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七零之走出大杂院> 七零之走出大杂院 第17节

七零之走出大杂院 第17节

  可,可那是陈璐,陈璐不都是对的吗,陈璐不是好孩子吗?
  顾全福瞥了她一眼,有些没好气了。
  他一向是个脾气好的,不过昨晚陈耀堂试探起他工作的事,让他不痛快。
  他便板着声音说:“就这么定了,排骨咱们自己吃,别叫你家那亲戚了!”
  陈翠月一愣,瞪大眼睛,到底没吭声,不过她还是觉得别扭,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想对陈璐好,想到她不能把排骨给陈璐,她就难受,难受得要命。
  最后她叹了口气:“算了,你做主吧,我不行了,我难受,我浑身没劲儿……”
  说着,干脆躺床上去了。
  顾跃华哼着曲儿出来的时候,一眼看到他妈躺床上:“妈怎么了?病了?”
  顾全福没好气:“身上没病,心里有病,甭管她!”
  顾跃华更纳闷:“怎么了这是?”
  陈翠月:“我没事,就是躺躺。”
  顾跃华喔了声,过去看看没大事,不像发烧,也就没管了,很快顾舜华带俩孩子过来,看到了,自然也纳闷,问了一番,还是说没事,便忙起来。
  这个时候排骨已经炖好了,掀开锅后,排骨的香味随着热气飘散开,可真香啊!
  顾舜华:“爸,拿两块给佟奶奶吧。”
  顾全福点头:“行,送过去吧。”
  佟奶奶人不错,当时运动时候,顾全福差点出事,那时候佟奶奶自己也是遭罪,不过还是帮着遮掩了遮掩,因为这个,顾全福记佟奶奶一个恩。
  顾舜华心里挺高兴的,她小时候最喜欢端着碗给佟奶奶送吃的了,也许小小的她就已经明白,这是一件“落好儿”的事儿。
  而且佟奶奶是老派人,有些老讲究,每次端了碗送好吃的,那碗都不会空着回,总会塞给她一些好吃的。
  这样回来后,她把好吃的给哥哥弟弟一分,大家也都高兴。
  现在的顾舜华,自然没了小时候那点小孩儿的心思,不过给佟奶奶送排骨,依然是一趟美差。
  她取了几块排骨,端给了佟奶奶屋里,佟奶奶正给老猫儿喂水,见到她,笑呵呵地让她坐下,口中笑着道:“我这老骨头真是有口服了,你爸那手艺绝了!”
  她说着话的时候,旁边老猫儿摇着尾巴伸着小舌头舔水。
  顾舜华的目光便落在了猫喝水的碗上了,那是一只半新不旧的碗,上面沾了陈年的饭痂,从顾舜华的记忆里,这只猫一直都在用这只碗喝水。
  那本书里后来提到了,这碗竟然是古董,据说还是当初皇宫里用过的,能值不少钱,在那本书里,陈璐看到了碗,认出来了,便给了佟奶奶一些钱,要买那碗,佟奶奶不愿意卖。
  谁知道后来,佟奶奶遇到了事儿,着急用钱,到底是把那只碗卖给了陈璐。
  佟奶奶遇到了什么事,书里没细说,不过顾舜华却记得那个卖碗的价格,是一百四十块钱。
  陈璐转头就把这只碗卖给了港商,卖了一万三。
  一万三,在现如今看,那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一笔钱了!
  她想提醒佟奶奶把这瓷碗收起来,不过想想,佟奶奶是知道的吧,知道这瓷碗值钱。
  她是王府里格格出来的,哪怕是经历了许多事,手底下藏着一些好东西也是有可能,这碗天天喂猫,估计也是为了这个,怕人看出来。
  自己提醒了,倒是多此一举。
  倒不如自己好好过日子,把自己日子过好了,到时候佟奶奶遇到什么事,自己才能帮衬一把,不让陈璐趁人之危,沾了佟奶奶这个大便宜。
  想着间,便和佟奶奶说了几句闲话,说起自己的打算来,佟奶奶自然是赞成:“别管好的赖的,先有个活儿干。”
  顾舜华便提起让佟奶奶帮照应着,佟奶奶自然没二话。
  回来的时候,佟奶奶给顾舜华碗里放了栗子羹:“这还是你潘爷上次给我带回来的,快拿着吧!”
  顾舜华知道佟奶奶的性子,也没客气,只是笑着说:“潘爷一直顾着您,对您可真好!”
