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 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 第250节

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 第250节

  伺候的宫人已经见惯不怪,都屏息凝气,等着皇帝走进去。
  拓跋弘毅走上去,轻抚贺兰氏的脊背,果然从镜中看到她一张泪面。
  这泪面也当真美丽。
  他便问道:“大儿如何了?”
  贺兰氏一扭身子,不愿给他抚碰,冷声道:“陛下倒是还惦记着大儿?真要是出了事儿,陛下这会子才回来,怕是见不上了。”
  拓跋弘毅面色微沉,纵然是前朝,也无人敢这样同他说话。
  贺兰氏年方十九,天真尊贵,却是个从不看人眼色的,斜眼看他,道:“陛下是哪里绊住了,这会儿才来?”
  拓跋弘毅知道跟她掰扯不清,便问左右宫人,道:“贵妃这是怎么了?何事引得贵妃哭泣?”
  早有侍女道:“回陛下,下午贵妃娘娘带着大皇子在湖边玩耍,谁知蹿出来一只猫,抓伤了大皇子的脸颊,险些便伤到眼睛,吓得大皇子摔倒在地,差点落在湖中。”
  拓跋弘毅道:“宫中哪里来的猫?”
  侍女道:“是新人带进来的。”
  “新人?哪里来的新人?”
  贺兰氏盯着他,至此哼了一声,道:“陛下装什么傻呢?皇后那两个表妹,若不是陛下点头,岂能入得宫来?”
  拓跋弘毅这才知道症结所在,贺兰氏一贯是爱拈酸吃醋的。
  皇帝独孤氏与他成亲近十载,未曾有孕。如今她要送娘家的表妹来,也是盼着有个一男半女。
  拓跋弘毅犯不着为这事儿反驳皇后,毕竟后宫女子能否有孕,归根结底还要看他。
  正因为他扶持贺兰部,在前朝打压独孤部,在后宫才愈发要对独孤氏怀柔。
  这里面的逻辑很绕,解释给贺兰氏听,只是白费力气。
  拓跋弘毅索性便也不解释了,只命宫人抱了大皇子来,却见小孩脸上的确有给猫抓出来的红痕,便下令将那惹事的猫杀了,又逗着大皇子玩闹了片刻。
  贺兰氏看着玩闹的父子两人,面上的泪痕干了。
  宫中再进新人,她当然是嫉妒的。来的人是皇后的表妹,她在嫉妒之外,隐隐又有一丝惧怕。
  她原本是天真,可是有了孩子之后,想的便多了。
  如今她跟皇后已是水火不容,眼下无碍是因为圣意在身,可是这所谓的圣意,不过只在皇帝转念之间。
  有朝一日,若是她失了上意,还有谁能从皇后手中庇护她?乃至于在前朝为她出头的父亲兄长们,又岂能逃过独孤部的清算?
  贺兰氏望着抱子玩闹的皇帝,无比清楚认识到,她在一条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道路上。
  一旦跌下来,便是粉身碎骨。
  第230章
  拓跋弘毅并没有留下来,他没有兴趣去哄一个冷脸相待的后妃,哪怕她是如此年轻美丽。
  他是皇帝,借口政务繁忙,谁又敢说什么?
  贵妃贺兰氏也不能留他,只是送他走了,归来独自恹恹。
  大皇子已经给乳
  娘带去睡下。
  阖宫寂寂,侍女们知道贵妃今日心情不好,更不敢凑上来。
  贺兰氏独自在妆镜前坐着,懒得动手梳妆,见左右不敢上前,冷声道:“长了眼睛都是瞎的?”
