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大魏宫廷> 第1463章 北上见闻【二合一】

第1463章 北上见闻【二合一】

  “岂有此理!”
  在宁阳城南二十里处的齐鲁联军帅帐内,当齐将田耽得知宁阳以及宁阳城外的魏营中,居然升起了楚军以及楚国上将项末的旗帜后,气得面色通红。
  此时他终于真正明白,为何在这几个月里,对面的魏公子润始终不肯与他正面交锋,原因很简单,因为在魏公子润眼中,他根本不属于这个战场,他为田耽安排的对手,乃是此刻占据了宁阳的楚国上将项末。
  当田耽将这个结论说出口后,帐内诸人却仍有几丝迷惑,而作为主帅的上卿高傒,更是不解地问道:“那……魏公子润去了何处?”
  “还能去何处?当然挥军韩国腹地了!”田耽懊恼地说道。
  田耽必须承认,魏公子润这次出兵宋郡的目的实在是太坚决、太明确了,可他心底却难免仍有几丝怨念:我田耽卯足了劲想在这次跟你分个高下,而你却从头到尾视若无睹,这样未免也太不给面子了吧?
  说起来,按照这个时代「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标准,其实魏公子润与田耽还是有不错的交情的,毕竟他们总是在沙场两军相见,那也属于是所出立场上的对立,而并非是因为私怨。
  听了田耽的话,上卿高傒皱着眉头不说话,而鲁国的将军季武却仿佛松了口气似的,耸耸肩说道:“魏公子润若果真像田耽将军所说的那样,率军攻打韩国去了,这对于我方而言,其实是一件好事吧,为何……”他看了一眼有些懊恼的田耽,似乎是想说田耽为何却板着一张脸。
  在季武看来,在「魏公子润」与「楚将项末」两者当中选择一人作为对手,那他肯定是选择项末,毕竟在「四国伐楚战役」中,麾下仅仅只有五万魏军的魏公子润,那可是从头到尾压制着拥有五十万大军的项末。
  当然,季武并不清楚,那时项末之所以在兵力的绝对优势下却仍被魏公子润所压制,那是因为他军中断了粮食,魏军死死卡住了项末军的粮道,使得项末军中的士卒连饭都吃不饱,还能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否则,就算魏公子润再是善于统帅兵马,也不可能在仅仅只有五万魏军的情况下就压制项末军五十万兵马吧?真以为项末是沽名钓誉之辈么?
  倘若季武因为这一点而轻视了项末,那么相信在接下来的战争中,项末必然会让季武明白,他项末为何能在拥有四千万人口基数的楚国中,成为新晋的三天柱之一。
  而事实上,在季武说出了那样的话后,别说田耽颇为无语地看了一眼前者,就连其实不怎么懂军事的齐国上卿高傒,心中亦不认可季武所说的话。
  什么叫做魏公子润率军去打韩国,这对于他们齐鲁两国就是一件好事?
  虽然高傒不想承认,但事实上,目前韩国才是正面抗衡魏国与秦国的国家,一旦魏公子润率军偷袭了韩国腹地,导致韩国在这场仗中战败,整个中原战场就只剩下他们「齐鲁越」三个国家,一个旧日霸主,带着两个弱国,如何跟魏、秦、楚三个强国抗衡?
  尽管上卿高傒不怎么擅长军事,但局势他还是看得出来的:韩国战败,则魏国成为霸主;他齐国作为与魏国唱对台戏的国家,待魏国成为名正言顺的中原霸主后,必定会支持楚国制裁他齐国。
  所以说,韩国肯定不能倒,一旦韩国倒了,那他齐国也得跟着遭殃。
  想到这里,高傒皱着眉头对田耽说道:“此刻若是我军追击魏公子润,应该还来得及。……宁阳往北,乃是我大齐的东郡,东郡亦有兵马驻守,未尝不能阻挡魏公子润一两日。”
  听闻此言,田耽有些意外看了一眼高傒,心想,这位上卿大人虽然不懂兵事,但这次的见解还是相当明智的。
  只不过……
  “想来宁阳的项末,不会如此轻易放我军过去。”田耽摇了摇头说道,临末又补充了一句:“再者,东郡的兵马,我也不认为能够挡住魏公子润多少时日。”
  在他看来,楚将项末率军赶到宁阳,从魏公子润手中接盘与他田耽的战事,由此可见,魏公子润与楚国肯定是达成了什么协议,在这种情况下,项末怎么可能任由他齐鲁联军前往截击魏公子润麾下的军队呢?