  要说潘爷,也是有些来历的,以前他家老爷子据说是皇宫里造办处的砚工,后来清朝玩了完,便流落到了琉璃厂的笔庄里,做些修缮镌刻的买卖,潘爷自然承继了他爸的手艺,现如今在笔庄里当砚工,日子也算过得滋润。
  不过这位打小儿性子倔,也一股子大爷劲儿,没人能管得了,到现在大几十岁的人了,也没结婚,光杆一个,不上班时候就拎着鸟笼子溜鸟儿,去地坛打打拳,日子过得滋润。
  因他当年可是能打的主儿,之前大杂院遇到事儿,都是他出头,日子久了,人人都喊他一声爷儿,那就是大杂院没头衔儿的官。
  可这潘爷,对佟奶奶一向照料,过去那会儿,也有人传过,男未婚女未嫁的,可大家传来传去,当事人没个动静,这事儿也就没人提了。
  如今顾舜华这么一说,佟奶奶笑骂道:“瞧你那嘴,仔细我不让你进门!”
  顾舜华忙笑着求饶,端了栗子羹回去了,这栗子羹也是老北京特产了,是栗子粉加了红枣粉还有藕粉做成的,吃起来绵软香糯,口齿边隐隐有着栗子的清香。
  顾舜华拿回来放在一边,先给顾跃华和孩子分着吃了几个,家里也就开饭了。
  顾全福炖出来的排骨酥烂,吃起来那骨肉都仿佛要化在口中了,两个孩子吃得腮帮子都鼓着:“好吃,好吃!”
  顾舜华忍不住看看她妈:“妈,你也起来吃吧。”
  陈翠月叹了口气,终于还是爬起来:“我这人没福气啊,好不容易家里有排骨,我竟然脑壳疼。”
  不过嘴上这么说,到底还是吃了,毕竟那味儿确实香!
  吃过饭,顾舜华又和两孩子说了说,把他们带过来佟奶奶这边,这才戴上帽子出门去。
  先去了房管所,和房管所提了自己的困难:“我现在回了首都,带着两个孩子挤在娘家,根本没法住。”
  房管所一听,也是头疼:“这个我们暂时没办法解决,大批回来的知青,都没房子住呢,我们就算想帮你们解决,可去哪里变出来房子?”
  顾舜华其实也没指望房管所给自己分房子,想那种美事就是做梦了,不过她是另有打算的。
  于是她道:“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住在院子里的窝棚里,前几天下大雪,冻得脚趾头都要冻掉了,同志,就算不分房子,您看能帮我解决下眼下的困难吗?”
  房管所同志听得皱眉:“您娘家不能住?”
  顾舜华:“娘家一个哥哥,哥哥娶了嫂子马上也要回来,弟弟也得相亲结婚了,家里就十二平。”
  她一说家里的情况,房管所同志就明白了,这就是现实情况。
  当初下乡那么多知青,呼啦啦走了,呼啦啦又回来了,走的时候还是十几岁的小年轻,回来的时候二十几岁,恰好要结婚了,一下子工作需求住房需求都来了,但哪能安置那么多?所以就得挤啊,一家十几口三代挤在一间小平房里是常有的事。
  房管所同志只好说:“同志,现在就是这情况,您也努力克服下困难。”
  顾舜华听了,眼圈便红了:“同志,我自己克服下困难没什么,可我孩子才两岁多,让他们整天冻着,我没办法克服啊!我每天睡觉都给孩子盖三层被子,但他们还是喊冷。”
  房管所同志是个老爷们,四十多岁,老派人,看到女人红眼圈,也有些没招了:“那怎么办?”
  顾舜华想了想,便说:“同志,您看这样行不,我们家那窝棚,实在是没法住人,太冷了,冷得人难受,再这么下去,我怕冻死人,这万一我回城冻死了,传出去,上面也得说咱房管所工作不利是吧?”
  房管所同志吓到了:“同志,您可别乱说,有什么困难咱慢慢商量,别说死不死的。”
  顾舜华:“行,那咱不说那话,我是想着,您这边能不能批准我在院子里盖个房子,不用多大,六七平就行,够我们娘几个住,我就满足了。”
  房管所同志:“盖房子?这事可不是那么简单,材料哪来,地儿哪来?盖房子是上下嘴皮一碰说出来的吗?”
