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宋朝大官人> 第四百四十七章 监察御史

第四百四十七章 监察御史

  权力炙手,陈初六的精神倍棒,自然而然的早醒睡不着了。欺负了一阵熟睡的盼儿,起了个大早,来到南房当值。
  南房里值夜的吏员还未交班,别人都还没来,他先整理了一番值房,恰巧被早来的鲁宗道看到了。
  鲁宗道远远地看着陈初六,眼里露出一丝笑意,心说此子尝到了手握大权的滋味,连睡也不贪了。的确,若是前途渺茫,每日低落,那种人岂能不贪睡?
  想了一下,鲁宗道唤来身旁的吏员,吩咐到:“今日与察院有一场商议,你去叫陈直讲任书记,掌会揖纪要。”
  他身旁那吏员,惊讶之余,还是快步走向陈初六的值房,通告了此事之后,陈初六也惊讶万分。
  御史台分为台院、殿院、察院三部分,台院是御史台牵头的机构,以纠核百官为任,同时也是唯一可以弹劾御史的机构。
  殿院主要是殿中侍御史,掌以仪法,纠百官之失,上次就有人弹劾陈初六在殿上左顾右盼。
  最后是察院,察院中的监察御史十分牛气。掌分察六曹及百司之事,纠其谬误,大事奏劾,小事则举正。
  说白了就是监视吏、户、刑、兵、礼、工六部,唐代由宰相任命或者荐举,但到宋朝,改为由皇帝亲自任命。可以看出,这就是皇上的耳目。六部尚书敢和陈初六对着干,但一定不会惹这监察御史。
  若是除了监察和弹劾没别的权了,这监察御史也不那么可怕,但偏偏他们却手握重权。政事堂和察院要定期开会,商议朝廷的机密要事。
  按权力大小来排名,从大到小应该是,决定权、否决权、建议权、知情权。这四权还有包含关系,建议权包含知情权,试想若是对一件事情不知情,怎么建议呢?知情权是基础,决定权包含其他所有权力。
  朝廷的机密要事,外官连知情权都没有,只能按旨照办。而外官对于朝廷一般事务,又有决定权,他们的下官又只有知情权和建议权。直到下一级官,拥有下一级事务的决定权。
  按照知情权所能知道的事务等级,决定官位的级别。按照四种权力拥有的数量,这是同一级别中的高低,拥有决定权的才是老大。
  朝廷机密事务,决定权在太后那里,否决权在宰相这里,而监察御史拥有建议权,陈初六和一干与会人员,拥有知情权。
  开会的时候,陈初六不能提建议,提了就算是狗拿耗子。会上的出来的结论,交给宰相,宰相觉得不好,撕碎了送回来可以,撕碎其中一部分回来也可以。
  等宰相那边觉得可以了,交给太后,太后照样还能全撕了。等太后也觉得可以了,再颁旨执行。
  陈初六就知道,自己只能带嘴巴过去,等到了时辰,便来到了开会的地方。鲁宗道在等着他,随他一同入门。
  只见里面已经坐了许多人,都是绿油油的官袍。监察御史官不大,才正八品。陈初六作为六品的官,却不敢在他们面前拿大。
  大门有三扇,最外头一扇在一百米外,挡无关人等。第二扇是议事堂外面,挡伺候在这里的吏员。
  这议事堂的四周墙壁,都是两层一掌厚的,用来起到隔音的效果,同样的为了隔音,这里没有一扇窗户。但房顶开了许多天窗,所以光线还不错。
  默默地走到一旁,找了个方便书写的地方,摆好笔墨纸砚。又拿了一叠纸放在旁边,抽出一张铺好了拿镇纸压好,然后就开始闭目养神起来。
  “这人就是陈初六,小小年纪就管事南房了,不简单啊。”监察御史们交头接耳起来。
  “那是,人家可还是铁嘴无敌呢。说起这个,倒是本官也想和他吵上一吵呢。”一名御史有些戏谑地说道,说完,这人还摸了摸嘴巴,好似侠客摸一摸刀。
  “他若是个骂客也就罢了,但这人在大风大浪之中,无不全身而退,可见其心思缜密,城府之深,不是可以轻易招惹的人。”
  “什么心思缜密?还不是他后台硬,就连太后也给他通风报信,若不是这样,上一次经筵可就……”
  “诸位慎言,这议事可马上要开始了。”
  陈初六在一旁闭着眼睛,耳朵可没闲着,听这些监察御史的议论,就知道他们的水平不高。其实也对,这些监察御史一般用年青官吏,寒门子弟,这样不易和别的官员有关系,一个个都是敢说敢斗的愣头青。
  在政事堂里面,陈初六没听见别人议论自己。想必有不服,都埋在了心里,都知道说出来没用。
  没等多久,冯拯王曾二人,缓缓进来,坐在了上首,厚重的大门关上,议事这才开始。陈初六等这些人在做开会前的讲话的时候,在一边研磨,虚礼毕,有监察御史站了起来。
  “启禀相爷,殿中丞方仲弓上书,权知开封府程琳,作《武后临朝图》一副,欲献太后。此二人,似乎是想劝太后为帝。此等不臣之心,当及早防范。”
  陈初六笔尖一颤,好啊,这会不愧是顶级会议,开局就这么生猛。其余监察御史,也是各自说出自己的看法。倒是冯拯、王曾一语不发,而鲁宗道站起来骂程琳、方仲弓二人死无葬身之地。
  对于那些辱骂之词,陈初六缺笔不记,用什么“作色曰”,“大发雷霆”的词语避之。但事情经过,以至于每一个监察御史的发言,陈初六都要如实记载。
  好在陈初六有很强的记忆力,堪称是过目不忘,要不然这些御史们说起话来,谁能写得赢?
  “应天府大旱被隐瞒,听说就是为了给太后登基粉饰太平。那程琳权知开封府,若不是他一力阻拦,灾情如何传不过来?可那灾情被捅出来了,程琳之流又改称是太后仁威恩泽百姓之功。”
  “无耻之尤!”鲁宗道骂道。
  “我等唯有在程琳献图的那一刻,据理力争,将那程琳小人骂得狗血淋头,以此保太后清明和天子尊位了。”
  陈初六顿了顿,蘸饱墨水写到,“琳欲献武后图,御史皆愤慨,斥琳等为小人,并议共伐戮之,以卫朝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