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都市>第二钢琴协奏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_第90章

第二钢琴协奏曲_第90章

  第一百一十章
  学生们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刚才所讲的内容,更多的是从音乐艺术的角度提出的更为宏观的问题,或是在学习和练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从每天练琴的时间到如何克服创作瓶颈,问什么的都有。由于这是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在场的媒体只是上前拍了些照片,并没有加入提问的行列。但媒体关心的某些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于是在几轮问答后,就有同学问秦海鸥将来有何打算、是否还会继续演出。
  秦海鸥的回答是肯定的,不过并没有透露具体的日程安排。除了在舞台表演的时刻,他极少会给人距离感,这时话题突然由答疑解惑转到他自己身上,学生们无甚顾忌,很快就有人提出一个敏感的问题:“去年你为什么突然就停止了演出,现在又为什么决定要复出了呢?”
  这个问题一问出口,不仅秦海鸥沉默了一下,全场也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所有人也都知道这个问题实在太过敏感。在座的师生们有的惊讶,有的观望,有的期待,有的则认为在讲座上问这样的问题不合时宜,便向提问的学生投去不满的目光。但记者们的反应只有两种,一种是兴致勃勃等着秦海鸥回答,一种则是认为问了也是白问,毕竟这个问题早已不知被多少媒体直接或间接地问过,却只能得到于豆豆一个极其官方的简略回答,秦海鸥今天出现在这里,不可能对此毫无准备。
  事实上,于豆豆此前确实叮嘱过秦海鸥,就连谭硕也被迫记下了一些“小纸条”以防万一。这时于豆豆注视着台上的秦海鸥,等待他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回答这个问题,但后者在短暂的沉默后,竟突然露出几分释然的神色。于豆豆心头一紧,顿时有了不好的预感,她想她大概猜到了秦海鸥要做什么,但一切都太晚了,她已经拦不住了。
  秦海鸥拿起话筒凑到嘴边,顿了顿,平静地扫视台下。他的目光清透而安定,台下的人们被他这一眼扫过,不由都屏息凝神。只听他坦然说道:“去年我突然停止演出,是因为我在演出期间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此言一出,台下一片哗然,从学生老师到媒体记者,无不被他的回答惊得目瞪口呆。今天到场的人或多或少都关注过秦海鸥复出的消息,其中有一部分还到过音乐会的现场,现在猛然听到这个答案,所有人都意识到与于豆豆的“官方解释”相比,秦海鸥所说的才是实情。但这并不是最令他们震惊的,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秦海鸥当初的离开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而他竟然在今天的讲座上亲口公开了这个秘密。这句话本身所包含的信息量和秦海鸥出人意料的坦率态度,让拥挤的演奏厅内炸开了锅。在场的记者们更是激动不已,暗叹今天是来对了,本来只是抱着侥幸心理走这一趟,没想到竟能从秦海鸥本人的口中听到如此惊人的内幕。
  于豆豆坐在最前排靠近钢琴的一侧,把身后的骚动听得清清楚楚,惊吓之余免不了一阵头疼。王一夫与她隔着好几个座位,此刻看不见他的表情,但料想老人家的心头也不可能平静。于豆豆万万没想到秦海鸥会不按套路出牌,这在过去是从来不曾有过的,此前与他沟通时也不见他对事先准备好的回答方式有何异议,可见他也是刚刚才临时决定说出实情。虽然这件事的严重程度到底不能与音乐会当天那地狱般的三分钟相比,但也足以令于豆豆焦急悬心。现在秦海鸥的言行已完全不在掌握之中,何况话已出口,覆水难收,他接下来还会说些什么,台下又会是怎样的反应,于豆豆除了暗自着急、忍耐观望,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她下意识地看了看秦海鸥侧后方的谭硕,却见谭硕只是略微诧异地瞥了一眼秦海鸥的后脑勺,转瞬就恢复了平静,神色和姿态都非常放松,似乎在等着秦海鸥说下去。