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她们为我打天下> 她们为我打天下 第211节

她们为我打天下 第211节

  郦平远听了脸色漆黑,忍不住叫嚷着:“拿了我一个女儿不够,还想拿两个!”
  “又不是亲姐妹,妹妹她来的时候女儿都记事了,二妹她的那身怪力也不是寻常人的。”
  郦茹姒实在的话堵的郦平远说不出话,他意识到不能在这个上面纠缠下去,又沉声说:“又怎么想到要坦白呢。”
  “因为爹爹信任女儿,要让女儿做皇太女,女儿感动的同时女儿发现了,成帝不怀好意,想借清河王之手除掉爹爹,血浓于水,女儿又怎么会让他的阴谋得逞呢。”
  郦韶韵辩解说,大部分是对的,少部分是因为仅仅把成王作为内鬼丢出去,到时候一定顺藤摸瓜怀疑到自己身上,干脆暴露了,把成王踩在脚下,重新树立自己的立场,这样就不用担心成王反咬一口。
  “而且成帝已经骗我他和清河王无联系,又岂知他是否骗了我关于庄询的事,所以女儿为你保障爹爹你的生命安全,也不愿意欺骗下去。”
  有理有据,郦韶韵的话语里充满坚定,她是有自己想法的,这副样子也符合她往日的习惯做法。
  “他也没说错,庄询确实是有九州天子的资格,但你爹我也有呀,帝脉称王称帝的资格凭证,未必会弱于他,只要我在接下来战争中打败他,那么神佛们就会来支持我们?”
  在郦平远看来,神明就是典型的墙头草,谁强他们支持谁,这也是妖怪的于将军告诉他的。
  “非得这样不行吗?他是茹姒的夫君呀。”郦韶韵叹息,露出了不忍的表情。
  “茹姒连个贵妃都没捞到,还夫君,不过目前需要休整,也要看他和赵国的争斗,他去牵制赵国很好。”
  郦平远说起庄询没什么好语气,特别刚刚郦韶韵说了可能未来也成为庄询的妃子。
  一个郦茹姒嫁给庄询他已经够恼怒了,现在还要把大女儿搭上,他坚决不能同意。
  消化装备还有新得到的地盘需要时间,庄询和赵国较劲他也不想逼迫庄询,所以生气了也没有什么攻击性。
  “二妹她没捞到贵妃的位置,不就是因为你吗?”
  郦韶韵心里说,不过表面却还是应承的点点头,不和郦平远争论。
  “他对赵国有胜算吗?”郦韶韵故作无知的问,当然没有胜算,她知道,赵国只是起一个牵制作用。
  “有什么胜算,能把赵国从景国逼回来就是胜利,他逼不回来,我都要出兵逼赵国回来,绝不能眼睁睁看着赵国吞并景国。”
  郦平远下了结论说,没人觉得庄询能打过赵国的玄甲军,毕竟庄询自己也觉得打不过。
  “那为什么不联合呢,先一起去压制赵国,之后再争斗不好吗?毕竟爹爹你和庄询都看不得赵国好。”
  郦韶韵做着最后的尝试,弥合双方的关系,因为她已经站好队了,哪怕之后可能会被着重注意,她也决心站在庄询一边,庄询太传奇了,她相信庄询能够继续传奇。
  “别想,共同压制赵国,起义用的可都是他的新法,到时候压制了赵国谁得利?”
