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初唐峥嵘> 初唐峥嵘 第445节

初唐峥嵘 第445节

  长安一百零八坊,越靠北越是繁华,如东西两市、皇城、平康坊都靠北,而芙蓉园位于长安城的东南角,但曲江池却连同黄渠,勾连长安城外八水,是长安城的运输枢纽之一,紧靠着的曲池坊、青龙坊不像周边那么荒凉。
  所以,马周一进屋子就嘲讽道:“选在这儿,倒是花了心思。”
  “如此秘事,自要小心谨慎。”李善拉着脸回了句,看马周也拉着脸,嗤笑道:“到处宣扬某李怀仁刻薄寡恩,嫉贤妒能……”
  马周冷笑道:“难道不是?”
  “难道不是你非要把我塞到常何身边?”
  想起这大半年的经历,马周都心头滴血啊,当三破突厥的战报传来之后,他是真的被气的骂娘……如果自己没被塞到常何身边,至少捞个出仕,一点问题都没有。
  王君昊都混了个县男的爵位呢!
  李善冷笑道:“是谁告诉母亲……当年某曾拒联姻清河崔氏?”
  “不是我说的。”马周脸色一变,脚步往后退了退,突然开口问:“母亲在庄子可还好?”
  这是打感情牌啊,李善没好气的坐下,“好着呢,母亲常去探望。”
  马周叹了口气也坐下,“拜托你了。”
  “分内之事。”李善轻声道:“放心吧,未必用得上你……”
  “那倒是,如今苏定方执掌宫禁,节制禁军,某已经无用武之地。”马周眼神闪烁,“不过常何驻守玄武门,是……”
  “难道某能未卜先知?”
  “凌公提及,怀仁似有未卜先知之能。”马周啧啧道:“宫城诸门,看似玄武门无关紧要,实则一旦有变,玄武门是重中之重。”
  “记得前几年,你提过几次玄武门?”
  马周所说的所谓一旦有变,自然指的是秦王。
  李善沉默片刻,摇头道:“别琢磨了,最近可有人找上门?”
  “没有。”马周简单直接的回复,低声问:“秦王那边可知晓某?”
  “不知。”李善也简单直接,难得的碰面,需要尽可能的交流信息,“但秦王、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知晓苏定方。”
  “知晓苏定方……”马周重复了一遍,“看来大变不远了。”
  马周心里明白,面前这位郡王虽然年轻,几天之后才会行冠礼,但心思却深的很,做什么事都喜欢留个后手。
  秦王知道苏定方,显然是李善主动献上去的,使秦王在关键时刻能使得动或者能间接节制北衙禁军,而自己这颗棋子是备用的。
  备用的棋子未必会派上用场,但如果马周能使得动常何……玄武门守将的实际分量并不低。
  “谁知道呢。”李善低声道:“若是他日陛下有意使秦王出镇洛阳,那就是真的大变不远了。”
  马周怔了怔,立即点点头,如果李渊让李世民去洛阳,那就说明后者再无可能入主东宫……但这个结果是李世民无法接受的,那他也只剩下一种可能了。
  “但未必能劝得动常何。”马周有些担心,“常何此人,中人之姿,但很是谨慎,无论何事,都不肯越雷池一步。”
  “但他先投唐,后入郑,复投唐,又从秦王麾下转入东宫门下。”李善嗤笑道:“此人虽是武将,但性情绵软……想想办法吧。”
  马周低声叱骂了声,“总觉得会被你坑惨!”
  当年只是想入关找一条入仕的道路,没想到机缘巧合,最终成了这幅模样,马周觉得自己实在太惨。
  “放心,到时候论功行赏。”李善笑道:“对了,东宫那边可有来往?”
  “没有。”马周摇头道:“其实常何与东宫都没什么来往……对了,常何给某谋了个兵曹参军事的职务。”
  李善眉头一挑,“几品?”
  “九品。”马周瞪了李善一眼,“不过按例可入宫轮值。”
  “那就好……”李善犹豫了会儿,低声道:“留心齐王……此人与封伦私下有来往。”
  “齐王?”马周一愣,“难道他也有夺嫡之心?”
