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北宋大法官> 北宋大法官 第832节

北宋大法官 第832节

  蔡延庆道:“因为他们认为官府之前只是虚晃一枪,让他们低息借贷给农夫,稳定住乡村,官府则是将更多的钱寄给利息更高的商人、富户,再加上目前借贷的商人、富户与日增多,故此他们不愿意低息借贷。”
  元绛皱眉道:“可是那些乡绅会容许他们胡来吗?”
  蔡延庆道:“他们只是约定利息不超过一分五,但他们可以选择不借,这并不违反约定,如今很多大地主也是将更多的钱投入到自己的商铺。”
  “我就知道。”
  元绛一拍桌子,激动地站起身来,“他们不会真的低息借贷,好啊,好啊!”
  蔡延庆问道:“你打算怎么做?”
  元绛神色一变,道:“蔡知府有何看法?”
  蔡延庆道:“目前大家都在歌颂公检法,我觉得这是咱们官府赢得民心的一个好机会。”
  “蔡知府与我想得一样。”
  元绛又坐下来,低声道:“不瞒蔡知府,不仅仅是河中府的人这么认为,朝中许多人也都是这么认为的,风光全让公检法给抢走了,我就是在等这一刻,一旦他们内部不和,我们就趁虚而入。”
  蔡延庆道:“但是真正需要借贷的,多半都是贫农,他们也不一定还得起,元学士对此可有准备?”
  元绛道:“我是这么打算的,不直接借钱,而是给他们找生计,我们不是要兴修水利,就专门选在这青黄不接时,去修水利,官府能省些钱,百姓也能得到一些生计,不至于去借高利贷。”
  蔡延庆道:“但是这几月都是农活最为忙碌之时,如果让他们去修水利,这农活又怎么办?”
  元绛一怔,不禁眉头紧锁,“这我倒是没有想到”
  说着,他又向蔡延庆问道:“蔡知府有何妙策?”
  蔡延庆道:“我以为既可以帮他们找生计,也可以借钱给他们,这农活的多少,是在于自家农田的多少,农田多一点,那咱们就借钱给他们,虽然提举常平司将钱都投到马家解库铺去了,但我们可以借盐钞给他们,让他们拿着盐钞去买自己所需,如此一来,就可以让更多人习惯于用盐钞。而那农田少的农户,就可以帮他们找生计。”
  他虽然一直非常低调,但他也只是避免卷入双方的斗争中,而对于河中府变化,他可是一直关注,也在研究。
  “此策甚妙。”
  元绛呵呵道:“就这么干。咱们官府被公检法打压了一整年,也该露个脸了。”
  蔡延庆笑道:“这不是你心甘情愿的么。”
  元绛心虚地瞟了眼门外,低声道:“我心甘情愿,是因为要借公检法为新政打下基础,但最终百姓看到的,还是那富丽堂皇的屋檐,这一笔买卖其实咱不亏,只不过是先抑后扬。”
  蔡延庆苦笑道:“可惜王学士等不及了。”
  “人在高处不胜寒,他也有他的难处啊!”
  元绛叹了口气,似也不愿就此多谈,又道:“对了,这与韩寺事有何关系?”
  蔡延庆道:“如今那些大地主现在反而盼着韩寺事早点来,继续执行青苗法,这样他们就可以脱身,免得被那些乡绅盯着,到底很多乡绅还是非常支持这个约定的。”
  元绛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具体又说不上来,忽然,他瞟了眼蔡延庆,“蔡知府有话但说无妨。”
  蔡延庆笑道:“韩寺事来此,肯定是要为我们官府做主,强行推动青苗法,可振声威,那咱们何不将这份大礼留给韩寺事,算是给他接风洗尘。”
  元绛笑道:“甚妙!甚妙!”