  第230章 赢得假
  有心算无心,何衡分兵却给了赵王极大的麻烦,已经折损了一次兵马了,外加为了预防其他地方也叛乱,不能抽调太多的郡兵。
  于是两万精锐外加三万杂牌军的的仅仅五万人的赵王陷入了束手无策的境地。
  他是想要尽快平定叛乱的,害怕叛乱形成连锁反应,把其他郡县也带出叛乱,期望的就是和夏国打一场大决战,打不了也要把夏国军队赶出赵国,慢慢料理叛乱的区域。
  可是夏国分兵多路的举动,让他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应对了,最为稳妥的就是,占据核心城市,一处一处的慢慢推进,镇压,慢慢拔除叛乱造成的影响。
  可是又有些担忧拖的越久,第一是难以拔除起义影响,第二是害怕串联叛乱,引起更为广泛的影响。
  就在他和一众大员做着研究的时候,情报传递到了他的桌上,让他瞪大了眼。
  “所谓的天策军数量竟然不到两千?”赵王难以置信的看着情报,就是这两千人竟然让他大动干戈。
  拿着情报反复观望,不敢相信,庄询的杂牌军竟然挑动了那么大的风风雨雨,居然能引动小半个赵国的地震,他开始质疑情报的真实性。
  他显然没有从自己的政策里找原因,只觉得情报会不会有误,但是他也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皇帝认为谁有反心,那么没有反心的人也会有反心的道理。
  所以他只是人再去探查,把人数摸清楚,同时又组建一支队伍同时进行,得到的虽然浪费十余天,但是得到的结论大差不差。
  夏国能比肩赵国的玄甲军的天策军,也就两千人,其余都是类似郡兵之类的,其实战斗力并不强。
  根据之前组织平叛的郡兵言,都是因为各地的郡兵各自有将领的,似乎有矛盾,开战前就想着后退逃走,再加上两千的天策军冲阵,所以才溃败的那么快。
  实际夏国派来的人,不强,天策军很少,总军队人数也只有四五万人,不多,至少不值得调用那么多兵马,不值得他御驾亲征。
  还好没有调动前线的军队,不然就中了夏国的诡计了,真把赵国从景国的军队调离,只有赵国输的局面就达成了。
  摸清楚夏国的兵力分布,特别知道所谓的夏国军队只有两千的天策军,赵王悬而未决的决策总算有了一点依据。
  分兵,和夏国一样分兵,总共分三路,把精锐分成三分他独自领兵八千,其中两千宫廷禁卫,六千世家军,一万郡兵,毕竟他方便统御世家军队一些,其他人统御世家的军队会出现军不受令这种情况。
  另外两路每一路都有五千精锐,一万郡兵,保证单独面对夏国的天策军都能着碾压性的优势,向北向南收复叛乱和被夏国侵占的土地,他自向东,一路打到关隘,把口袋收紧,他要全歼这些入侵赵国的军队。
  听闻夏国派出的真正人数,世家们都陷入轻松愉快的氛围,歌功颂德,夸赞起赵王有魄力进行御驾亲征,现在的赵国东部一定望风而降。
  赵王虽然谦虚,内心也是这样想的,探听清楚了夏国真正的势力,他也不感到忧心忡忡了,人少有的放松下来。
  毕竟想不通自己近两万的精锐怎么输给两千的夏国,他没想过输,夏国也没想过赢,就是硬拖,双方的共识清晰明了。
  赵国反扑的很快,大型攻城器械,巨大的石头一砸,城墙就崩裂,守军又哪里是赵国的对手,一开始还有殊死抵抗的,后面一堆墙头草看到攻城器械就弃城逃走了,溃败远超何衡等人预料的速度。
  虽然一路胜利,赵军却出现不少减员,有些还要就近补充城防,因为有些城防军是被起义百姓杀光了的,粮食有些起义军带走了,有些给百姓,导致再组建的郡兵也只能去百姓家里抢。
  一来二去倒是让不少百姓成为土匪,反抗的少,积少成多,呈递上来的战报让赵王恼火,这不是赵国的土地上给他搞坚壁清野吗。
  不过精锐的禁军毫发无损,毕竟也轮不到他们征粮食,配合的郡兵却损失了好几千,有些是作为留守占领城市,毕竟叛乱军也不可能用。
  都还要感谢一些守下城池的郡兵,夏国和起义军是没什么攻城器械的,攻不破坚固的城墙,只能祈祷内部起义。
