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为人民服务[快穿]> 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260节

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260节

  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她没打扰他们,对方也没传来任何消息。
  好像彼此都不存在一样。
  田蓝好奇:“他们给我寄啥了?是不是上海的点心啊?那该早点寄,这会儿天都热,千万别坏了。”
  事实证明,她的想法一点格调都没有,光知道吃。
  原身的家人还是很有讲究的,给她寄了一大堆书,真的是一大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总共17本,分量十足。
  田蓝挑挑眉毛,调侃了一句陈立恒:“哎呦,好像我的人缘比你好哎,好歹我这边还有人给我寄学习资料。”
  虽然高考预考都结束了,7月7号她就要正式走入考场,现在才收到十几本书,不知道是喜还是悲。
  陈立恒挑了挑眉毛,语气难掩小傲娇:“巧了,我刚好也收到了,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编写的资料。”
  嘿!真是绝了。
  1980年,全国各地的教材都还没实现统一呢。高考学习资料极度匮乏。各个学校都是依靠各自的老师动手刻蜡纸油印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学校之间还彼此提防。
  这种情况下,全国最有名的高考复习资料,就是陈立恒收到的那一套,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编写的。
  最受欢迎的教材,就是田蓝收到的那17本书,一套要17块钱呢,在现在,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因为太受欢迎,市面上一本难求,你掏钱也买不到。
  田蓝和陈立恒对视一眼,照这么看,他俩今晚要是早早睡觉都成了罪过啊。
  第134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
  田蓝和陈立恒快速将17本书和高考复习资料翻了一遍, 便然后当机立断开始分配给同学们。
  在学习资料如此匮乏的现在,他俩的行为相当于高考前给大家开了外挂。
  经过预考的筛选,整个向阳公社留下来可以参加高考的人只有54位, 刚好凑成一个班。
  大家看着发到自己面前的高考复习资料,眼睛都直了。
  哪个不晓得高考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哪个不是想方设法提防自己身边的同学, 生怕别人考得比自己高?
  哪有他俩这样的?大公无私的都过分了。
  因为信息来源匮乏,向阳公社本地的考生还不知道上海17本和北京海淀区的资料意味着什么,少数几位通过预考的留守知青却知道这相当于通关法宝。
  即便回到大城市的人, 想找这些也难的很。
  他俩就这样大剌剌地拿了出来, 半点不藏私地跟大家分享, 夸一声活雷锋都不足为过。
  有个男知青还过来拍陈立恒的肩膀, 满脸诚恳:“老九我记住了, 以后要是还推荐上大学,我肯定头一个选你。”
  太够意思了, 就没见过这么大气的人。
  田蓝看着大家, 一本正经地询问他们的意思:“你们觉得是个人拿着资料自己看, 然后彼此交换,还是直接将资料刻蜡纸, 油印出来分给每个同学?”
  众人下意识地交换眼神,开始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如果刻蜡纸的话,这么多资料, 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可如果自己看,然后再彼此分享的话, 又不是说他们看了就能完全记住,后面再需要看前面的资料时, 别人也在看, 那该怎么办?
  一个长痛, 一个短痛,偏偏距离高考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这到底算长还是短呢?他们又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有人小声抱怨道:“你们应该早点把资料拿出来的。”
  话音一落,其他人都对他怒目相向。
  做个人吧,人家的资料,能拿给你看,你就该谢天谢地了。
  那人吓得脖子一缩,下意识的为自己辩白:“我的意思是早点拿出来,所有同学都能看到,说不定大家都能通过预考呢。”
  田蓝点头:“有道理,不过有两点我要强调,一个是这资料是我们昨天才刚刚收到的,我们不比你们早复习。事实上,在此之前,我们都干了些什么,想必你们也清楚。另一个就是我得强调一件事,也许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上大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条条大道通罗马。高考是一个筛选的过程,不是说落选的就是失败者,它只是通过这种方式给你做一个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大家拥有的资料都很少,反而是种幸运,它能够筛选出天然适合干这个的人。”
  众人被她的话给绕晕了,照她这么说,这些资料反而成了灾难?
  田蓝摇头:“我的意思是,事已至此,再抱怨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之所以把这些资料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是因为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尽可能和别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当然,如果你觉得太晚了,你可以退出,没有谁会强迫你。”
  那男生面红耳赤,再也不敢吭声。
  陈立恒追问了一句:“现在,请尽快作出选择,是各自为政,还是大家都刻写蜡纸,共同分享?”
  教室里发出闹哄哄的声音,众人还是犹豫不决。就连秀秀和英子都茫然地瞪大眼睛,似乎不知所措。
  没想到头一个站出来的人居然是方秀英,这位面容清奇神色疲惫的少妇声音低沉:“刻蜡纸吧,我这边还有点资料,我愿意拿出来跟大家一块分享。”
  教室里发出哗然声。
  别看方秀英到今天都没能回城,可大家都知道彼此的底细啊。她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很有名的大学的教授。她拿到手的资料,肯定是最好的那种。
  她居然也拿出来给大家用?