于豆豆这才稍稍安心。与此同时,场内也重新安静下来,人们期待着从秦海鸥口中听到更详细的解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秦海鸥不动声色,待台下彻底安静了,才又从容地开始讲话——从最初发现自己的紧张状态,到情况恶化以致决定退出舞台,再到与谭硕相遇后,两人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直到最终在音乐会上彻底克服障碍,思路清晰,言语简明,讲述和分析都客观而冷静,就如同医生在讲解病例,将病征、病因、治疗方案和治疗结果逐一陈列以供他人参考。台下的师生们个个听得专注无比,尤其是演奏专业的学生,他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临场紧张,只是各人程度不同,他们没想到像秦海鸥这样的顶级演奏家也会被同样的问题困扰,甚至严重到如此地步。现在秦海鸥将自己的问题当众剖开,却令台下的学生们如醍醐灌顶,他们终于意识到,秦海鸥与他们分享的是一份多么来之不易的珍贵经验。这位功成名就的演奏家早已成为他们仰望的对象,时至今日他重返乐坛,光芒也已经无人能及,如果他不说出来,他所经历的这段挫败与痛苦便永远不会为公众知晓。可是现在,他就在他们面前淡然地讲述这一切,单是这份勇气,就不能不让人敬佩。
  秦海鸥将这过程讲完,最后说道:“这一年多的时间让我真正看清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其实越简单的道理往往越容易被人忽略,”他此前一直表现得很平静,但话至此处,言语眼神中就仿佛有了热度,每一个字都直烙进人的心里,“创作也好,演奏也好,归根到底都是对音乐的创造,都需要接受音乐的指引。如果不想在这条路上迷失,就永远不要停止对音乐的渴望和追求。”
  他说完后,台下仍然一片安静,就连主持的老师也听得入神,全然没有意识到他已经讲完了。秦海鸥见状,笑了笑说道:“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吧,谢谢大家。”说着便转身要把话筒放到一旁。但就在这时,台下终于有人如梦初醒般地鼓起掌来,这几声掌声犹如溅入油锅的火星,刹时引燃了整个音乐厅,只见全场沸腾,声势如潮,学生们从座位上、从地上,边鼓掌边跳起来,掌声叫声响成一片。
  于豆豆这时已彻底平复心情,开始考虑应对媒体的后续安排——其实并没有太多需要考虑的,原本是她多虑了。秦海鸥虽是临时决断,却绝非任性妄为,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秦海鸥了。于豆豆觉得自己心里松了一块,肩上也轻松了许多,她探头去看王一夫,后者正低声和杨其声说着什么,满面都是欣慰之色。
  这时只听主持老师宣布:“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谁知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台下的学生们就已经按捺不住地朝舞台涌来,一些动作快的已经蹭到了台上,大家很快把秦海鸥和谭硕团团围住,有继续追问问题的,有请求合影或签名留念的,那些记者反而被挤到后面无法上前,只能在台下摇头苦笑。
  秦海鸥对这类场面早已习惯,学生们的请求他一般不会拒绝。他一面回答问题一面签名,同时还要兼顾合影,百忙之中甚至还抽空瞧了瞧谭硕的情况。可谭硕就远不如他这般从容了,一边和学生说着话,一边就往钢琴后面缩,却被一群作曲系的学生揪着不放,只管一口一个“谭老师”地叫。秦海鸥看着有趣,就没过去替他解围,两个人在台上被堵了半个多小时,才在老师们的帮助下离开音乐厅。
  尾声
  又是一个旅游淡季。龙津镇繁忙的街巷渐渐清寂下来。一场小雨过后,整个镇子浸润在幽凉的潮气中,湿漉漉的屋瓦和石板路在烟青色的天空下泛着水光,总算透出些入冬后的寒意。
  谭硕猫着腰,伏在靠近店门的一张桌上,借着外面的天光聚精会神地粘补一份旧谱子。这谱子是他大学时从学校的图书馆借来的,封皮上的馆藏印章已经旧得发暗了,当初夹在一堆乱糟糟的书谱中被他带走,这些年也没怎么看过,前两天偶然找出来,一翻开就哗啦啦往下掉页。他盯着封皮上的暗红章子看了看,把那些书页收拾起来,横竖店里客人稀少,就想趁着看店的时候把它补一补,待下次回校时还给图书馆。