  他们坚守了,等到了赵国朝廷的兵,不然对于赵国来说,损失更大,这是赵国的国土,打烂了是赵国自己吞咽苦果。
  不过眼见版图慢慢恢复,节节的胜利还是让赵王他开心不少,把夏国势力灭杀指日可待。
  一路向西的赵王也要即将要封锁住夏军逃走的路线,到时候就可以瓮中捉鳖了。
  他的如意算盘打的精,何衡也通过赵王的行军路线看出他的目的,堵住夏国和赵国相连的关隘,困死这些人在赵国境内。
  所以他在犹豫,是不是该留下来,还是就这样撤走,赵王来的太快了,许多布置没有用,赵王的军队便一路收复失地过来了。
  他其实是有和赵国打一打的想法的,毕竟赵国的兵力已经那么分散了,经过训练,他手里有不少新增的军队。
  就这样放弃,他不甘心,而且得到的消息是,这些精锐是赵王和世家各出一半,实际并没有调动到赵国的边防军。
  因此压力给到何衡是很大的,就这样被逼退,意味着赵国取得重大的胜利,他们没有起到让赵国伤筋动骨的作用,只是给了赵国一些表面伤。
  赵王一路征战而来,人员损失不少,还是有一万五千人,何衡他收编了一路路的匪军,起义军,现在已经有五六万人了。
  带着这些军队回家,这些士兵也会有怨气,毕竟很多就是赵国人,夏国打着征伐暴政的名义出兵,他们才愿意归降的。
  这样一路没什么大冲突就退了,这下赵国百姓如何看待夏国呢,夏国之后还有在赵国这样一呼万应的威望吗?
  赵国打的太快,也导致许多军队来不及撤退,现在南北两军,都还没撤离,被赵国两路分军死死咬住。
  “假装要发起两场大的战役,对赵国的两路分军也消耗的也差不多了,让训练的军队试着决战的模样,同时把消息放出去,用天策军的军马做掩护,显示我们去了两边的战场,让赵王继续分兵,剩下的我们就正面做一场。”
  赵国和夏国最大的一个关隘,是太行山余脉的太云关,易守难攻,但是沟通南北的驰道是在太云城,一片坦途,赵国本就是平原国家,没有什么险要。
  守住太云城,那么可以继续和赵国耗,继续策应南北的军队,让他们有个退路,守不住退守太云关,就等于放弃袭扰赵国。
  下定决心,还是要打一打,一仗未打的溃逃太丢人了,而且他也是顺应士兵的情绪,这些士兵多想打赵国的军队,想着把赵国的军队打走,这片土地就是夏王的了,他们就可以过安居乐业的好生活了。
  一边是士兵强烈要求作战,一边是退无可退的关隘,何衡再三思考决定一战,留守一两万人守太云关,其他人他决定拿来打一场大仗。
  纪朝留下的驰道,让军队的行进速度何止快了一倍,赵国是对驰道维护最好的国家,何衡本来想再拖几个月,看来是拖不了。
  赵国顺着驰道而来的大型攻城器械面前,城墙毫无意义,最多借山势,地势去守,尽量去消耗赵军的实力。
  山势地势,都不起作用,只能是平原对垒,也何衡已经知道必败无疑,所以他把四千多的天策军交给罗岳成,暗自交代,打不过就撤,给夏国保存力量。
  不是两千,是四千,打了大半年仗,最近又补了两千的天策军,本来有些士兵都是提前训练的,就差武器装备,赵国误判了,不过依旧是八千对四千,老牌对新军,优势巨大。
  仅仅只有这样一个有利条件,何衡他想着自己五万人总是能磨掉赵国四千人精锐铁骑,这样就有赢的希望,虽然希望渺茫,说是一线生机都算是多的。
  平原决战,是方便这些铁骑逃走,何衡已经萌生死志,遗书都交给了罗岳成,让庄询照顾妻子儿女,他是有情义的人,这次决战的他肩负的是当初他决策分出去的南北两军,这五万将士。
  是他预错了,造成两路军没有足够时间撤退,他没想到大型攻城器械的存在,造成城池丢失的速度远超他想象,总而言之一句话,低估了赵国的国力。
  造成如此大的失误,没有及时撤退,他也没什么脸面躲在后方,对方皇帝都御驾亲征了,他也要居中指挥,这是他对夏国,对留在赵国境内将士的一个交代。
  何衡他迷惑赵国的方式没有作用,因为赵王信心足,夏国的两千军去支持北方他也无所畏惧,两路军队五千的精锐会怕你区区两千人?
