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其他>早安!三国打工人> 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500节

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500节

  冀州的使者到达鄄城,并且出发已在路上的消息传到成阳时,引起了军中一阵骚动。
  不需要城中豪强有什么态度,军中有许多兖州士人,他们在得到曹操的允许后,自发地开始安排人手清扫县府到城门口的这条路。
  这座城是很破败的,毕竟它从未得到过这样的殊荣,接待过这许多大人物。土城的城墙确实修补过,但所用泥土的颜色并不一致,那不到两丈高的城墙远看就像打了许多补丁似的。
  城外有田,但已经荒了许多,但那些搭在田边的窝棚并未被废弃,还有不知道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流民住在里面。
  当兖州军出城清扫土路,顺便将城下也修整一番时,那些流民立刻神情仓惶地从窝棚里逃了出来。他们奋力地从里面拖拽出一样样称不上家当的家当,比如一条席子,比如两个陶罐,比如装了些萝卜的藤筐,比如一个病重的孩子。
  还没有下雪,天气也不算非常冷,但当那些衣衫褴褛的人哭泣着,离开最后一个可以容身的居所,来到这片荒野上时,万物仿佛都已经死去。
  但兵卒无暇多看他们一眼,他们得赶紧将那些破旧的、残缺的、不体面的东西拆掉,装在车上,再扔进烈火里,焚烧殆尽。
  他们整修这条土路的行动是很利落的,烧光那些破烂就更加利落。
  火光映着一张张脸,那上面多半有疤,有些还有伤,其中倒霉的几个不仅有伤,还破了相,火光跳动的映照下,看起来就更吓人了些。
  但他们胸腔里的心还在蓬勃地跳动,他们还有一个美梦即将实现——比起过去,得胜归来的那些日子,这个未来算不上美好,但对现在的他们而言,那已经称得上美梦。
  他们已经很久没打过胜仗,他们的妻儿也很久没得到过丰足的犒赏,他们又累又饿,疲惫不堪,打顺风仗时的雄心壮志已经不在了,保卫家园的豪情也消耗光了。
  现在的兖州兵心里只想着一件事,就是等他们到了东郡,主公分给他们的田地能不能离黄河近一点啊?
  离家近一点,家里的老人孩子也能走得动,只要两辆板车,到了河边再花百十个钱租一条船,就能将妻儿老小接过来团聚。
  听说袁公家大业大,很是豪富哇!咱们主公与他关系那样亲厚,必定也不会薄待了咱们……
  士兵们就这样一边注视着火焰,一边畅想他们美好的未来。
  那些哭泣的流民渐渐走远了,消失在了荒野的边缘,谁也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能去哪里,除了城楼上居高临下注视着这一幕的曹操之外,似乎没人在意他们。
  有士兵铲了一锹土,将那些烧尽的渣滓埋了起来。
  于是他们最后一丝痕迹也消失了,就像从未来过这里一样。
  “你可曾听说过吗?陆廉当初到平原城时,便是那幅模样。”
  刘晔有些困惑地皱起眉,看向他的明公。
  他好像心思并不在鄄城上,他的目光也不在鄄城的方向上。
  这个中年人扶着剑,将目光向西,越过了那片水泽密布的土地,继续向西而望。
  刘晔便悟了,“明公是在望向陈留?据说陆廉被困在那里,不得寸进……”
  “嗯,许子远还是有些本事的。”
  “全仗袁本初家大业大,”刘晔嗤之以鼻,“算什么本事?”
  曹操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要这么说,刘备一个织席贩履的田舍翁,能到今天的地步,算不算本事呢?”
  这位刘氏宗亲还是很不服气,“全赖麾下有几员猛将罢了!”
  这样的话没什么意义,而且也不是刘晔平时的水平,但落魄至今,这位心高气傲的文士自然也就憋不住牢骚话了。曹操听了,又将目光移回来。
  “我与陆廉相识,远比他早。”
  他的记忆力特别好,尤其是年轻时的事,总是不容易忘记的。
  因此那个少年虽然容貌有点模糊,但那身破衣服,手里牢牢抓着的几条牵猪绳,还有那个上下打量他身高的眼神,曹操都还是有印象的。
  ……尤其是那个眼神,说不上怎么回事,反正回忆起来讨厌得紧。
  曹操还没有老,因此一路上经历许多波折困苦,也从来没有为什么事后悔过,更不曾幻想“如果能回到那一天,我是不是能将陆廉收入麾下”之类。
  那是已经对命运无能为力,因此只能靠回忆和幻想来度日的老人才会有的想法,他的目光笔直,与他的心志一样坚定,只会看着前方。
  但在这个姿态恭谦地等待夺他的家业,逼死他的子房的使者到来的短暂空暇里,曹操的确这样恍惚地出了一会儿神。
  虽与他自小相识,但比起会向世家退让的本初,他在内心倒是更赞赏刘备这班人多一些。
  田舍翁又如何?杀猪贩肉的黔首又如何?这样的人能干出这番事业,岂不更有一股英雄气!
  他确实是败了一阵,但要不了多久,他总能讨回来的!
  城下忽有骑兵跑了过来。
  “主公!使者已在五里之外!”
  有旗帜,有甲士,有军中从上到下的军官,还有乌压压一群豪强和士人,都跑到了城门外。
  他们换上了一身干净崭新的衣服,又整了整头冠,再不自然地将穿了木屐的脚在地面上挪动挪动。
  他们每一个人的神情和姿态都有些细小的差别,但总体来说都是一样的紧张又期待。
  甚至在使者临近时,连为首的曹孟德都不自然地扶了一下剑柄。
  来的不是许攸,而是一个很陌生的面孔,下马时被曹操上前扶了一把,那人不自然地躲了一下。
  后面的人立刻开始互相使起了眼色。
  但这位使者言辞间又非常客气,“在下今日为曹公,亦为众将军而来!”