  “都是陛下嫡子,若是两虎相争……”李善哼了声,“如今长安局势混乱的很,某准备过几日就去同洲躲躲。”
  “躲躲?”马周嘴巴张大了,“这么关键的时刻,你又要自请出京?”
  “还没到最后呢。”李善很是无所谓的说:“秦王意欲入主东宫,但绝非坐以待毙之人……所以之前才问你,可有人找上门来。”
  马周低着头想了想,“如果找上门?”
  李善沉默了会儿,如果真的找到马周……那说明历史上所谓的常何举荐马周成为白衣卿相,真的是一场戏。
  “你自己处置。”
  李善留了个口子,毕竟如今李世民是不知道马周的存在的,如果能顺着这条线搭上关系,那也是马周的机遇。
  马周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笑着说:“听闻秦王殿下宽宏,不知会开出什么样的价码?”
  历史上最终你坐到中书令这个位置……这一世就不知道了。
  李善一边想着,一边吟诵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马周听得一头雾水,怎么突然吟诗了?
  “无论何人,只要吟诵这四句,尽可信任。”
  “无论何人?”
  “无论何人!”
  马周嘴角动了动,如果来人是秦王或者秦王幕僚、天策府将官,李善没必要说这种话。
  “无论何人”这个词本身就证明了,将来吟诵这四句诗的一定是个自己想象不到的人,而且肯定不是秦王的人。
  是陛下的人?
  东宫的人?
  还是齐王的人?
  第七百三十八章 冠礼(上)
  二月初三,乃是吉日。
  其实李善生日是正月二十七日,但冠礼不是一定在生日那一天举行的,平阳公主早在去年就请人占卜,定下二月初三。
  今日冠礼是在长安城延寿坊的宅子内,平阳公主夫妇早早抵达,依次一一巡视,才满意的点点头。
  隋唐时期的冠礼遵循汉制,程序极为繁琐,这方面朱氏、李善母子都不懂,全都请平阳公主夫妇、崔信等人代为安排。
  筮日是早早定下了的,二月初一定正宾,李善还想着直接报名字呢,结果柴绍列出宾客名单后请人占卜……然后面不改色的拿起一根签才确定正宾是崔信。
  再占卜选出副宾,最终选出的是李客师,然后第三次占卜选出赞者,李善选出的是最早结识的王仁表。
  二月初二,商定冠礼举行的时间……主要也是靠占卜,最终确定是申时,大约是后世下午三点。
  李善琢磨选这个时间大概是因为来宾大都是要上衙的,申时之后才能来。
  其他人都忙忙碌碌,主持者赵郡王李孝恭也早早到了,宗政寺多得是精通这方面的人手,洗器、三加服、丝带、苇席、酒器都是有特定的摆放位置的,甚至三加服的衣领都要向东。
  只有李善没事干,穿着采衣……未加冠者所穿,坐在东房内默默等候。
  时辰差不多了,主持者赵郡王李孝恭立于正堂东阶下,以亲属自居的平阳公主夫妇、李道玄立于西面,正宾崔信、副宾李客师、赞者王仁表均着玄衣,在门外待客。
  来的人很多很多,李善这个邯郸王得陛下信重,又屡立战功,有平阳公主为依,与诸多世家关系不错,又与清河崔氏定亲,基本上有点名望的都不会缺席。
  五姓七家这些门阀一个不拉,门外待客的就有清河崔氏、陇西李氏、祁县王氏,其余几家中赵郡李氏的李玄道、太子左庶子郑善果、中书舍人卢赤松都来的很早,就连与李善没有来往的博陵崔氏也来人了。
  次一等的门阀也来了很多,京兆杜氏的杜如晦、京兆韦氏的韦挺、清河房氏的房玄龄、河东薛氏的薛忠、解县柳氏的柳奭、天水赵氏的赵元楷、弘农杨氏的杨师道……
  最后压轴出场的是宰辅中与李善私交最好的门下侍中江国公陈叔达。
  正宾崔信与陈叔达相互行礼,眼角余光扫见了不远处路过的行人中一个面色阴郁的中年人,嘴角不禁挂上几丝嘲讽的笑意。
  王仁表、李客师也察觉到了,他们都与李善关系密切,很早就知道李善的身世,李客师也不禁冷笑,如此麒麟儿,却要弃之!