  侍女只好小心上前侍奉,同时命人去请一位年轻的宦官戚公公。
  戚公公乃是汉人,生得清秀,但这并不重要,关键是他认识宫中采买的人,总能从外面捣腾来新鲜的玩意儿又或是新鲜的故事。
  每当贺兰贵妃不悦的时候,请戚公公来救火,已经成了众宫人的共识。
  这次戚公公也不负众望,托了一只颜色好似朗朗碧空的青瓷瓶来,巴掌大小,玲珑可爱。
  贺兰氏一见便爱上了,收了恹恹之色,笑问道:“这又是从哪里弄来的好东西?”又道:“上次你送来的那盒胭脂颜色好,以后按月送过来,银子少不了你的。”
  戚公公笑道:“只要娘娘喜欢,便是奴的心意。一盒胭脂值得什么?奴岂敢收娘娘的银子。”又道:“这是来往的客商从周国运来的青瓷,您瞧这纹样,这冰裂……”他能说会道,穿插着典故,把这青瓷瓶吹得天上仅有、地上绝无,又胡诌说用这等青瓷瓶装了泉水,每日用来净面,可以延年益寿、青春永驻。
  贺兰氏被他逗得展了颜,笑道:“我瞧着你比采买上的人机灵多了。等哪里陛下来的时候,我跟陛下说一声,把你调到采买上,以后我用你也方便。”
  戚公公却是笑道:“娘娘美意,本不该辞。不过奴本就是为了偿报娘娘的恩情,些微小物、轻来轻去,也不引人注意。若是奴到了采买上,怕是要招许多人的口舌。”
  贺兰氏自己是记不清了,不过这戚公公一直说当初他刚进宫,外面家人重病,等钱请医,他穷困无法,恰逢她普赏众人,竟是救了他的急。贺兰氏当初刚入宫的时候,为了跟皇后别苗头,事事都要压过皇后,连赏赐也不落于人后,赏出去的银钱大把,其中兴许就有这戚公公。
  此时听了戚公公的话,贺兰氏想了一想,只能轻轻一叹。这人说的没错,私下送几件东西不算什么;可若是真把这人送到采买上,然后这人又跟她献殷勤,到时候皇后那边定然要抓住不放的。
  “罢了。既然你自己没有这份心,我又操什么闲心?”贺兰氏没有坚持,把玩着那青瓷瓶,懒洋洋打了个呵欠,道:“困了。”
  戚公公忙道:“奴退下。”
  “不必。”贺兰氏环顾太过高阔以至于显得空旷的宫殿,望向窗外浓重的夜色一瞬,转而看向面前的宦官,道:“捡外面的趣事,再讲一则来。”
  她起身走到美人榻上,半坐半躺下来。
  戚公公不敢推辞,便选了一则孝女救父的故事道来。
  在他的讲述声中,不知不觉中,贵妃睡去了。
  戚公公这才悄然退下。
  他与采买上的人,混住在同一处宫室,回去后便对采买上的人道:“上回的胭脂,贵妃说好。以后按月送进来。”
  那人应了,翌日持腰牌出宫,至国都最繁华的大街上,寻了一家挂着“孟”字标记的商铺走进去,里面皆是胭脂水粉、绫罗绸缎。
  对接的酒楼中,一位素衣锦服的郎君坐在窗边,看着那宫人入了商铺,淡淡勾唇,在刚刚写完的密信下方,画了一只咬饵的鱼。
  他墨笔挥动,腕间的碧玉佛珠映日生辉。
  与此同时,大周皇宫内,穆明珠却是在“舌战群雄”。
  税政改革的事情,在田赋一块基本是达成一致了,就连世家大族也只是私下不满、不曾闹出事来。
  但是柳耀在推行的盐铁官营,山河湖泽重归朝廷等改革,却是进进退退,虽然也勉强展开了,但地方上世家的反对是很强烈坚定的。
  最终杨太尉杨敦礼为首,领了几大世家的家主,入宫陛见,几乎是要重现当初的桑弘羊与儒生之争。
  穆明珠早已有所准备,对杨太尉道:“你们说的很有道理,但都没说到正题上。不用说什么汉武帝穷兵黩武来吓唬朕,你们所担心的,无非便是这税政改革的界限到哪里。朕可以明白告诉你们,朕所作的种种改革,是为了帮助大周更好地准备未来梁国的侵犯之战。朕清楚看到这个边界在哪里——一旦越界,你们几大世家完全可以联合起来,带兵谏言。”
  杨太尉一震,忙道:“臣不敢。”
  “怎么不敢?”穆明珠把话说透,道:“如果朕过了线,那民心必然站在你们这一边,你们怕什么?该兵谏便兵谏。”她话锋一转,目光犀利,扫过众家主,道:“可是你们现下扪心自问,民心如今在你们那边吗?如今越线的人,是朕而不是世家吗?”