  当然,虽然是这般判断,但当日田耽还是尝试了一下,他派北海军大将「仲孙胜」率领八千齐军向西北而行,想尝试看看能够绕过宁阳前往「平陆」——因为他至今都没有收到魏军踏足鲁国境内的消息,因此,魏公子润肯定是走了「平陆」这条路。
  宁阳往平陆,向西势必要经过「汶(wèn)上」、「梁山」一带,此前魏军早早就在这里设下了营垒,而楚军在接盘这边的战事后,亦接管了宁阳这一带的城池与魏营,生生卡住了齐军想要追击魏公子润的去路。
  在得知齐军来犯时,驻守汶上的楚国新锐骁将「乜(niè)鱼」当即率兵出营阻挡,看他这架势,虽然并不打算就此与齐将仲孙胜的北海军作战,但也表明了「谁也别想经过此地」的态度。
  这个「乜鱼」可不简单,在「四国伐楚战役」中,他原是宿县守将吴沅的副将吴潘身边的亲兵,当吴沅、吴潘相继在与魏军的鏖战中战死之后,乜鱼与残部投奔项末,受到了后者的赏识,提拔为三千人将,堪称是楚国年轻辈将领中的佼佼者。
  虽然尚且年轻,领兵经验仍然不足,但项末安排他守在汶上,卡死通往平陆的去路,却是绰绰有余,毕竟乜鱼接管的这座魏营,乃是依山傍水而建立,且营外部署了诸多的拒马与鹿角,因此可以说占据绝对优势。
  齐将仲孙胜所率领的北海军,在几乎没有什么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想要突破乜鱼的汶上营寨,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虽然细论起来,魏公子润麾下的商水军曾杀了吴沅、吴潘二将,使得乜鱼至今仍牢记着这段仇恨,但作为一名将领,他此时当然要着眼于大局,听从将军项末的吩咐,死死卡住汶上。
  最终,齐将仲孙胜在远远观瞧了汶上楚营半响后,无奈地选择了原路返回,回军营向高傒以及田耽二人述说此事。
  听到仲孙胜的汇报,田耽亦不感觉惊讶。
  在他想来,既然魏公子润早早就想好了让楚军接盘、而他自己则率军偷袭韩国的战略,那么在此之前,肯定是做好了万全之策。
  要怪,就怪他田耽自己先前没能看穿魏公子润的真正意图,并没有提前捣毁魏军当时在汶上建造的营垒。
  而得知此事后,上卿高傒则与田耽私下商议:“既然平陆这条路被楚军卡死,不如向东,从鲁地绕行前往东郡,阻击魏公子润。”
  田耽闻言认真沉思了片刻。
  还别说,从鲁地绕行,当然也可以抵达东郡,只是这样绕行的路途太远,至少要比魏军晚个七八日才能抵达东郡,到时候魏军恐怕早已突破了东郡那一带的封锁,渡河攻入了韩国境内,介时他齐军才堪堪抵达东郡,这样的阻击有什么意义?