  平常真没瞧出来她是这么大方的人。
  方秀英面无表情,目光平静地看着田蓝:“你说的没错,如果注定了我不适合大学,那么我就是藏私也没有任何意义。大家还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吧。”
  有她响应,教室里陆陆续续响起好几个声音。
  有人擅长数学,说自己做了一点总结,愿意把笔记借给大家看。
  有人擅长物理,表示对于电路图,他还有点心得,如果有同学感兴趣,大家可以共同探讨。
  大家七嘴八舌,居然一下子又多出了七八本资料。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都刻蜡纸的话,光凭他们,时间根本不够用。
  田蓝微微笑:“我有个提议,让高一的同学帮我们一块抄,今年他们也要高考,今年就应该进入状态了。”
  1980年,全国中小学教育实行的还是九年一贯制,高中只上两年。起码现在还没听到消息高中要恢复三年。
  大家点头,感觉这事儿靠谱,也算是提前给后辈开小灶了。
  田蓝继续往下说:“当然,这些资料不可能免费给大家。你们可以看看书本跟资料的价格。刻蜡纸是不是要钱?找高一的学生帮忙,是不是得给人家工钱?这些都是成本,这钱谁出?”
  众人面面相觑,开始在心里犯愁。上海17本就要17块钱,加上海淀区的资料和大家分享的笔记总结,那起码得三四十块。
  从准备高考开始,他们就已经脱产学习,哪儿来的收入呢?
  有人想回家问爹妈要,又不好意思开口。农村供个孩子上高中本身就相当不容易。如果再要钱的话,简直没脸。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持续保持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并不清楚在他们挥汗如雨埋头苦读的时候,他们家里人也没闲着,都吭哧吭哧跟着熬糖挣钱了。
  三四十块钱是不少,但他们家里应该都能掏出来。
  田蓝当然不可能提醒大家,她还要就此做文章呢。
  “我们商量了下,我们也不指望靠这个挣钱,但总不能赔本。这样的,我们薄利多销,把油印出来的资料赊出去。大家订个契约,等高考结束后,不管考得好与坏,好好给公社好好干上起码一个月的活,算是抵了资料的钱。”
  众人这才如释重负,赶紧点头答应。
  等到点完头之后,盲生突然发现了华点。
  狗屁的高一呀。他们学校根本就没有高一。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1978年恢复中考。从1979年也就是去年开始,决定撤掉公社高中,他们学校高中部就不再招生了。明天的高一直接升为高二,成了最后一批孤军。
  现在,他们上哪儿找高一学生去?
  不找高中生找初中生的话,人家现在正准备中考呢,谁有心思管你这一茬?
  大家伙儿开始焦灼。
  有人提议将没通过预考的同学也喊过来一块儿刻蜡纸,其他人立刻否决:“你想挨揍吗?”
  人家伤口还在滴血呢,你就往人伤口上撒盐,不是缺德是什么?
  先开始说话的人不服气:“那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想复读呢?”
  反驳的人不假思索:“没听兰花花说吗?又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上大学。”
  人家兰花花一天到晚东奔西跑,忙着干活,照样能考全市第二。这说明啥?说明学习这种事情真的要看天赋。
  眼看两边要吵起来,陈立恒敲敲桌子,提醒大家:“7月份就高考了,我们没时间耽误。”
  大家焦灼不已,干脆直接开口问:“那你们讲到底要怎么办?”
  “很简单啊。”田蓝笑道,“大家一块儿刻蜡纸。要撤掉高中部的,不仅是我们向阳公社。我们旁边的红星公社,还有高岗公社都没了高中部,大家同样是孤军,连老师都不够用。不如这样,我们集中起来,大家一块刻蜡纸一块学习,这样还能共同进步。”
  教室里沸腾了,好些人悲愤起来。
  兰花花,你不能大方成这样。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么宝贵的资料,你怎么能拿出去给别人用呢?
  田蓝吐槽:“我们这资料还是从上海和北京拿过来的呢,不分享难不成独享?大方点儿,连隔壁公社中学的人都害怕,我们还考个屁呀!我们是跟全省考生坐在一起竞争!”
  还有人想辩驳,方秀英不耐烦了,皱着眉毛道:“想这么多干什么?去年全县有几个人考上大学了?”
  众人都默然,不好意思再开口了。
  方秀英催促道:“我们动作都快点吧,高考没几天了。”
  田蓝和陈立恒也不耽误,他们找了校长说这事儿。
  从校长的私心来说,他当然不希望其他学校的学生分享他们找出来的资料。可这两个知青说的也没错,这三所注定要消失的高中,连老师都凑不出来几个人,如果再不抱团取暖的话,估计高考得剃光头。
  毕竟即便他俩考上了,事实上跟公社高中也没啥关系。
  校长拿出了魄力,直接点头:“好,我去联系他们,今天就给我说法。”
  事实上,何止是说法呀,那就是立即行动。
  校长上午跟他们打了包票,到了傍晚,浩浩荡荡的学生就冲到了向阳公社中学。
  之所以选择跑过来,一是因为向阳公社中学有礼堂,二就是向阳公社有钱呗。在这里,物资丰富,大家各方面都方便些。
  住宿问题也不用愁,空出来的教室是干啥用的?桌子板凳拼在一起,那就是现成的床。
  谁也没觉得辛苦,因为大家都这样。
  红星公社和高岗公社的预考情况比向阳公社还惨烈,因为后者好歹还有个全面手唐老师多少还能支撑大局。
  那两所中学的老师都走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老师根本没能力搞定所有学科,他们基本处于自学状态。
  在这种惨烈的状况下,还能凑出60位通过预考的考生,只能说明一件事儿,人家的自学能力的确强。
  现在,给他们老师又给他们资料,大家还啰嗦什么呀?赶紧埋头刻蜡纸呗。
  多耽误一天,都是浪费自己的生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