,又因为儿子策划兵变的事情被查出,而主动辞去国防部长要职,只担任了总统高级顾问,又管那么多事干什么呢?
  车在家门口前停下,袁世凯一眼便看见门前停着的汽车,汽车挂着外交牌照,这对他并不陌生。
  袁世凯慢慢走到客厅门口,朱尔典已经笑容满面地走了出来,当然,这段路已经够袁世凯转动脑筋,思考着如何应付这个英国的老朋友了。
  寒喧和废话对于这种场合是很必要的,袁世凯绝口不问朱尔典的来意,话里话外只把这当成是朋友间的礼尚往来,朱尔典也笑着与他闲聊。喝过了一杯茶后,朱尔典才将话题引向了国际形势。
  “贵国的国际局势研究小组,对目前的以及将来的局势,做出了怎样的判断?作为老朋友,能否透露一二。”朱尔典的语气郑重,让袁世凯不由得看了他一眼。
  “现在怎样的判断还不都是假设,公使先生,何必看重此事?”袁世凯笑道。
  朱尔典淡淡一笑,说道:“贵国的国务卿先生病愈复出后,便主持成立了国际局势研究小组,外界普遍猜测是为中国的外交政策作导向作用。而且,最近的舆论也有了很多,我国政府对此深表关注。”
  朱尔典口中所谓的舆论变化,确实是中国政府提前为之,意图就是告知国民,未来出现的欧洲大战,对于中国来说,置身事外是消极的。这其中有很多的机遇,要提前为这个历史上未曾有过的世界大变做好准备。
  袁世凯点了点头,沉默着暂时没有说话,对于国际局势的变化,研究小组的意见并不统一,他在犹豫着是否应该把这些告诉朱尔典。
  “按照中国现在的地位,如果欧战爆发,加入哪一方,反对哪一方,都是不太可行,还是严守中立,慢慢积蓄实力为好。”朱尔典继续说道:“等到欧战结束,再选择投靠胜利的一方,也是一件很便宜的事情。”
  “如果万一在中国境内发生战事呢?”袁世凯问道。
  朱尔典笑了笑,说道:“当初日俄战争时期,清朝政府采取的局外中立做法,我看值得借鉴。”
  袁世凯抿了抿嘴角,说道:“公使先生这话可是不宜在外面说。”话虽这么说,但袁世凯的想法却基本上与朱尔典是一致的。
  “当然。”朱尔典说道:“因为我们是老朋友,我才坦诚相告。目前,贵国与德国走得太近,这是一件后果非常严重的事情,希望贵国政府能谨慎考虑。”
  “德国给予了中国大量的支持和援助。”袁世凯解释道:“对于两国之间的正常交往,公使先生是不是过于敏感了。”
  朱尔典摇头道:“陈国务卿很精明,但他想在胜负双方当中转手,借用可能会发生欧战的机会,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无异于玩火。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实力对比,明眼中都看得很清楚。贵国也可以采取另外一种行动,那就是站在协约国一方,这样在战后才能争取到实在的权益,不然就还不是中国的权益。”
  这是邀请吗?袁世凯盯着朱尔典的脸色,他对英国为首的协约国还是很看好的。虽然在研究小组的讨论中,他谨慎地没有提具体应该支持哪方,但是话外却大大地对协约国拥有绝对的制海权赞誉了一番,认为同盟国至少对英国是无能为力的,内中意思何属,也明白得很啦。
  “实在的权益,具体的说呢?”袁世凯笑着说道:“公使先生和陈国务卿也打过几回交道了,他是怎样的人,呵呵,我们都是清楚的。现在争论很激烈,公使先生还是尽早摊牌为好啊!”