  凡是干作曲这行的,无论到了哪里,写了些什么,总与从前的母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好比出来行走江湖的人总会自动带上师门派别的背景属性。但谭硕却是个例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都犹如断了线的风筝在外飘荡,与业界毫无瓜葛。这条线原本不会有被接上的一天,可秦海鸥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复出音乐会后,学校不仅为谭硕补办了毕业证和校友证,作曲系也时常和他联系,或请他参加学校的活动,或请他回校给学生们开讲座,其缘由和用意不难猜测——他先是在音乐会上一鸣惊人,而后又在那次公开讲座上让师生们受益良多,作曲系自然不肯再放任这样的宝贵资源流落在外,加上当时校方正被孙辰的学术造假事件弄得焦头烂额,谭硕的出现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一件可喜的事。
  谭硕如今没了心结,对母校的邀请并不抗拒,有时也会应承下来。但此外还有更多找上门来的方方面面,他懒于应付,便都交给于豆豆打理。这安排原是秦海鸥提议的,他知道谭硕闲散惯了,无心名利,只喜欢安安静静地写东西,即使已经回到了这个圈子,也仍然属于不合群的另类,而且谭硕也确实需要有人替他打理除创作之外的其他活动,于是秦海鸥就让于豆豆兼任谭硕的经纪人。谭硕对此自然没有意见,于豆豆也认为由自己接手才是对相关各方最有利的,事情便这么定了下来。不过,于豆豆发现自己终究低估了这个米粉店的小老板,还是在秦海鸥的巡演开始之后。
  由于作品的影响随着巡演扩散开去,人们对这位陌生的作曲家表现出了超乎预料的热情和兴趣。不久后于豆豆就陆续收到来自各方的委约,她起初还担心谭硕写不过来,谁知谭硕竟像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一堆从未发表过的作品,根据各方的委约要求对号入座,再做一些相应的修改,很快就完成了一批。那些找不到现成作品可以使用的委约,他再写新的。于是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除了秦海鸥委约的钢琴协奏曲,谭硕的其他作品也以惊人的频率不断上演,作品的体裁非常多样,质量也很有保障。人们这才意识到,谭硕根本不是什么作曲界的新人,而是一座深埋多年重见天日的矿藏,由于攒下的资源太多,一时半刻挖掘不完,才使得已经挖出来的部分呈现一种遍地开花的态势。如此成熟而深厚的积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刚刚崭露头角的新人可以做到的,现在突然爆发出来,不仅令业界瞠目结舌,就连于豆豆也措手不及,导致有一阵子她花在谭硕作品上的时间,竟比花在秦海鸥演出上的还要多。
  此外,《归来》作为一部优秀的钢琴作品,很快引起了钢琴界的广泛关注。一些钢琴家辗转找到于豆豆,希望能得到作曲家的许可演奏这个作品。他们本以为这件事情不会那么顺利,多是抱着试试的心理,毕竟这是秦海鸥委约的作品,秦海鸥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让它成功首演,又带它到各处巡演,如果秦海鸥想要将作品“垄断”一段时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委约双方十分常见的一种协议。但他们没想到的是秦海鸥对此竟没有任何限制,不仅如此,见到别的钢琴家有意演奏这个作品,他似乎比自己演奏了还要高兴。
  对于秦海鸥的这种态度,于豆豆最初是有异议的,早在拟订与谭硕的委约合同的时候,她就考虑过这类的垄断条款,但当时秦海鸥坚决反对,不等谭硕看到合同,就先作主把这些条款删去了。后来于豆豆正式接手打理谭硕的作品,考虑到谭硕的作品还有很多,便又特意就《归来》的问题征求了谭硕的意见,问他可否把这个作品的授权暂且先压一压,留给秦海鸥独家演奏一段时间。