  蔡延庆道:“但首先我们得联系到韩寺事,这青黄不接马上就要到了,韩寺事必须在此之前赶到河中府。”
  元绛立刻道:“这你放心,我马上安排人送信给韩寺事。”
  而那边王安石也派出两员大将,吕惠卿与章惇赶往京东东路。
  这章惇可是王安石非常器重的,在制置二府条例司,地位仅次于吕惠卿,原本来说,他们二人都可以独当一面,但这回情况非常特殊,不容有失,王安石一下子派出两员大将。
  由于他们还得赶在青黄不接前,抵达京东东路,二人也是马不停蹄,此时刚刚抵达济南府,说来也真是憋屈,京东东路的治所是在青州,结果欧阳修一道奏章,导致青苗法都无法在青州执行,只能将总部设在离汴梁比较近的济南府。
  “其实新法与公检法并不冲突,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闹成这样。”
  马车内,章惇叹道。
  吕惠卿感慨道:“关于这一点,其实我们都知道,但是恩师眼中是天下苍生,是富国强兵,而他们则是视恩师为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他们不但不愿意配合我们新政,同时故意刁难我们。如果继续等下去,新政迟早被废弃,然而,财政危机,已经是迫在眉睫。”
  章惇点点头道:“是呀!就常理而言,也应该是他们配合我们的,毕竟财政才是最重要的。”
  吕惠卿道:“这回咱们一定要完成任务,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正当这时,只听得车外有人道:“来了!来了!”
  “是不是?”
  “不会弄错了吧?”
  吕惠卿掀开车帘来,但见远处的府衙门前站着一大群官员,翘首以盼,当见到掀开车帘的吕惠卿,顿时激动不已。
  这是章惇不曾想到的。
  因为在一年前,各地都有不少官员反对新政。
  但此一时彼一时。
  二人下得车来,被一群官员拥护到大堂,非常热情,唯恐招呼不周。
  吕惠卿非常清楚他们为何会这么热情的迎接他们,原因很简单,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寒暄过后,便拱手道:“诸位,我与章检正此番来到京东东路,其主要目的就是推行青苗法,严格来说,这是青苗法的第一次试行,因为在河中府,青苗法是受到公检法阻碍,甚至于官府的政令,难以得到执行。”
  济南知府李恭建道:“我怎听闻,新政在河中府非常成功。”
  吕惠卿苦笑道:“不瞒李知府,今年青苗法才会在河中府执行,这成功从何谈起,不过公检法倒是取得不错的成果,并且还驳回官府为推行青苗法所下达的政令。”
  李恭建道:“公检法驳回官府的政令,这都是真的?”
  吕惠卿点点头道:“此事千真万确,最终官府被迫改变青苗法的一些条例,不过朝廷也已经派韩寺事前往河中府调查此事。”
  “这成何体统,官府的政令能被一个掌管司法的官署驳回。”
  “是呀!这么做的话,不全都乱套了吗。”
  一众官员纷纷表示不满。
  其实他已经听说河中府的情况,而且就是吕惠卿派人来传得消息,故而才会转变支持新政,这公检法一来,他们就要靠边站,这谁受得了啊!
  吕惠卿道:“诸位之所以新政在河中府取得成功,乃是有人在京城散播谣言,说新政在河中府取得成功,原因是在于公检法,朝廷应该以公检法为先。导致王学士肩负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此行不成功的话。”
  不等他话说完,那些官员便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青苗法,用事实戳破那些人的谣言。
  章惇心里有数,虽然吕惠卿有些危言耸听,但能换得大多数的官员支持,这对于推行新政,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宋朝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执行效率。
  如果大家是众志成城,那必然是事半功倍啊!