  杨太尉低头不能言,众家主也都目光闪烁。
  “所以说,想清楚这一点,才不会糊涂地陷入到道理之争中。”穆明珠淡声道:“税政改革一事,不必再议。”
  众家主无话可说,次第退下。
  “太尉留步。”穆明珠唤住了杨敦礼。
  杨太尉这两年画风大变,自从宫变之后,他便谨慎保守了许多,后来杨菁未婚产女,又是与韩清暗结珠胎,杨太尉更是一度告了病休。穆明珠当时没有拿掉他,而是给他保留了官职,算是很给他面子了。当然,她不可能铲除世家,这在她有生之年都很难实现,那么便要学会与世家合作。如果说萧氏是世家中的亲皇派,谢氏是世家中的倒皇派,那么杨太尉所代表的便是世家中更广大的中间派。不管做什么事情,想要做成,都应该拉拢中间派。
  “杨瑶如今也两岁了,”穆明珠说的乃是杨菁的女儿,“杨菁几时能出府做事?”
  杨太尉一愣,道:“这……”
  穆明珠道:“韩清虽然出身不及你们家,但之前拼死去东扬州,也足见真情。当然,”她看着杨太尉的面色,又道:“朕也不是要插手你们的家事。只是告诉你一声,别耽搁了你女儿。”
  杨菁其实是很孝顺的,不管是当初在雍州与父亲往来通信,还是后来遵从家族的意思嫁给了三皇子周眈。
  因为她跟韩清的事情,杨太尉自觉没脸见人,杨菁更是鲜少现身于人前,只为了减少家族门庭的风言风语。
  杨太尉沉声道:“小女寻常,往后的人生在闺阁之间,并不在朝堂之上。”
  穆明珠也不恼,淡淡一笑,道:“你这话说来自己也不信吧?不要她在朝堂之上,当初却要她在后宫之中?朕看你啊,是心太大,给你女儿当初看上了‘准皇后’的位子,如今哪里看得上朕朝中的官职?”
  “臣不敢。”
  “你下去好好想想。”穆明珠平和道:“朕今日告诉你的,都是肺腑之言。莫要为你一时迷障,误了你女儿。要杨菁关起门来在府中,你自己便不觉得可惜吗?”她点到为止,又道:“好了,你下去吧。”
  杨太尉低头站在原处,却没有动。
  “怎么?”穆明珠再度看向他。
  杨太尉抬头,慢慢道:“陛下既然对老臣讲了肺腑之言,老臣亦有一番肺腑之言告诉陛下。”
  “请讲。”穆明珠搁下手中朱笔。
  杨太尉沉声道:“国无储君,则人心浮动。梁国与我大周,迟早有一场大战。如今梁国皇帝有皇后贵妃,亦有长子。大周呢?”
  穆明珠愣住,没想到第一个把后宫之事挑明的,竟然是杨太尉。
  杨太尉又道:“陛下还年轻,新政也顺利,大约还感受不到。然而一旦两国交战,形势危急之时,甚至有需要陛下往前线督战之时,届时储君留守建业,安定人心,意义重大。”他拱手道:“臣请陛下早思子嗣之事,以定万全之策。”
  穆明珠没想到这都能上升高度。
  她压着不耐烦的心情,做了皇帝,私事也变成了公事。
  杨太尉的意思很好理解,大概也是时下许多人的想法,如果她这个皇帝离开建业,那么宫中总还要有个储君,哪怕只是个襁褓中的孩子,那也是众臣的希望。
  一旦她有什么闪失,现在这些支持她的臣子们,还能聚拢在储君身边,与冒出来的各方势力斗争。
  储君对大臣们很重要,因为这是他们给自己上的保险。
  但这对她这个皇帝没什么好处,其中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穆明珠审量着杨太尉,看他究竟是深思熟虑,还是对今日她提及杨菁之事的反击。
  “依杨太尉之见,储君之父应该是谁呢?”穆明珠半是玩笑道:“此事重大,不如杨太尉写个条陈上来。”
  第231章
  冬去春来又一年。
  永平三年,梁国皇帝拓跋弘毅得到了一个让他坐立难安的消息,周国皇帝使人在党项为之养马,已得精良战马十五万匹。
  梁国对周国最大的优势,便是骑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