  想到这里,田耽摇了摇头说道:“事到如今,我军怕是追不上魏公子润的军队,眼下唯一的希望,就是前两日派出的信使,看他能否在魏公子润偷袭韩国之前,将这个消息送到韩国的王都邯郸,叫韩人提高警惕。”
  原来在两日前,即是田耽叫大将仲孙胜尝试追击魏公子润麾下魏军的时候,他就已经派了几名亲兵担任信使前往韩国预警。
  至于那几名亲兵能否顺利且提前将「魏公子润欲偷袭韩国腹地」的消息带到韩国,田耽也不敢保证,反正他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把该做的事都做了。
  而此时,汶上守将乜鱼也已经派人将齐军企图追击魏公子润的这件事,禀告于驻守宁阳的大将项末,让得知此事的项末感觉有些好笑。
  因为他即将准备进攻鲁国,然而田耽居然还有空去想魏公子润的事,这倒是也有点意思。
  两日后,楚将项末估摸自己麾下的兵将们歇息得也差不多了,遂悍然起兵,踏入了鲁国王都曲阜境内。
  这个举措,直接引燃了宁阳战区僵持数月的平静局面。
  此时,田耽终于醒悟了魏公子润与楚国的私下协议,认为魏公子润肯定是将鲁国‘卖’给了楚国,是故楚将项末才会在他们楚国大举进攻泗水郡的情况下,带领十万军队,屁颠屁颠地赶来宁阳接盘。
  不过对此他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魏秦楚卫四国同盟」与「韩齐鲁越宋五国联合」的阵营划分已经十分明朗,无论是魏国将鲁国卖给楚国,亦或是楚国有意进攻、甚至是吞并鲁国,这都是理所当然的。
  唯独,此刻被魏公子润放回鲁国王都曲阜的鲁王公输磐,心下稍稍有些嘀咕。
  鲁王公输磐并不认为魏公子润此番是纵容楚国覆灭他鲁国,否则,魏公子润何必将他放回?直接将他交给楚将项末,让他鲁国因此投鼠忌器,这不是更好么?
  基于这一点,鲁王公输磐认为魏公子润心中其实并不希望楚国吞并他鲁国,因为这不符合魏国的利益——虽然说魏楚两国目前是同盟关系,但相信魏国肯定不愿意看到一个得到了他鲁国工艺技术的楚国。
  当然,这只是鲁王公输磐自己心底的猜测,对于他鲁国目前的状况是没有丝毫帮助的,毕竟他鲁国目前的最大威胁已经不再是魏公子润,而是楚国的上将项末。
  事实上,鲁王公输磐猜得没错。
  因为在率军前往东郡的途中,宗卫长吕牧就在询问赵弘润这个问题,询问后者:既然纵容楚国攻打鲁国,为何不将鲁王公输磐移交给楚将项末?
  在吕牧看来,纵使鲁王公输磐在前去宁阳之前,已经准备到了身后事,但他终归是鲁国的王,一旦落入楚将项末手中,无疑可以成为一张关键性的好牌。
  但正如鲁王公输磐所猜测的那样,虽然赵弘润利用鲁国这个诱饵,成功地将楚将项末引到宁阳接盘与田耽麾下齐鲁联军的战争,但这并非是他的初衷。
  记得在这场旷世之战爆发之前,赵弘润曾对太子妃芈姜断言过,断言未来二十年内,楚魏两国应该不可能会出现最根本的矛盾,然而这个推测,是建立在楚国当前技术实力的基础上,可楚国若是一旦得到了鲁国的工艺技术,那么,楚国发展自身国力的时间,无疑将大大缩短。
  可能十年工夫,楚国就会变得无比强大,到那时候,楚国还会继续默认魏国去摘取中原霸主的桂冠么?不太可能吧?
  毫不夸张地说,待等到那个时候,「魏楚之盟」恐怕也难免步上「齐魏之盟」的后尘,继而爆发魏国与楚国为了中原霸主之名的战争。
  因此,纵容楚国覆灭鲁国,其实是不符合魏国利益的,只不过,鉴于河内郡那边时机成熟,赵弘润急着挥军偷袭韩国腹地,却奈何田耽仍对他苦苦纠缠,是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赵弘润才会与楚公子暘城君熊拓达成这个默契,默许楚国去攻打鲁国。
  在听完赵弘润的讲述后,宗卫长吕牧这才恍然大悟,随即,他皱着眉头说道:“殿下,您认为鲁国挡得住项末么?或者说,田耽挡得住项末么?”