  谭硕从没想过这个问题竟然还会成为一个问题,他的心思很简单,这个作品本来就是写给秦海鸥的,秦海鸥想怎么演都可以,让不让别人演都没有关系,他不会干预。于豆豆见他不介意,就打算按自己的思路去办,却不料秦海鸥还是反对。秦海鸥好不容易等到这一天,谭硕的作品受欢迎就是他最想看到的结果,说什么也不肯因为自己的缘故阻碍作品的传播。他怪于豆豆把这件事向谭硕挑明了,顺带把谭硕也批评了一通,说他对自己的作品太不上心。谭硕觉得于豆豆没有做错,又不愿违了秦海鸥的心意,索性躲起来不吱声。这下子于豆豆更拧不过秦海鸥,最后只好作罢,对那些前来询问的钢琴家都予以积极的回应。
  此后不久,别的钢琴家也开始演奏《归来》,但他们发现谭硕最初写给秦海鸥的第三乐章实在太难了,如果按照秦海鸥首演的版本去演奏,他们不仅觉得吃力,还会承担更大的演出风险,因此许多钢琴家为了保险起见,就选择了谭硕修改后的那个较为简单的版本演奏。于是,舞台上从此出现了两个版本的《归来》:一是多数钢琴家所选择的普通版,另一个则是超高难度的“海鸥版”,也常被人调侃为“变态版”,后者除了秦海鸥之外极少有人能挑战成功,久而久之便成为了衡量职业钢琴家技术水平的一个新标杆。
  然而,不管外界如何沸腾,谭硕的生活总体来说还是宁静和惬意的,较之从前并没有太多改变。《归来》首次巡演时他应秦海鸥的邀请观看了海外首演,顺便玩了一趟。回来后住处和作息一切照旧,淡季也还是老样子,独自留守店里,如果需要写东西,就干脆关了店不出门,只在旺季时才把米粉店交给阿毛和新雇的伙计张罗。这让他有更多时间四处采风,也方便于豆豆为他安排一些重要的音乐节和业界活动。闲暇时,他也会找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会听一听,偶尔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吕立秋或陈诉的音乐会上,让两人很是惊喜。在旁人看来,谭硕对业内的人情应酬和利益牵扯总是能躲就躲,但他对吕立秋和陈诉却十分友好亲近,对秦海鸥就更不用说,因此当其他人请不动谭硕的时候,他们就拐着弯地从这三人入手,只可惜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秦海鸥的音乐会结束后,龙津众人又回到古镇上,继续过着各自的日子。柳阳不舍得将秦海鸥弹过的钢琴再搬出来给别人用,便买了一台新琴放在店里;现在她再也不用为秦海鸥的演出票烦恼了,至于秦海鸥新灌的唱片,她更是从本人那里收了个齐全。赵非把音乐会的海报贴在照相馆的墙上,又把海报采用的那张照片放大了挂在旁边,凡有客人上门,总要先向其炫耀一番。曹楠表面上对赵非的做法很是不屑,可背地里却偷偷向谭硕要了一页作废的手稿,用一个精致的框子裱起来后摆在店里,还贴上了“非卖品”的标签,后来被赵非发现,反过来笑了他很久。更远的大山里,寨中的阿姐阿妹们对当初那位跳错水潭的俊俏阿哥念念不忘,小黑每次回家都要被缠着追问,不胜其扰,最后还是谭硕为他支了个狠招,说阿哥已经娶了媳妇还有了三个娃,这才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纳兰锦的茶园收获后,她曾到米粉店来给谭硕送新摘的茶叶。两人聊到秦海鸥的近况时,谭硕才得知原来复出音乐会的当天纳兰锦也在现场。她没有告诉任何人,独自来看过后又悄悄地离开了。谭硕问她将来有何打算,纳兰锦笑笑说大家各自有自己的路要走,现在这样就很好,如果秦海鸥再来龙津镇,那时再请他喝她种的茶吧。
  谭硕知道纳兰锦已经把当初那件事看得淡了,但日子一天天过去,秦海鸥还是没有到龙津镇来。他太忙了。自打和于豆豆的接触多起来后,谭硕才知道秦海鸥在正常的情况下原来是如此的忙碌。不过好在再怎么忙,他们也能在一些共同参加的活动或者音乐会上见到,每当这时,两人都会尽可能抽出时间来好好叙上一叙,因为仅仅是音乐这一个话题,他们就有说不完的话。
  谭硕埋头粘补着陈旧的谱页,脑子里也渐渐放空了。最近他在创作新的作品,却卡在紧要处,这种动手的活计对他来说反倒是一种调剂,可以让头脑得到放松和休息。他磨磨蹭蹭地粘好一页,探手去拿胶纸,却见桌面突然暗了,有人走进店来,站在桌前挡了他的光。
  谭硕直起身来,抬头就看见一个熟悉的人,双手插在大衣兜里,风尘仆仆的,显然是刚刚放下行李就赶了过来。但此刻对方却没有在看他,而是扭头打量着一旁才换上没两天的淡季菜单,看样子是有点饿了。
  这一幕在谭硕看来实在眼熟,还没来得及问问对方怎么要来也不先打招呼,就被激发了店老板的本能。
  “来碗米粉呗?”
  (全文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