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1162章

第1162章

  这一别就是四十五年……魂牵梦系,却是连面容都想不起了……
  好像是刻在骨子里,又像是早已忘得干净……
  王嫔住处,亲戚相聚,众人却轻松不起来。
  十六福晋已经打发人将宝音送回她同十六阿哥在园子中的住处。自己则跟着婆婆王嫔过来,招待李氏婆媳。
  虽说是亲戚,到底是尊卑有别,加上方才太后宫里的不对劲,李氏心里就带着几分忐忑与不安,神色也有些拘谨。
  初瑜见婆婆如此神色,稍加思量,问王嫔道:“娘娘,方才瞧着太后有些不对,是不是将太太错认成别人了?”
  虽说听不懂太后刚才问康熙的蒙语,但是之前太后说的那两句汉话,好像是错认李氏为故人之女。
  王嫔心神一镇,看着李氏同自己个儿有些相似的容貌,想起这些年来同康熙之间的相处,却是越想越心惊。
  康熙同她问的最多的,就是她未进宫前的趣事儿。
  例如,跟着表姐学做针线,绣的鸳鸯像鸭子,使得她苦闷不已。幸好表姐开解,又将她的“鸭子”后添了柳枝,使得这针线活也能见人,她才破涕为笑。
  诸如此类,不可胜举,康熙却是听得津津有味。
  王氏过去只当是帝王宠爱,心里只有欢喜的,如今看来,其中却是另有深意。
  自己,莫非,做了传声筒么?
  她同李氏虽说名分上是表姊妹,但是并没有血缘干系。
  她的姑姑王氏是李家过世的老太爷的原配夫人,两家结成姻亲时,李家老太爷还不姓李,而是姓姜,是山东昌邑望族的少爷。
  王家虽不比姜家,但也是书香门第,这门亲事也算是门当户对。
  当初的乡间俚语,“昌邑县,姜一半,天地不变姜不乱”,原是说姜家在当地的显赫,没想到却成了是偈语。
  待到八旗军入关,改天换的之际,姜家为了守卫昌邑,死了无数族人。李家老太爷当时才二十多岁,失去父兄,与发妻离散,在破城之际,被掠为养子。
  几年后,李家老太爷以才学卓越选官时,身边已经又有了正头妻文氏。
  待到夫妻团聚,李家老太爷对王氏甚为内疚,终其一生,对王氏族人都甚为照拂。
  王嫔父亲就是受了李家老太爷的提携,才得以选官的。后来病故在任上后,妻女又被李家老太爷接到身边照看。
  李氏这边,名分上是李家老太爷的嫡亲侄女,实际上是其养父的孙女,并不是血亲。
  王嫔比李氏小四岁,当年都在李家老太爷身边长大。
  两人不只感情好,而且容貌轮廓还有几分相似,手拉手出现的人前时,常被人认作是亲姊妹。
  王嫔只当是两人的姊妹缘分,心里待李氏也是亲姐姐一般。
  想着方才太后情急之下问出的那一句,王嫔却是胸口“扑通”、“扑通”的,心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一般。
  太后口中那位“五姑母”,莫非就是康熙三十九年病逝京城的固伦淑慧长公主?
  那位公主,先后嫁了两位驸马,却是命运多艰,做了半辈子寡妇。
  要是表妹的真是那位公主的女儿,那为何要隐匿身份养在李家……
  当年李氏出嫁时,王嫔还没有进宫,那令人眼花缭乱的陪嫁物什,如今想想,却是藏着什么蛛丝马迹一般……
  经过太后宫中的异变,心中震惊的不只是王嫔,还有同样听得懂蒙语的德妃与宜妃。
  两人心中都是纳罕,但是回到各自住处,却是行为有所不同。
  德妃是拿着佛珠,坐在炕上,思量了半晌。对于太后所说的“五姑妈”,她却是没有想到固伦淑慧长公主身上。
  固伦淑慧长公主虽说在京城住了多年,是太皇太后嫡出之女,但是同太后关系只是平平。
  在八旗入关时,那位长公主就嫁到蒙古去了。太后却是定都北京后,才从草原嫁到京城来的。两人虽说是大姑子与弟媳妇,但是早年也没什么机会往来。
  再说,长公主病故,墓地营葬都有定制,太后也不至于巴巴的问起葬在何处。
  虽说已经事隔多年,但是对于当年初入宫时听到的一些秘辛,德妃还影影绰绰的有些印象。
  根据传言,康熙九年追封为“慧妃”的那位科尔沁王公之女,是先前老皇爷病着时进宫的。
  当初不过十来岁,原是要给老皇爷做妃子的,不想老皇爷驾崩了。
  那位博尔济吉特氏便被太皇太后抚养在身边,是给万岁爷预备的嫔妃。
  却是不晓得是何缘故,名分始终未定,后来指婚了臣下,没出嫁又守了望门寡。
  太皇太后不愿意委屈了这位格格,说是要收这位格格为养女,甚是礼遇。
  不想,这位格格却是命薄,没两年就病故了……
  虽说有追封下来,但是却也有传言,这位格格没有死。
  因为当初太后宫里,还有位贵女,有人看到,两人一道出宫去了。
  要是当初的传言是真,那李氏的身份呼之欲出,德妃手中拨了着念珠,情绪渐渐的平复下来。
  这时,便听有脚步声起,德妃的脸上已经露出几分慈爱来。
  虽说还没见人,但是当额娘的,哪里听不出这是自己个儿子的动静。
  “额娘安!”十四阿哥大踏步进来,挑了挑前襟,已经单膝跪了下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