  赵弘润想了想,说道:“在我看来,田耽、项末,不分伯仲,短时间内,双方应该是难以分出胜负的,可田耽终归是齐人,这就个问题。”
  “这是为何?”吕牧不解问道。
  在旁,似屈塍、晏墨、翟璜、南门迟等一些鄢陵军、商水军的将领们,亦好奇地等着赵弘润的解释。
  见此,赵弘润遂解释道:“虽然项末有十万兵力,但在实力上,我反而看好田耽麾下的齐鲁联军,但是在任城,仍有我大魏的李岌、周奎、蔡擒虎三将,可以照拂一下项末,因此我认为,项末与田耽各有优势,再加上是在鲁国境内作战,因此我断定,项末与田耽短时间内难以分出胜负。但是在泗水郡,齐国是肯定挡不住楚国那号称百万的大军的。到时候泗水郡一破,暘城君熊拓挥军齐国「东海」、「琅琊」两郡,继而威胁齐国的王都临淄,在本土遭受威胁的情况下,田耽以及他麾下的齐军,很有可能被调回国内,抵挡楚军。而一旦田耽被调走,鲁国恐怕……”
  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皱着眉头说道:“田耽若被调走,项末的优势就大了,不单单只是兵力上的优势,更关键的原因在于,鲁国并没有什么擅长用兵打仗的将领,如何挡得住似项末这般的名将?”
  听闻此言,宗卫长吕牧以及在旁的诸将们恍然大悟,且心中暗暗佩服眼前这位太子殿下对于整个战局的精确把握。
  两日后,赵弘润率领十万大军经过「平陆」,继续往北,准备攻打齐国的城池「无盐」,打开通往韩国的道路。
  然而,待等他率领大军赶到无盐县时,他却惊讶地看到,本该属于齐国的这座无盐县,城墙居然遍插「卫」字旗帜。
  『这是什么情况?』
  不得不说,当时就连赵弘润也愣住了。
  而他麾下的诸将们,更是面面相觑,一脸的难以置信。
  卫国,居然攻陷了无盐?
  要知道在魏人心中,卫国一直以来都只是一个为魏国负责摇旗呐喊的小弟角色,论国土面积以及实力,却在中原各国中垫底——这跟当代的卫王卫费不思上进有关。
  因此,在这场波及中原的旷世之战中,虽然卫国紧跟魏国的脚步前后对韩国、齐国、鲁国、越国、伪宋宣战,但包括赵弘润在内,几乎绝大多数的魏人,都没有指望卫国能在这场仗中作出什么贡献,替魏国分担一下来自韩军或者齐军的压力。
  就像在「韩齐鲁越宋五国联合」中纯粹凑数的伪宋一样,卫国在「魏秦楚卫四国同盟」中,其实也是一个凑数的角色,这场仗真正的主力,显然是魏国、秦国、楚国三者,至于卫国嘛,负责在旁摇旗助威即可。
  这个认知,使得赵弘润根本没有去关注卫国的动静,可没想到的是,卫国居然不声不响地,就攻陷了齐国的无盐县。
  “这……这怎么办?”
  商水军的大将伍忌与副将翟璜跑来请示赵弘润,因为按照计划,他们将在今晚配合青鸦众强行拿下无盐城,且商水军上上下下的兵将们,由于在宁阳苦熬了数月,也是一个个摩拳擦掌,按耐不住。
  可没想到,作为大军必经之路的无盐县,居然似乎被卫国被攻陷了,说实话,这还真有点打击商水军的士气。
  面对着伍忌、翟璜二将的请示,赵弘润摸着下巴琢磨了半响,才从「卫国居然能攻陷无盐」这样的惊人之事中回过神来,随即笑着说道:“这还能怎么办?这是好事啊!去,派人跟驻守无盐的卫军打个招呼,就说我军要借道。”
  “遵令!”伍忌、翟璜二人抱拳领命,当即就派了几名士卒前往无盐城下。
  齐国的无盐县,果真是被卫国给攻陷了么?