  第六百二十一章 没有永远的敌人
  这新法在京东东路的进程,完全与王安石预计的一样。
  整个京东东路,除了如范纯仁那少数保守派骨干成员,其余官员官吏几乎都倒向革新派。
  虽说治国先治吏,但如果大家都支持你,并且是真心实意的以你马首是瞻,这其实也是一种治吏,虽然是不可长久的,但至少可以有一个非常美妙的开局,这对于王安石而言,可是至关重要。
  其实这吕惠卿来此,就是专门负责,向官员们讲述其中利害关系,游说他们全力支持新法,如果青苗法失败,司法改革马上就会降临京东东路。
  到时你们就自求多福。
  这账不难算,你们肯定血亏。
  章惇则是负责,全面推广青苗法,他才是真正的执行者。
  至于他们采取推广新法的方式,就还是通过行政令去驱动。
  他们到来之后,没过几日,就直接在各地颁布他们制置二府条例司制定出来的行政命令,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借户贫富搭配,10人为保,互相检查。贷款数额依各户资产分五等,一等户每次可借15贯,末等户1贯。当年借款随夏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2分。
  同时将各地常平仓里面的钱粮作为本钱,全部都用于青苗法。
  这与河中府是有一点点不同,河中府是每年取息两分,而这里是每期,一年有两期,其实就是半年两分息。
  当然,这也是因为河中府那块地没有这边的好,农业也远没有京东东路发达,但是收债,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
  另外,河中府的关键是盐利,王安石虽然拗,但在理财方面,他其实是很懂得变通的,经过张斐的劝说,他也认同,要改善河中府的财政,关键是在于盐债、盐钞,而不是借贷。
  这也导致河中府的提举常平仓还保留着赈济的钱粮,反正有人借就借,没有人借,那就算鸟。
  其实河中府现在都还没有颁布这条法令,就这方面业务直接下放给商人,让商人替自己放贷,但同时又与马家解库铺签订相互查账条例,使得马家解库铺愿意接受盐债抵押。
  但这其实还是遵循王安石的策略,如果王安石不点头,元绛也不敢这么干。
  然而,随着愈发接近青黄不接的时段,河中府也出现一些问题。
  皇庭。
  “什么情况?”
  张斐与许芷倩来到办公室,向留守在河中府的叶祖恰问道。
  叶祖恰赶忙起身,“我们方才收到一份诉讼,有一农户状告当地乡绅不讲信用,不愿借钱给他。”
  “是吗?”张斐问道:“具体原因是为什么,你们可有问明?会不会是因为对方没有抵押物,亦或者此人信用不好?”
  叶祖恰道:“根据那农户所言,去年他也借了钱,也都按时还了,可今年却借不到了,应该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但目前我们还没有派人去调查。”
  张斐道:“那就派人去调查,我们皇庭是讲证据,不是讲猜测的。”
  许芷倩好奇地问道:“他们当初不是信誓旦旦的保证,从今年开始将以一分五的低息借贷给乡里的农户吗?”
  叶祖恰道:“据我所知的消息,是因为那些大地主眼看官府将青苗钱投入给马家解库铺,再加上他们中不少人,也都在扩大自己的皮革、羊毛、药材等作坊,于是他们就不想以这么低的利息借贷给乡里的普通农户。但这只是传言,未有得到证实。”
  “真是岂有此理!”
  许芷倩气愤道:“我们皇庭当初真不应该相信他们这些人。”
  她是最看不惯这种行为,因为她见过太多太多被这些大地主逼入绝境的百姓,对此真是恨之入骨,所以她是坚定支持王安石,现在也是如此。
  “你在说什么?”张斐苦笑道:“我们当初不是相信他们,而是他们赢了官司。”
  “真是好人没好报,坏人活千年。”许芷倩小声嘀咕了一句,气归气,骂归骂,但她也很能忍,不然的话,许遵早就被她坑死了。
  叶祖恰讪讪道:“说到那场禁令官司,老师也只是否决了官府的禁令,但是对于乡绅地主并没有多少限制。
  根据他们的规定,但凡在乡里借贷,利息不能超过一分五,可没有强制大地主必须得借贷给乡户,就如此案,现在那大地主是不借,而非是要求高息,其实也不违法他们的约定。”
  许芷倩眼眸一转,向张斐问道:“如果违反,我们皇庭又能否介入?”
  张斐沉吟道:“如果违反的话,就是属于民事纠纷,就看得他们是怎么约定的,是否有责任明细,如果没有的话,我们也管不了。但如果不违反,那我们就肯定管不了。”
  许芷倩略显失望,突然灵机一动,“要不,找范学士来问问,那场官司就是他打的,而且他就是其中的支持者,他也应该为此负责。”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