  他从身后的随从手里接过了一个袋子,轻轻地晃了一下。
  里面发出了一阵细微的,金属碰撞的声音。
  “曹公精忠大义,讨逆至今,我主亦有匡扶汉室,誓清中原之志,今特为诸位表奏天子——”
  那些世家的神情一下子就变得谄媚了!
  军中大小一下子也都放松下来,神情雀跃了!
  那袋子里装的,必定是各种郡守将军的金印!袁公竟然连这个都准备好了!
  不错!他们讨逆这般辛苦,袁公不曾施以援手,又占了他们的鄄城!本来就该稍作弥补的!
  天子在下邳,封赐是不可能真从天子那里下来的,但各路诸侯早就习惯了这个表奏路数,文书肯定是要送给天子一份,至于朝廷什么反应大家就不管了,至今青州还有两个刺史在,也没谁不习惯的。
  曹操的脸上也露出了十分爽朗的笑容。
  “我与本初自幼交好,几十年的情谊,当初若不是本初施以援手,我如何能胜吕布?”他笑道,“今日复又欠下他这样大的一个人情了!”
  听起来带点自嘲,但后面的人又是一阵交头接耳,这分明是炫耀哪!
  东郡太守之职,想也不用想,必定在他手里了!
  这样破落的小城,酒宴原本是没什么可准备的。
  但不仅有城内的世家,附近的豪强听闻了,也特地跑过来殷勤地送酒送肉,竟然整治出颇为丰盛的席面。
  谁不知道曹公去了冀州,必为袁公心腹呢?这天下看起来不是刘备就是袁绍的了,大家既然不想惹袁绍,自然也不想惹他身边的人啊!况且这些年里,兖州的世家豪强们都为曹公尽心尽力过,那怎么也能套个近乎,谋点好处吧?
  他们就是这样一盏酒接一盏酒的敬。他们敬曹公,也敬那位使者,曹公麾下的武将也是如此,敬主公,也敬那位冀州来的使者。
  杯觥交错,烈火烹油,因此没人注意到谋士们敬酒时的细微差别。
  他们不敬主公的酒,只敬那位使者,殷勤举杯,频频劝酒。
  尤其是在有仆役自外而入,悄悄对曹公耳语几句后,这些人劝酒就劝得更殷勤了。
  但这没有任何异常之处——自曹操往下,人人担惊受怕了许久,趁着今日酒宴敞开胸怀痛饮,一抒胸中郁气,这真是再正常不过的。
  宾客们东倒西歪在地上,还要搀扶着去后院安置,扶远了都能猛然听到一声呕,真正是喝得醉醺醺的,因此被劝酒劝得最多的那位使者自然也人事不省,瘫在席子上起了鼾声。
  太阳落山了,外面起了风。
  仆役将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
  大厅里只剩下了寥寥数人,神志清明,目光炯炯。
  曹操端起手边那只黑漆兽纹觚,向自己的“君幸饮”里倒了一点酒,喝了一口后,将酒盏放下。
  他看了一眼下首处的仆役,对方立刻心领神会,凑到了使者面前,轻手轻脚地将那只始终没有打开的袋子摸了出来。
  一枚枚的铜印放在案几上,于灯下熠熠生辉。
  曹操拿起一枚看了一眼,复又放下,又拿起一枚,又一次放下。
  他看得越来越快,嘴角也翘得越来越高,直至看完最后一枚,忽然将案几上所有的铜印连带那些杯盏都扫落在地,哈哈大笑起来!
  他笑得那样狂放,笑声里甚至带了些癫狂,丝毫不顾及身边还躺着一个袁本初派来的使者,笑得下首处的几人都心惊胆战,连忙去捡那些铜印来看。
  曹操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本初当真知我啊!”他因为大笑而有些喘不上气,“他,他,他竟还记得我想当个征西将军!”
  荀攸沉默地捡起了几枚铜印,凑在灯下细细地看。
  冀州送来了几十枚铜印,官职很多,而且都在同一个地方。
  ……不在兖州的东郡,而在西凉的武威。
  第462章
  郭嘉做了一个梦。
  那个梦很让他困惑,他似乎跟随明公去了很远的地方,有枯死的树木,有干涸的河道,有崎岖的路,以及无数大小不一的石头。
  那是一片荒野,他们就在这片荒野上艰难行军,士兵的嘴唇开裂,渐渐地又流了血,血滴在土里,泛黄的秋草也立刻枯死了。
  远处有连绵不绝的山,阴沉沉的像是要压过来,但向着那个方向而去时,又发现永远也走不到。
  他躺在车子上,身体奄奄一息,精魂却飞向了比这支军队更高更远的位置。他因此得以看到那支疲惫的,一路向着东方而去的军队在渐渐消失。
  他们的四周没有雾,也没有黑夜,他们行走在荒原上,视线是完全没有阻碍的,怎么会有人无缘无故地消失呢?
  郭嘉的目光移向前方时,那里忽然卷起一阵尘沙。
  有人惊喜地喊了起来,“有水!有水!”
  这里既寒且旱,河道干涸,哪里会有水?
  可是无数的士兵蜂拥着上前,郭嘉似乎也被簇拥着,向那所谓的“水源”,那尘沙后的方向而去。
  那里的确是有条河的。
  溪流潺潺,清而舒缓,冲得圆润的鹅卵石一颗颗地堆在河底,有游鱼经过,水面便拍起小小的浪花,在太阳下化成璀璨绚烂的光。
  那尾游鱼徘徊不去也很正常,因为河边有一株古树,花瓣纷纷洒洒地落进河中,引得鱼儿贪婪追逐。
  戏志才和荀彧坐在树下的席子上,正聊着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