  顾舜华却早已想明白了:“房子材料的事,我自己来想办法,不需要您这里出什么力,只需要您点头让我们盖,别到时候我们盖了您要拆了,那我们就知足了。”
  她提出这个,其实是有想法的。
  因为在这个年代,大家还是可以自己搭建扩充房子的,没办法,家里人口多住不下,你能把人给挂墙上吗?只能是往外悄没声儿地扩,扩了,上面不说,大家伙就这么住着。
  再过一些年,那些私搭乱建的,其实上面也都变相承认了,等到以后拆迁,还能给一些补偿。
  顾舜华当然不指望多少年后的补偿,她现在就想着,舍了脸面,拼尽一切,在这大杂院里扒拉出一间房给孩子,好歹拥有一个属于自己遮风挡雨的地儿。
  哪怕再小,好歹头顶有片属于自己的瓦,孩子有个安生立民的地方,有一个家。
  任竞年将来再是飞黄腾达,他变了性子变了心,他再有钱,自己和孩子不必非扒着他过日子。
  房管所的同志一听,忙说:“我们不至于干那种缺德事,不过您可得想好了,院子里那么多户人家,您要盖房,别人家不乐意,吵起来,到时候我们就难办了。”
  顾舜华听这话里意思,知道差不多成了,便笑着说:“同志,要不这样吧,我去写一个申请,申请在我们大院里盖一间房,大小肯定不超过八平,我写好了后,让我们大院里每户人家给我签字,如果大家伙都签字,您这里就给我盖个章,同意让我盖,至于我怎么盖,是我自己个儿的事。”
  房管所同志想了想,又进去和里屋商量了商量,最后出来说:“您要盖房子,只要院子里同意,我们肯定管不着,但要我们盖章,没这个先例,这可不行。”
  顾舜华无奈,房管所同志也不是吃素的,警惕性高着呢,到底是没被她给绕进去,毕竟盖章了,性质就不一样了。
  她只好说:“那这样吧,到时候我请大院里都给我签名了,拿过来给您过过眼,您觉得没问题,我们就盖,也不用盖章了,可以吗?”
  房管所同志连连点头:“那咱肯定没得说!”
  顾舜华听这话,算是彻底放心了,她的房子有着落了。
  作者有话要说:  名词解释:嚼裹儿=嚼谷=生活费
  这时候房产分为好几种性质,像女主家大杂院,其实是房管所的房子。这种房子是只有居住权,不允许买卖的。不过即使这样,到了后来拆迁,依然是高额补偿分几套房子那种拆迁,甚至有些人做小买卖路边随便占一个地儿盖窝棚,只要能一直占下去,到了后来拆迁的时候也发大财了。
  具体到大栅栏的胡同,是在06年左右就风传要拆迁,但是很难,因为成本太高,回报风险太大,那个地方离某某海太近限高。当时好多人把户口疯狂往大杂院里几平的房子上迁,10平房子能有全家所有亲戚的户口,但一直没拆,一直到大概前两年,大栅栏胡同才终于拆迁了(我为什么很清楚因为我有个亲戚就住大力胡同)
  除了房管所的房子,还有其它几种性质的,比如解放前私人拥有地契的,解放后换了新地契,这种可以买卖,是永久产权的,也有后面单位分配的,单位分配的归属权开始属于单位,后来房改房交少量钱财归私人所有了。
  那种四合院私产小房子曾经一度很便宜,我记得2010年左右,当时也就一百万出头一个10平小屋,而且不限购(这种不属于商品房性质),还带很好的学区。当然后来很贵了,翻了几倍,北京曾经一度炒得很热的“过道学区房”就是这种析产出来的。
  后面我们女主会买四合院的!!
  第17章 电话粥
  顾舜华离开了房管所,心情格外愉快。
  其实她回来后,就发现路边有低矮的棚子,开始还纳闷,后来才明白,这是简易的地震棚。
  几年前唐山大地震,首都也受到了影响,当时她给家里发电报问起来,说是他们院子里有一道墙也出现了裂痕,好在没出什么大事。
  不过被这么一吓唬,大街小巷都搭了简易地震棚,他们大杂院也不例外,各家都挑地儿搭了,这两年,大家不再想地震这个事了,有的地震棚就拆了,不过她家的还没拆,就在她家和苏建平家之间的空地,现在主要用于堆放杂物,有她家的,也有苏家的一些零碎。
  她观察过,那块地是很小的一块,虽不是什么规整形状,但好歹是那么一小块地儿,挤一挤的话,大约摸能盖出来六平的小屋。
  她早已经把大杂院里各家的性情都咂摸了一遍,大家伙都是好心人,她现在日子过得艰难,她说说难处,大家应该没有不同意的。
  毕竟那块地本来就是自己家搭了防震棚的,别人也没法用,她如果盖成房子,没妨碍着别个,主要就是妨碍了苏家。
  其实苏家现在也惦记着这块地,想盖房子,从原书中提到的一些线索来看,他们这几个月就会提这事儿,提了后,大家也都没意见,自己爸妈虽然有些不高兴,但也不好说什么,于是苏家便把自己家的简易防震棚拆了,在原地盖了房子,那块地后来就算是他们家的了。
  顾舜华决定,先下手为强。
  苏家自然会反对的,但是她也不指望着好声好气解决问题了,先把苏建平带着靴子的事说出来,他们要面儿的人,可能就会同意,万一不同意呢,那就只好武斗了。
  顾舜华早把这事翻来覆去想明白了,对她来说,最大的阻碍就是房管所,房管所没意见,她先和大家说好了,冬天积攒着材料往上面堆,占住那块地皮,等明年开春就可以盖房子。
  她又坐公交车,过去了知青办,提起来自己工作的事,孙主任一看她就犯愁,实在是怕了她了。
  提起工作来,孙主任让她填一个表进行登记,登记了后就能排着,排到工作就给发通知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