  朱尔典的试探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答复,争论激烈,也就是中国政府的外交走向还没有最后定局,英国或者说协约国方面,还有机会。
  至于说拉拢中国参战,英国并没有指望中国的军队能远赴欧洲作战,但中国的资源和劳工却是可以利用的。而且中国是弱国,所能提出的要求必然不高,不会危及到英国在远东的利益。
  这不同于日本,英国惧怕日本势力在远东一家独大,所以在是否邀请日本参战的问题上,还是有很大的分歧和迟疑。但要将远东的德国海陆军清除干净,眼见着又必须依靠日本海军的力量。当然,如果中国能做到这一点,那是最好的事情。
  让中国和日本互相牵制,让他们都需要大英帝国的支持,这是朱尔典的如意算盘。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英国都不希望他们的实力膨胀过快。
  “谢谢你,老朋友。”朱尔典起身告辞,与袁世凯握手告别。
  …………
  陈文强现在有种当江湖骗子的感觉,嗯,不应该这么贬低自己,在社会上叫骗子,在世界外交领域上,那就得叫纵横捭阖,灵活外交。骗完了德国人,英国人又送上门来,你说,不骗还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朱尔典脸上带着无可挑剔的笑容,可心里却有些发痛。对于中国,他是看得很清楚的,虽然表面上对列强显得很顺从,并未推翻满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此来换取一个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但这只是表面,中国政府骨子里一直憋着股劲,闷头苦干,积蓄实力。目的,当然想都不用去想就知道。
  有时候,朱尔典不得不感慨中国新政府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国际形势的紧张,欧战阴影的笼罩,列强国家的矛盾,使得中国在不得不有所放松的众列强的压迫下,挣脱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当然,中国新政府的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也是功不可没。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用利益作诱饵,区别对待,拉上了美德两国,也算是有了靠山和支持。现在,竟然也有了利用的价值,成为两大军事集团拉拢的对象。
  “大英帝国对中国的关系一直是友好的,虽然国际风云变幻,但我国政府依然希望两国间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友好的关系。”朱尔典决定先抛出个小诱饵,试探下陈文强的态度,以及中国政府的胃口,“我国拟将贵国的庚子赔款暂行缓付,期限呢,暂定为三年。这是一种诚意的表示,也是促进英国对贵国的影响,发展中英贸易,增进两国的亲密关系。”
  只是缓付,陈文强有些不屑地撇了撇嘴,这个动作很明显,当然也就落在了朱尔典的眼中。
  “感谢贵国政府的善意之举。”陈文强不咸不淡地说道:“保持中英两国的亲密关系,也是我国政府非常愿意看到的。”
  朱尔典停顿了一下,决定加大筹码,并将条件列出来,这么一点一点挤牙膏似的游说,似乎实在难以勾起陈文强的兴趣。
  “大英帝国对贵国这几年来取得的建设成就感到很是欣慰,决定加大对贵国的资金帮助。”
  陈文强眨了眨眼睛,淡淡地说道:“公使先生,这么说话是不是很累呀?你就把条件一古脑都说出来吧,我们与德国也在谈资金援助的事情,两方面正好进行一下比较,看哪方面更优惠。”
  朱尔典不由得收起了笑容,陈文强这种完全不顾外交礼仪的说法让他很生气,沉吟了一下,耐着性子说道:“国务卿先生,有些国家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大英帝国是为贵国好,不象某些国家,是想利用贵国,将贵国拖入战争的深渊。”
  “贷款是贷款,战争是战争。”陈文强不以为意地说道:“我国政府一切都将以国家利益为重,在合适的时机做出合适的选择和行动。公使先生,我们还是回到经济问题上来吧,贵国准备如何援助我国,数额是多少,有何附加条件?”
  “只要贵国不加入同盟国集团,大英帝国准备提供一千万英磅的低息贷款,还款期限是十年。”朱尔典说道。
  “一千万,太少了。”陈文强皱起了眉头,伸出一个巴掌,“最少五千万,我国政府可以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欧战中保持中立,但英国也要保证协约国集团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不得破坏我国的中立立场。一旦发生这种令人遗憾的事情,协议自然终止,我国将做出应有的反应。”
  朱尔典沉思了一下,说道:“这么大的数额,而且还要大英帝国做出某种承诺,这不是我的权限能决定的事情。”
  “对此,我能够理解。”陈文强放缓了语气,说道:“其实我国的条件很合理,满清时期的日俄战争,公使先生还记得吧?我们只是希望这种伤害我国主权,伤害我国民族感情的事情不要发生而已。希望贵国也能理解。”
  “要保持中立立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朱尔典语有所指地提醒道:“中立国必须防止交战国为进行战争而利用其领土,而青岛——”
  “这一点请公使先生放心,我国政府已经有了应对之策。”陈文强抿了抿嘴,冷笑着说道:“公使先生只说青岛,那么大连和旅顺算什么?还有其他的租界地内的武装怎么说?”
  “大连和旅顺是属于日本的,日本并不是协约国中的一员。”朱尔典分辩起来有些无力,但还是硬着头皮继续说道:“国务卿先生,请相信,大英帝国绝对没有要在贵国土地上进行战斗的愿望,但对于某些国家借助贵国领土或港口,进行战斗之实的行为深表忧虑。”
  强盗逻辑,只准你们保持对租界地的军事占领,却不准德国做同样的事情,想在中国土地上进行战争,还要中国承担这种莫须有的破坏中立的罪名。什么都他*妈*的是你们的理由,把中国还当成腐朽没落的满清时代呢?