  放衙路过的李德武几乎要咬碎口中牙,几年前自己抛妻弃子,踌躇满志回到长安,没想到自己的青云之路居然断送在被自己抛弃的儿子手中……如果不是李善,李德武相信自己不会至今还是个县尉。
  更让李德武难以接受的是,自己一直将这座祖宅视作重振门楣的标志,现在倒真的已经索回了,只是不在自己手中……李善落户长安,父祖只有李姓,标明已亡。
  李德武阴着脸回到裴府,在门口正好撞见了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到的妻子。
  “听闻今日邯郸王行冠礼,宾客齐至,满朝皆动。”裴淑英冷笑道:“虽列为宗室,册封郡王,但却由宗正卿赵郡王主持。”
  李德武脸上的肌肉跳了跳,按理来说,行冠礼,应该是父亲或者兄长主持,李善是长子,那就应该是李德武来主持。
  看侍女都已经退开,李德武摁耐住火气,轻声道:“无论如何,为夫无碍,但……只望岳父大人能心想事成,否则舅兄他日只怕坎坷。”
  裴淑英当然知道这话的意思,历经了那么多次,如今父亲已经彻底投入东宫门下,指望借助太子之力来化解可能的灾祸,如果事不成,父亲、兄长只怕都难逃一劫,反而是李德武毕竟是李善生父,反而可能不会被怎么样,顶多是仕途无望而已。
  不再理会李德武,裴淑英径直入了后院,“父亲。”
  “回来了。”裴世钜看女儿神情郁郁,轻笑道:“怎么了?”
  裴淑英犹豫了会儿,低声道:“席间皆言,今日邯郸王行冠礼。”
  今日裴淑英难得出府,与几位故友相聚,席间都在说今日李善冠礼规模宏大,有平阳公主夫妇、崔信、李客师、王仁表在,几乎揽尽长安名士。
  “为父亦有耳闻。”裴世钜那张老脸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如此人物,古往今来亦罕见……”
  裴淑英拜倒在地,言语中颇有哽咽,“都是女儿招惹的祸端……”
  “罢了,罢了。”裴世钜苦笑无语,的确如此,若不是女儿坚持不肯改嫁,非要等着李德武,自己也不会与李善成为敌手。
  如今的李善根基深厚,不仅仅依靠陛下信重,更军功在手,因重振代地,导致在朝中颇有分量,甚至能偶尔在特定事件上参与到两仪殿议事中……这可是宰辅、太子、亲王的特权。
  更别说李善很可能投入秦王麾下,更别说苏定方如今节制北衙禁军……
  “父亲。”裴淑英低声道:“听闻太子待邯郸王亲厚,今日遣韦挺、魏征为宾客?”
  “不仅如此。”裴世钜嘴角扯了扯,“太子中允王珪、詹事主簿赵弘智、太子左庶子郑善果今日均为宾客。”
  “那……”
  裴世钜低头看了眼脸上颇有疑惑的女儿,轻声道:“总要护佑后人,无奈亦要放手一搏……否则百年之后,西眷一房,只怕零落。”
  闻喜裴氏西眷一房,如今有两位宰辅,但再下面没出什么人物,也就太子左卫率裴龙虔有些名望,如果秦王登基,不说自己,裴寂、裴龙虔都依附东宫,必然是要黯然收场的。
  裴世钜的视线落在岸上跳动的烛火上,如今苏定方节制北衙禁军,自己或许能做些手脚,但当务之急还不是在这儿,关键是要让太子尽快登基……自己等不了太久了。
  如今长安局势,东宫占了上风,但实话实说,东宫的幕僚中,能入裴世钜法眼的人实在没有几个,王珪、魏征也不过如此,至于如韦挺、徐师谟,均为中庸之辈。
  宦海沉浮几十年,历经无数的裴世钜清楚的知道,秦王不会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势力如此衰微下去,军功盖世,天下无二,就算李世民想退,也无路可退,他日太子登基,不会留下随时都未必会,但一定有能力造反的二弟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