  这还真是事实。
  倒推数个月,就在韩国与魏国在仅仅相隔五日的情况下相互宣战之后,卫国的君王卫费,亦毅然对韩国宣战。
  当然,这个宣战纯粹就是像赵弘润所认为的那样,充其量就是表明卫国这次会站在魏国这边,在舆论与大义上抨击韩国,使魏国占据大义的至高点,至于卫国是否会真的出兵帮助魏国,相信大部分是世人都不会这么认为。
  要知道,在当年「五方伐魏」时,韩军就派了一个司马尚,便攻陷了卫国东北部的半壁国土,杀得卫军节节败退,而如今,韩国驻守边疆的悍将齐齐出动,卫国岂敢引火烧身?
  于是乎,在魏、秦、楚三国军队陆续出动的时候,就只有卫国久久不见动静。
  当然,对此,魏、秦、楚三国也不在乎,就连赵弘润,事实上也并没有将卫国真正列入战争序列。
  但是,卫公子瑜却不满足于他卫国仅仅只当个看客。
  其实,或许就连赵弘润也不知道,在「魏或者韩」的选择上,卫公子瑜曾经有过犹豫,记得在「五方伐魏战役」韩国战败之后,事实上韩国也曾派人与卫公子瑜联系,企图将这位在卫国极有威望的卫公子,拉拢到他们韩国一方。
  甚至于,在韩国对魏国宣战之后,釐侯韩武也曾派人秘密联系卫公子瑜,希望卫公子瑜能在关键时候帮他们战胜魏国。
  釐侯韩武认为,卫国太弱了,弱到魏国平日甚至不会对这个附庸国有所防备,因此,倘若卫公子瑜能在关键时候倒戈,狠狠插魏国一刀,这将大大增加他韩国在这场仗的胜算。
  因此,他嘱咐当时派去的韩使对卫公子瑜言道,倘若卫国这次能在关键时候倒戈,助韩国击败魏国,那么,韩国非但可以支持卫公子瑜成为卫王,也可以与卫国一同瓜分魏国等等。
  必须承认,釐侯韩武提出的待遇,不可谓不优厚,至少当时卫公子瑜有所犹豫。
  甚至于在那名韩使离开之后,卫公子瑜仍独自坐在书房内犹豫不决。
  忽然间,他心中一动,从书桌后站起身来,走到书架旁,从书架上拿下一个锦盒,待打开后,从盒子里取出了一份手札。
  这份手札,即是他表弟魏公子赵润前一阵子故意送给他的那份关于「耐火砖」的工艺记录,补全了萧鸾给他的魏国锻铁工艺记录,使得卫公子瑜名下的锻造作坊,总算是在冶铁这一项中有所突破——虽说这个突破其实就是照搬魏国的冶铁技术。
  这本关于耐火砖的手札,卫公子瑜已命人抄录了许多拓本,交给他卫国的工匠,但是这份原本,他却珍藏了起来。
  用于提醒自己,他欠他表弟魏公子赵润一个天大的人情,并且他也由衷承认,他表弟赵润的确是一位让人敬佩、至少是让他敬佩地无话可说的雄主。
  于是,在重新翻阅这份手札的期间,他心中已做出了决定:支持魏国!
  与卫王费不同,卫公子瑜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既然他真心决定背靠魏国,那么,自然要在这场旷世之战中有所作为,而不是像他父王卫王费那样,仅仅只是喊了一句「讨伐韩国」的口号。
  因此,在卫王费并不支持的情况下,卫公子瑜选择了出兵,真正参与这场旷世之战。
  韩国,他自然不敢招惹,是故,卫公子瑜就选择了与他卫国接壤的齐国东郡。
  毕竟在他看来,齐国要同时面对魏、楚两国的进攻,应该顾及不上他。
  于是乎,就在世人谁也没有关注卫国的情况下,卫公子瑜倾尽他麾下这两年训练的军队,攻打齐国东郡,攻陷了包括无盐在内的好几座齐城,一方面为他卫国开疆辟土,另外一方面,也阴差阳错地,替赵弘润此番率领的魏军,打通了通往韩国的道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