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农家小福女> 农家小福女 第1477节

农家小福女 第1477节

  他道:“每年皇庄都能免费得一百个役丁劳作,但他们只是春耕十日,秋收十日,中间那么长的时间呢?”
  “种下去的种子需要施肥、浇水、除草,甚至还需要除虫,光是豆子,种下去后最少要除草两次,不然,后冒起来的草也会抢去地肥,长得比豆子还要好。”
  白二郎道:“所以靠役丁不行,还是得招募长工或是佃户。”
  明达歪着头想了想,很好奇,“为何皇庄招不到佃户?”
  白二郎:“因为你们太黑了。”
  明达:……
  白二郎道:“你知道一般百姓一年的租税是多少吗?”
  明达笑道:“每丁每年要交粟二石。”
  白二郎点头,道:“这个租税不高,与他们的授田相比,差不多是四十税一。可佃户租种他人土地,一般是要上交四成到六成的租税。”
  明达算了一下两者之间的差距,大惊,“怎会相差这么多?”
  白二郎道:“私人毕竟不是国家,从古至今,给佃农的租税一直是这么高的,刻薄之家,将租税提到七成的也有。”
  “不过,为了保证收成,东家一般都会提供良种、农具和一些耕牛,但也有人家刻薄不会提供,最后佃户离开,宁愿做流民也不种地。”白二郎看着明达道:“刚才我们不是问过了吗,皇庄的佃租一直是六成。”
  明达:……所以她家是刻薄之家?
  她问,“你家给佃农的佃租是多少?”
  “看情况,有时候五成,有时候四成,最少的时候收过两成,若是碰上大灾,还得免租。”白二郎曾经可是奔着继承他爹的土地,当个小地主去的,加上现在又考官,对这种事很是了解,他道:“佃农该交给朝廷的租税是由东家上交的,除非他再另外有口分田,那就按照比例来分担。”
  “像我家,大贞十年水灾泛滥,我爹就免了好多人家的租税,该他们家每丁二石的租税也得我爹上交的,这就是亏了。”
  那一年白老爷就亏了不少,佃农要是没有口分田,只佃租地主的地,那就只需要对国家服劳役而已,剩下的租税和赋税等都是要地主交的。
  平常东家们是会拨出地来给佃农们种植桑麻,由他们自己纺线织布,按照预订的租子上交一部分,剩下的是他们的。
  朝廷要收税时,东家一并将佃农们的租赋上交给县衙,所以当年白老爷不仅要白贴钱给佃农们上交租税,还要自陶腰包赈济佃农,顺带损失了当年的粮种……
  当然,白二郎说这些是想告诉明达,“绵州虽然人少,但我家要招佃农就总能招足,便是绵州那边没人了,别的地方也会有人特特的赶来。”
  明达若有所思,“你是觉得我们皇庄不够宽和,所以才招不足佃户的?”
  白二郎不委婉的点头,和她道:“京城虽富裕,但在此的失田之人也多,只要给足够的利益,想要招到人并不难。”
  他道:“我们家又不缺钱,便是前期投入大些,这么好的地,只要精耕细作,收成一定不低,就算是只收四成,每年的收益也不少了。”
  看周满这两年的职田收益就知道了。
  明达兴趣起来,眼睛闪闪发亮道:“好,这个皇庄我们亲自来管。”
  她还和白二郎商量,“要不要把管事换了?”
  聪慧的明达自然知道皇庄里有这么多猫腻是因为管事的原因。
  白二郎也想换掉,不过他觉得换人是大事,自己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于是跑回去问白善和周满。
  白善道:“他只要听话就不用换。”
  他道:“他惯了这么多年皇庄,对那里面的地和人都熟,而且也能管得住人,不用管他之前是怎么管事的,这会儿他只要听你,不,是听公主的话就可以。”
  只要明达公主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那便可用。
  满宝道:“就算要换,也先过了春耕,这会儿可不好换个管事来管这么多地。”
  白二郎便吃了定心丸,呼出一口气后问满宝,“你说这么多地我上哪儿招工和找佃农去?”
  满宝觉得这会儿找佃农已经迟了,那么好的地,一定要找勤奋的人才行,万一招到一些懒的人家怎么办?
  所以她道:“你们破费一些直接请长工或短工吧,反正京城闲散的人也多,这些人应该不难找。”
  白善道:“可惜四哥出门去了,不然这事儿可以找四哥帮忙。不过皇庄的管事应该也有相熟的伢子,你在京城和雍州都发布公告,肯定能请到不少人。”
  第2546章 感动
  皇庄用人和周满他们用人有很大的一点不同就是,他们不必要很挑选。
  因为没人可以欺负皇庄。
  那是皇帝一家子的东西,外头的平民百姓,有几人敢存了心去坑他们。
  所以要是请长工和短工,可以不必太小心,只是佃农约束多,签订合约以后至少有一年时间是需要用他的。
  大晋律法规定,一旦佃租合同签订,为了保障佃农的利益,入冬前,东家不得解除合约。
  这是防备着有些不良地主在佃农耕种后找借口解除合约,将佃农赶走,那可就真是要人命了。
  所以找佃农,便是皇庄也要多小心几分。
  白二郎得了俩人的主意,便每天都拉着明达出去,先是让管事将现有的佃户都集中起来,告诉他们今年他们种子照旧提供,不过租子由原先的六成降为四成,也就是说,一年下来,他们可以有土地产出的六成。
  佃农们大喜,几乎不可置信。
  管事心里各种滋味都有,不过脸上却是一片喜气洋洋,他大声道:“公主殿下新婚,这是殿下给你们的福气,从今以后你们得好好的服侍公主,忠于公主,若是谁敢做有损皇庄,有损公主的事儿,我第一个不饶你们!”
