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2360章

第2360章

  曹颙见他三任没换地方,还以为是个庸碌之官。
  照今日看来,这个结论似乎下的太早。
  “既然徭役用完,那就募工。按照完成窝子的数目,来付工钱。”他算了算工钱与米价,道:“一个合格的窝子,三钱银子。”
  如此一来,一个壮劳力,一个月下来就能挖十五个的窝子,赚到四两五钱银子,买高粱的话够半年口粮了。这算是极诱人的工钱了,就算是大节下,也不愁召不到人。
  就算是差些的劳力,只干一半的量,也有二两多银子可拿。
  段知州听了,却是不见欢喜,皱眉道:“曹大人,这是三千户百姓,若是都安置在城外,最少也要三千个地窝子。光工钱一项,就要近千两。知州衙门账目上,只有银三百余两,没法承担此项开支。”
  一个知州衙门,只有三百多两银子,曹颙不由诧异。
  随即一想,也释然。
  这边虽是军事要地,可民生实是凋零了些,没有什么多余的税收,这该有的衙门却半点不少,收入少支出多,账面能有余银,已经不容易。
  “银子直接从户部支,木头是现成的,到时候直接发到移民手中就好。旧帐篷那边也要了,直接做地窝子顶棚,当比茅草要暖和些。”曹颙道:“只是要快,如何选址,测量,规划,还得段大人派几个妥当人过去。最好以村为单位,在垦田边上,如此也省得百姓安置后,再费第二遍事儿。”
  虽说曹颙品级高,可因为太年轻,所以段知州心里原也不服气。
  今日与他相处半天,见他所行所言都围着民生百姓,不知不觉也收起小觑之心,正色道:“在新城周围,已圈了二十处,每处能开垦出良田三万到四万亩。到时只要按户籍名册,安置百姓一百户到两百户百姓即可。只是下官曾过去看过。新城只有南边五里外有河道,其他三面都没有水源。那边地势又偏高,若是不打水井,收成有限。”
  听了这一席话,曹颙对这段知州不由侧目。
  就是他自己,在新城修建后去过多一次,也没有想到水源这块。
  他只是看着一望无际的原野,想着能垦荒多少亩土地,安置多少流民。
  段知州能熟悉民生,还能重视水利,有这样的地方官真是百姓的福气。
  曹颙心中,不由生起爱才之心,看了他一眼,道:“既是如此,你就写个条陈出来。”
  段知州听了,精神一振,道:“大人的意思?”
  “既是千里迢迢的迁了百姓过来,总不能让他们守着一大片地,却吃不上饭。从河南运来的苞谷与地瓜种子,都是耐旱之物。可为了稳妥,每村还是多打两眼水井的好。”曹颙道。
  可以说,今天两人都是意外连连的,却是也知道对方与自己一样,是能为百姓生计着想。
  有曹颙这个户部堂官支持,段知州哪里还不敢干。
  打井的话还太早些,地窝子的建造,却是迫在眉睫。
  于是,知州衙门就开始忙碌起来。
  腊月初三,衙门前的石壁上,就贴出了盖着知州大印的募工告示。
  三天之内,就有六百多劳力报名。
  踢出老幼,留下四百人听用,由知州衙门准备了铁锹、榔头,配发到众人手中。
  至于监工,则用了知州衙门的属官,每人每天二钱银子,以自愿的形式报名。
  到腊月十八,三千个地窝子就全挖完了,比曹颙预料的还要早上好几天。
  只因为这次募工,是“按件”计薪,所以大家都卯足了劲干,生怕自己干得慢了,少挖几个地窝子。
  搁在旁处,这样累的活,怕是早就有熬不住的。
  新城这边,曹颙与段知州都是细心人,自不会出那样的纰漏。
  募工上差,虽自备干粮,可衙门这边,也给预备了热粥与烈酒等暖身驱寒之物。
  当这些人美滋滋的衙门领了工钱后,少不得要添些的东西,使得这原本冷清的甘州商铺,也热闹许多。
  此事,第一批移民已经到新城,住进了盖好的窝子。每户按人口,也领了米粮等物。
  一时间,皆大欢喜……
  京城,皇宫,养心殿。
  雍正看着曹颙递上来的密折,其中还附带了甘州知州段青林拟的新城农事条陈……
  第1073章 大捷
  二月京城,冬寒渐消,眼看就要到了五儿入宫的日子。
  早先预备的嫁妆,已经用不上。按照规矩,只有皇子嫡福晋、侧福晋可以带全付嫁妆、半付嫁妆进阿哥所,其中又只有嫡福晋才能带丫鬟。
  五儿只是“格格”,只能带少量的衣物进宫。
  在曹家曹颙这辈中,其他人有老太君留下的婚娶银子,每个孙子孙女五千两。只有四姐、五儿、长生,是出生在老人家去世后,没有这笔银子。
  曹颂这个做哥哥的,不愿意委屈妹妹,与曹頫后决定,为五儿预备五千两银子的嫁妆银子。毕竟是进宫生活,需要上下打点的地方还多。
  兆佳氏是不愿意的,还是曹頫私下里劝她不要闹。
  五儿虽然只为妾室,可嫁的人身份却不低。说不定以后东府兴衰,都要系在五儿身上。
  他倒不是想要做皇亲国戚,只是想要拿话稳住兆佳氏,不让她在五儿进宫前闹出事端来给众人添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