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64节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64节

  “不用十年二十年,五年内,让华国出现可商用的磁悬浮列车。”
  他说,“到时候,我带着你和郑晴一起去坐。”
  世界到现在为止,没有一条商用的磁悬浮列车,而华国的刚刚起步,时间也并不长。
  磁悬浮的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德国手里,而即便是德国,也没有一条商用线。
  三个华国城市,首都,沪城和深城的追逐还在继续,而最终的结果——将决定他们当中有一座城市,会成为华国第一个拥有磁悬浮商用列车线的城市。
  第一座可以有在地面上实现“飞行”的商用轨道城市。
  第94章 与风同行15
  摆式列车最先出局。
  谢雁和苏筝等人提前回了锦城,而周廊则和其他专家和小组成员回了北京。
  前面都是考察技术,考察实际情况,最后在北京的交锋,尤其激烈。
  “缓建派”认为,京沪高铁造价贵,难以收回成本,国外的高速铁路基本都是在亏损,以现在华国的经济来说,弊大于利,票价收的即便是很高,也无法盈利。
  而姚松的想法,得到了严开明等人的支持。
  既然短期内无法修建高速路,那么等到十几年后再修建磁悬浮,不正好合适吗?
  周廊和铁道部的沈工程师等人,也毫不退让。
  十几年,华国等不了,京沪线也等不了,每晚一年,就多一年的损失。
  年底的最后一天,最后一次会议也落下了帷幕。
  周廊和严开明回了沪城,却给实验室里的几个年轻人带来了不一样的消息。
  “实践见真招,京沪线太长,项目太大,导致迟迟不能上马高速轮轨项目,既然如此,就分段建设,”
  周廊告诉他们,“我们的想法,就是在沪城到金陵之间,建立一条实验性的高速轮轨,让他们看一看高铁的效果。”
  京沪线的构想是从首都开始,沿途经过津城,济城,金陵,苏州等城市,最后抵达沪城。
  但现在,周廊等人提出了一个想法,由铁道部修建一条三分之一原路线的沪金高铁,连接沪城和金陵。
  “严教授那边呢?”陈运飞好奇,“咱们这算是曲线救……”
  “他们当然不会放弃,科技部的那些人,想要在首都到津城之间修建一条磁悬浮路线。”
  然而无论是哪一方的争论,这两个项目都一致没有落实。
  争论并没有结束,在谢雁和苏筝在实验室里度过一年后,新的争论又开始了。
  次年的九月,一场新的论证会再次出现。
  然而谁也没有占据上风,磁轨派在短期内无法实现京沪线磁轨项目,轮轨派在两方的阻拦之中,也暂停了各方面的工作,即便是沪城到金陵的线路,也很难看见实现的机会。
  去年上报的两个方案,一直没有回应。
  反而是磁轨派写的“技术建议”信,频繁收到回应。
  一开始磁轨派把目光放在首都和津城,但没想到是沪城帮他们实现了期待已久的构想。
  在实验室里各种车辆测试,技术研究突飞猛进之时,外界的变化也越来越大。
  短短一年后,沪城磁悬浮公司成立了。
  严开明带着苏筝去了沪城,在他的竭力促成下,华国成立了自己磁浮公司,与德国磁浮公司进行合作,开发建设沪城磁悬浮线,半年的时间,双方合作完成了可行性报告。
  磁悬浮的项目,正如磁悬浮列车一样,飞快的进行着。
  很快,铺垫盖地的报纸消息,媒体报道等等,都在说着同一个消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沪城磁悬浮线将正式动工!
  这条由华国科技部领头的世界第一条商用磁悬浮线项目,在德国几个公司的共同合作下,于一月正式签署了合同。
  他们的目标是,要在一年内修出磁悬浮商用线!
  陈运飞觉得奇怪的是,周老师听见这消息,似乎没以前那么气愤了。
  “气有什么用?人家有本事找到国外的公司合作,得到领导的认可,进度一日千里,那也是本事。”
  周廊敲了敲他的脑袋,“这几天的测试做的怎么样?”
  “还,还差几次数据。”
  陈运飞说,“谢师妹在看着呢,我这就去过去。”
  随后,他拿着报告麻溜的跑了。
  *
  “你说奇怪不奇怪,真要让沪城的磁悬浮成功了,那京沪线岂不是危了。”陈运飞说,“换做以前,周老师已经满世界跑,去找方法了。”
  “沪城的磁悬浮今年年初才签订合同,还是和德国的几大公司合作,技术也在对方手里,我们还得花了四个多亿的价格去签技术合同。”谢雁看着手上的数据表,“你以为,轮轨就没有工程可以和沪城打擂台了吗?”