  就算双方一比一战斗力相同,每个队伍的人数都占有优势,吃掉面前的部队,可以慢慢料理存在赵国境内的夏军,他担心什么,担心那些农民叛乱的土鸡瓦狗?
  不担心,一路进军,都是凯歌,都要打到边境了,他担心什么,但是没有继续分兵却也造成了一个误判。
  觉得夏国这些人是准备负隅顽抗,因为赵王的率领的部队马上要切断赵国和夏国的关隘了,这些军队不仅不走,还在赵国呆着,是为了继续消耗赵国的力量。
  他不是没有探查到何衡纠集了五六万人,五六万人只是一些农民军他又害怕什么呢。
  到了这个时候,赵王也没有被大臣们歌功颂德所谓文治武功的洗脑,他为这决定性的一战准备了很多,探查的岗哨,三军讲话。
  把这一战看的异常重要,他听从将军们的建议,如何安营扎寨,如何执勤换哨,他也不干预指挥,只是让将军们稳扎稳打的拿下,整个赵国都是他们的后盾。
  唯一没有探查到的是夏国刚从国境补充的天策军,不过没关系,人数和熟练依旧是他占优势,赵王不冒险求大胜。
  他的计算上了天,只是遗漏了一个微小的点,人心。
  直到刀架在脖子上,他都不能明白自己怎么会输,不是对方已经溃败了吗?
  他把世家的军队放前阵和两翼,把宫廷禁卫放后阵,带着大臣们亲自督战,明明已经击溃夏军的大部,怎么会输,怎么输。
  从夏国的视角来说,这一仗赢得堪称诡异,黄熙带领军马出去游击,毕竟黄熙要机敏一些,所以本来被两人管的天策军成了罗岳成一个人管。
  战争的一开始,赵国没有动用玄甲军,郡兵和夏国的郡兵僵持,有了后退的趋势,鸣金收兵,装备赵国略好,但毕竟人数有差距。
  刺探对方的战斗力,箭矢使用这一些情况,及时调整军阵,下一步重整旗鼓用上精锐兵种。
  双方交锋,更强的马力,更大的力气,数量众多夏军被硬生生撕开一道口子,左右翼扑上,屠杀不可避免。
  换不掉,这些玄甲军宛如一个个低配版的先天高手,一般兵刃根本伤不了他们,这对士兵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再是悍不畏死,也打不过这些不畏刀枪的怪物呀,就像庄询之前在玄女那里看到的一样,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何衡披挂上马,心存死志的他仗着自己是先天高手打算去换一些人,同时给罗岳成创造逃走的机会,保留好夏国最精华的天策军。
  “走,走毛线,当时陛下告诉我,他取名天策军就是他家乡同样的军队百战百胜,他妈的,我现在走了,这还算是屁的天策军,传我命令,杀入敌阵。”
  罗岳成是憨傻,但是一听何衡要给他殿后,让他撤退他就懂啥意思了,他最喜欢最崇拜的是庄询说的三国演义的关二爷,现在让他丢下何衡逃走,他怎么可能逃走。
  庄询是救命恩人第一重要,一路提携维护他的何衡第二重要,到了这种程度,哪里管的了何衡的交代,传了一个命令,杀入敌阵。
  然后他们就赢了,赢得很草率。
  天策军有各种缺陷,例如补充的新军训练不足,配合不够,不适应这种甲胄等等问题,但他们不怕死。
  世家的玄甲军接到的命令,至少从直属于他们属于世家的上司私下的命令,清一色都是保全自己,避天策军锋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