  陈文强心中怒气翻腾,但脸上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道:“青岛问题,我国政府自有主张,定然会尽到中立国的责任。我需要提醒公使先生的是:交战国不得侵略中立领土,而且中立国抵制侵略的行为并不影响其中立性。如果因此而发生导致我国外交政策发生剧变的话,贵国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是什么意思?朱尔典眨着眼睛,看了眼旁边的秘书,秘书正飞快做着记录。中国政府在担心什么,为什么再三要大英帝国政府承诺协约国集团不破坏中国的中立立场。要知道,在远东,协约国并没有太大的军事力量,到底是哪一个国家可能实施这种危险的举动呢?
  老家伙,回去慢慢想吧,你会明白我的话中所指。也应该明白邀请日本参战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谨慎些吧,至少也要晚点召唤日本狗才好。
  1913年的初冬,中“海”已薄薄的冻了层冰,灰绿上罩着层亮光,一些枯荷梗与短苇都冻在了冰里。
  虽然坦克、飞机、青霉素都是德国非常需要的,但青岛,这个远东的据点,德国依然不想那么随便地送还给中国。对此,中国政府也有所预料,吃进嘴里的肉要他们再吐出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坦克样车和图纸可以无偿送给贵国,但飞机射击技术和青霉素,要在青岛问题得到解决后再作决定。”陈文强对法金汉说道:“当然,我们可以提前做些准备。”
  法金汉是同意将青岛送还中国的,因为从战略上考虑,远东这个据点并没有太大的军事意义。胶州湾舰队虽然不大,但回国后还是多少能加强本就处于劣势的德国海军的力量。
  而对于几名高级参谋在中国西北所见识到的陆、坦、空协同作战的威力,他是非常振奋的,如果得到这些武器,无疑会使德国在对法俄的战争中占据极大的优势,甚至可以对现有的军事计划进行优化,以取得更大的战果。
  如果能在战争中击败协约国集团,一个小小的青岛算什么,德国可以取得更大的更多的殖民地。想想,法国的安南,英国的南洋,这是多么令人垂涎的富庶的土地和资源。所以,一切为了战胜,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但德国国内的政客却只顾眼前利益,在青岛问题上纠缠不休,这实在有些因小失大。
  “国务卿先生,我真诚地希望青岛问题能够得以顺利解决,回国后,我将为此而努力。”法金汉抱歉地说道:“贵国所说的提前准备是什么?这是否有助于我国政府作出让步?”
  “我国政府已经决定与贵国签署秘密协议,即在英国保持中立的情况下,在不多于六个月的时间里向俄国宣战。”陈文强很诚恳地说道:“另外,从现在开始,每个月向贵国供应三千支青霉素成品。阁下知道,这种药物的产量有限,即便是对我国来说,也是供不应求的。还有,我们可以允许贵国的人员进入药厂学习。当然,这些人员在青岛问题解决前,人身自由将受到限制。”
  “贵国的诚意令人感动。”法金汉没有想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依然作出这样的承诺,他到底不是一个政客,而算是一个军人,所以他觉得很有些惭愧。
  陈文强含笑说道:“为了应对变局,我国政府决定修筑一批沿海工事,并在明年五月至六月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这有可能涉及到山东的驻军,希望贵国能够理解。”
  “海陆空全方位的演习?”法金汉谨慎地问道:“还有沿海工事,这不是针对青岛的吧?”
  “这里是沿海工事的图纸,阁下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这些工事是针对可能来自海上的威胁,是针对假想的敌人登陆的。”陈文强很坦然地将一份文件递给了法金汉,说道:“演习的地点也不是在山东,贵国实在不必过于担心。”
  法金汉很审慎地看了工事的图纸,从分布和走向来看,可以确定这些工事确实如陈文强所说,不仅不对青岛构成威胁,反倒能在侧翼防止敌人对青岛的迂回进攻。另外,演习的地点在河北省境内,更象是对军队保卫首都能力的检验。
  到此为止,法金汉彻底放下心来。中国政府不仅向德国显示了真诚加盟的决心,还将英国的拉拢进行了秘密通报,相信这会促使德国政府在青岛问题上做出适当的让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