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重生北魏末年> 第374章

第374章

  而高乾则被留下来,另有交待。
  “范阳卢氏远居幽州,澄父子鞭长莫及,唯赖高公看顾。”
  望着高澄这和煦的笑容,高乾很想问一句,为什么不再喊乾邕,却改口唤起了高公。
  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
  当年高澄与他初见,一口一个乾叔祖,就如同信都建义时高欢称高敖曹为叔父,站稳脚跟后便称高敖曹为高都督。
  父子俩一个尿性,但仔细想想,叔父、叔祖之称还是罢了,这两人也就有求于人时才会客客气气。
  “乾必当用心,不使其有异。”
  其实派高乾往幽州也是无奈之举,全年一年对士族打压狠了,今年再往幽州派一个鲜卑勋贵去当刺史,难免会让卢氏多心。
  往自己幕府中择人,又担心镇不住场面。
  高乾却不同,他久负盛名,又是河北士族,身为高欢信都建义的重要参与者,他不可能在高氏兄弟全被高澄重用的情况下,被卢氏拉拢。
  干卖命的生意,回报也要划算,如今自身的前程乃至渤海高氏的门望,都因高欢、高澄父子得享尊荣,卢氏凭什么拉拢。
  高与卢共天下?
  对于高乾,无需高澄去交待他上任该做些什么,那数千家丁奴仆,有高慎前车之鉴,高乾也不会再犯。
  当年就是他听闻情况,求到高澄身边。
  说完正事,高澄又拉着高乾好生又叙旧一番,无论是信都会面,还是洛阳叛乱,高澄聊了许久才放高乾离开。
  高季式将高乾送出渤海王府,又转道回来,他向来都是跟随高澄左右,寸步不离。
  但身后还跟了一个少年人,正是昨夜与高澄约好的王基之子,将要担任高澄随身侍卫之一的王纮。
  高季式指着王纮说道:
  “我听侍卫说,这少年与我们兄弟前后脚来的,在外边等了许久。”
  面对高澄的疑惑,王纮解释道:
  “世子一早招见三位高将军,自有大事商议,纮不敢打扰。”
  第二百二十八章 卢氏北祖
  王纮是个聪明人,否则东柏堂死的为何是纥奚舍乐,却不是他。
  当然,无论如何也比某两位宰辅之才要好。
  高澄与他一番交谈后,对这人的聪明印象更是深刻,这一瞬间他改变了主意。
  “师罗机智,当为僚佐。”
  高季式闻言瞥了一眼高澄,高澄没好气道:
  “子通不滥饮,亦明至理。”
  高季式这才挠着脑袋嘿嘿直笑。
  这模样落在高澄眼里,终于使他知道了自己在妻妾面前不好意思时,挠头的坏习惯究竟从哪学来。
  由贴身侍卫改为幕府僚佐,王纮没有什么不满,他虽自幼习练骑射,但更为爱好文学。
  入高澄幕府,有他看顾,弃武从文,对王纮来说并非难事。
  他没问在幕府的具体职位,一口应了下来。
  高澄不可能给他太高的起点,如今的幕府不是在河北信都、邺城时的草台班子,那时候反正没多少人,任免随心。
  正手给20岁的杨愔主薄,反手给17岁的崔季舒司马,当时幕府长史还是醉死的孙搴。
  如今必须要顾及一众旧人的心思,哪怕进了洛阳后,孙搴被高欢征召,高澄升杨愔为长史,补陈元康为主薄,那也是对方已经担任了高敖曹的司徒府主薄一职。
  而另一位同时期被从司马子如府上挖来的赵彦深,哪怕高澄明知道对方是唯一善终的高齐宰相,也选择让他从幕府文吏干起,只不过提拔速度确实够快的了。
  王纮与赵彦深不同,其父王基任职行肆州事,自身又有早慧之名,无需从底层做起,高澄授予他参大将军军事一职。
  这职位并不高,算是中低级军事谋士,但安置王纮,明显足够了。
  也算发挥王纮文武双全的特点。
  高澄之所以临时改变主意,就是觉得王纮太聪明,十五岁就能引起侯景这家伙的惊叹,这么聪明一个人不适合用作贴身侍卫。
  相对来说,高澄更喜欢心思单纯,或者说憨直一点的人来护卫安全。
  高澄晋阳之行所得到另一位军事谋士,则是与他从驿舍同车抵达晋阳的王峻。
  到了晋阳后,高澄就让他回府收拾整理,准备到时候携带家眷与他搬去洛阳。
  留家眷为质是州郡长官该做的事。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尉景镇冀州、南汾州,高娄斤就带了尉粲随行。
  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另一位姑父厍狄干、舅父娄昭、以及妹夫杨愔等。
  杨愔亲族几乎都被杀光,真要论家眷也就一个高家二姐儿论关系最亲,难道高澄还能把二姐儿扣在洛阳,或者送去晋阳为质不成。
  在清一水的高家亲眷中,也有例外,比如青州刺史赵彦深。
  赵彦深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为人至孝,高澄将他外放青州时,也让赵彦深将赵母带去奉养。
  不过这些也都只是高澄笼络人心的小手段而已。
  王纮改往幕府任职,自然无需时刻追随,高澄让他早些回府。
  王基如今也六十多岁了,不是人人都像萧菩萨一般,若是没有侯景添乱,能够活得像个人瑞。
  王纮离去后,高澄整理仪表,领了高季式、薛虎儿、纥奚舍乐等人往晋阳一处特殊去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