  训完了话他便弓着腰去请示明达公主,笑道:“殿下,您看您还有什么话要加吗?”
  “没了,你让他们下去吧,现在春光正好,土地要平整,”明达说这话时是看向白二郎的,见他微微点头,便继续和管事道:“让他们先把地里的草给除了,将土地平整好,今年好好干,明年我还只收四成的租子。”
  管事欲言又止,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比如这样庄子是不赚钱的,反而主子您还有可能亏欠。
  但目光扫到一旁的驸马爷时他便忍了下去,这几日他也看明白了,公主是不懂农事,但这位驸马爷似乎很熟悉啊。
  有些事情能说服公主,但未必能说服这位驸马爷。
  于是管事将话咽了下去,默默地应下了。
  明达公主高兴起来,她第一次处理外面的事竟如此顺利,“还有一事,”
  明达道:“我们负责的这一段路就不用役丁了,我们自己出钱请人修路。”
  管事张大了嘴巴,“这,这得花多少钱呀?”
  仆似其主,显然,这一位和皇帝一样,也是惜钱的人。
  明达却不缺钱,很是豪气的挥手道:“这事儿你不必管了,你只管派人去和荀县令说,不用他为我们皇庄发役令了。”
  至于修路的人,她另有人选。
  “你既要去找荀县令,顺便再告诉他,今年春耕和秋收,皇庄都不用役丁了,缺的人我们自己顾。”
  管事很不解,胆战心惊的问道:“公主是嫌弃役丁粗鄙,干的活儿不细,费了田地?”
  一边说话一边悄悄的去看白二郎。
  明达微微摇头,“不是,农忙在即,各地都忙,我怎好耗费人力?就让他们各自忙他们家里的事儿去吧,我们自己请人。”
  白二郎这才接过话道:“我和公主算过,这一次我们多请一些短工,就请一百二十人好了,不论男子还是妇人都可以。”
  撒种子和插秧男女都可以。
  管事总算有话说了,连忙道:“驸马爷,这男子比女子好用,毕竟种地是力气活儿,还得拉犁呢。”
  “所以我们打算买上三十头牛,到时候有了牛,再只需掌犁的人就可以了,”白二郎道:“他们干活儿时你注意留心,记下那些勤快细致的人,等春忙结束问一问他们可愿做长工,若是愿意,留下三十到五十人来,若是有一家子的更好,先记下,明年直接招为佃户。”
  “对了,来的人多,你先选两块地方建两排棚子,中间隔远些,一排给男子住,一排给女子住。”
  管事受到不小的冲击,“驸,驸马爷,我们哪儿来这么多的牛呀?”
  “买的,放心,三十头,一头都不会少的,还都是两岁以上的牛。”
  可以直接投入使用,一头牛当两个壮劳力使用。
  管事:……
  他默默的记下这些事情后行礼退下。
  明达很兴奋,忍不住大庭广众之下伸手牵住白二郎的,问道:“雍州的另一个皇庄要不要也管起来?”
  那个皇庄更大,地也更好。
  白二郎倒是野心勃勃,但不论是先生,还是白善周满都说过,最先做一件事时步子不能迈得太大,他还不确定这些法子对皇庄是否管用呢。
  于是和明达道:“明年再说,那个皇庄先照旧。”
  明达便只能惋惜的点头。
  修路的事,明达和白二郎交给了周五郎,拿出钱来让他承接这一段工程,他去雇人,负责工人们的吃喝拉撒,还有各种工具等,他们两个则是只负责出钱。
  之所以宁愿耗费钱财也不白嫖栎阳县的役丁,就是因为明达公主想要扭转皇庄给人的印象,至少以后她亲自管理下的皇庄是不会从县衙里取用役丁的。
  荀县令一连收到两个好消息,一时心中复杂,但更多的是惊喜。
  他之所以一直不主动开口,打的就是观看明达公主态度的主意,她要是开口要人,那以后一切照旧,她要是不开口,那这事儿就可以稀里糊涂的过去。
  说实在的,辖下有皇室的产业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
  因为皇庄它不纳税,白占地盘,连里面的奴仆都是没租税的,税收减少不说还占他们的劳役。
  雍州城因为有两个皇庄,劳役都显得比别的州城要重一些,亏得他们人多,不然分摊下来的劳役更重。
  他以为明达公主不要求要人修路已经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儿,没想到她竟然明言春耕秋收也不要役丁了。
  荀县令又惊又喜之下,感动得直接红了眼眶,忍不住拉着他师爷的手道:“难怪朝中的大人们那么喜爱明达公主,实在是仁厚宽达之人啊。”
  然后又咬牙切齿,“相比之下万年县的那厮有负名门之名,呸,还是郭氏出身呢,忒不要脸了,这么一段路竟然要从我这拿十万钱。”
  师爷:“那大人,您到底是给还是不给嘛?”
  荀县令伤感的闭了一下眼,无奈的低头道:“给!”
  第2547章 赚钱
  周满负责的这一段路进程特别快,预定是十天,但到第八天上就收尾了,只是当天太晚,还差那么十几步的地没碾好,因此第二天一早还要干一会儿。
  周五郎干脆不急着赶回城里了,和三个工头挤了一个铺盖睡觉,顺便在田野里生了火和他们唠嗑。
  “现在稻种冒芽了吧?”
  “差不多,不过今年雨水少,我家地旱,也不知道下种了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