  “有吗?”
  陈运飞想了想,“我一搜高速轮轨,都没有几条新闻相关,论文库里倒是发表了不少……但光是在我们实验室里跑有什么用啊。”
  他们实验室有全国都少有的高速轮轨滚动试验台,这两年来,在实验室里研究的动车,试跑的列车不在少数。
  “你当然搜不到了,广深淮线出摆式列车,时速上百之前,你知道那儿要修高速铁路吗?”
  “严格来说,一百多的时速,在咱们这儿,还不能算是高速吧?”陈运飞说,“除非上两百,否则拿什么和磁悬浮打啊。”
  “两年前他们还在争论是磁轨还是轮轨的时候,秦城到沈城的客运专线就已经开工了,设计时速是200公里。”
  谢雁说,“只不过没写高速铁路的名字。”
  “为什么?”
  “写了还能开吗?”
  “那倒是……”
  陈运飞明白了,“好家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
  难怪周老师不着急,只是让他们多跑数据。
  “不过那里……沈城是辽宁的省会,而秦城离首都还有那么远的距离,这条路线在华国的北边,很难被人注意到啊。”
  陈运飞感叹道,“修一条高速铁路,还得悄悄摸摸的!”
  “沪城磁浮公司还没成立,这条铁路已经动工了,工期四年,预计可以在明年的年底进行试运营。”
  哪里像磁悬浮,又是国外公司合作,又是媒体全面报道。
  “四年……”
  陈运飞算了算时间,“磁悬浮项目是的路线很短,只有二十多千米的距离,他们要在今年年底完成,和秦沈线相差最多一年的时间,应该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但是,秦沈线真的能顺利完工吗?
  谢雁毕业后继续在周廊的项目组读研究生,她这个比较懒,喜欢一开始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地方,然后就在这儿呆着——
  锦城交大,在磁悬浮和高速轮轨上,包括其他交通项目上都有研究项目,而且相关的实验环境和设备在华国国内都很少见,这里也是最容易让她进行实践的地方。
  如果不是实验室花了太多时间,她可以提前完成本科的课程,正好这段时间可以在实验室里多接触一些技术上的实践。
  年底,沪城的磁悬浮专线成功竣工,苏擎带着她和郑晴趁着寒假过去了一趟。
  四百多公里的时速,整条线跑完只需要八分钟,只能用风驰电掣来形容。
  短短一年的时间,磁悬浮就修建成功,新的列车,新的铁轨,新的速度——它风头出尽。
  华德两国的总理在通车当日,为其剪彩!
  苏筝在项目结束后进入了严开明的磁悬浮团队,华国的磁悬浮商用实验大获成功!
  郑晴坐在磁悬浮列车上,还没什么感觉,就已经到站了,她还有些晕乎乎的:“刚才发生什么了?”
  谢雁问她,“有什么感觉?”
  郑晴看了眼苏筝,“你问他什么感受。”
  “快,”
  苏筝说,“时速四百多公里,这是磁悬浮的起步速度,在未来,我们还可以跑出更快的速度。”
  谢雁点头,“的确是很快!”
  郑晴缓过来了一些,“我的感受就是——贵!”
  要不是他们有体验资格,她才不会坐这条线。
  就在沪城城内跑,一趟就要五十多块钱,这还不够贵吗?的确是眨眼就到了另一个地方,可是真的太贵了。
  谢雁说,“高铁贵,磁悬浮更贵。”
  不只是票价,还有修建和运营成本。
  郑晴之前的项目做完了,被推荐去参加了另一个信息项目,如果没什么问题,毕业她就可以参加大学外的工作,谢雁还让她继续读书,研究生本来也要做项目,郑晴也就无所谓了。
  “我们分开了没人照顾你,你怎么办?”
  郑晴担心她,“如果你再生病呢?”
  谢雁说,“系医生退休了,他会跟着我,保证我的健康的。”
  “嗯?”
  苏筝问,“他看着还很年轻,就退休了?”
  他明明拜托系医生继续在谢雁的病症和医学上继续进步的。
  “的确,你们看到的只是他光鲜的外表,没看到他内里的疲惫。”
  系统:……我谢谢你通知我退休了。
  “你们以后都会有自己的生活。”
  谢雁临走前这样说,“没有我,你们也会过得很好啦,我就可以放心走了。”
  郑晴看着她的留言,在最后放心走了这四个字上,看了很久。
  半晌,她深呼一口气,看向同样要离开的苏筝,“你说,是不是你上辈子好事做太多了,运气也花完了,所以这辈子运气差,但是,上天也派了一个人来救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