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初唐峥嵘> 初唐峥嵘 第492节

初唐峥嵘 第492节

  第八百三十三章 密议(上)
  “的确有人盯着。”
  “再放一辆马车出去试试。”李善还是有点不放心,心想还好自己多留了个心眼,否则说不定还真让裴世钜那老狐狸抓住把柄了呢。
  看范十一出去,崔信眼神闪烁不定,他认识范十一,亲卫队中的斥候。
  李善笑着说:“看来今日要借宿这儿了……”
  崔信脸有点黑,还没成亲,未来女婿就要提前住进家里……这种事说出去贻笑大方啊。
  李善也是无奈之举,今日午后战报传来,两仪殿还在议事,崔信来报,李善立即离开了皇城。
  崔信是不希望明年就要迎娶宝贝女儿的未来女婿再次出征,见李善离去松了口气,结果放衙回家后发现这厮坐在自家书房里。
  “谁盯着你?”崔信将那些情绪丢在脑后,低声问道:“裴弘大?”
  “除了他还能有谁?”李善嗤笑道:“让人盯着府外,果然发现有暗哨。”
  崔信嘴唇动了动,想问些什么,但又迟疑着没有开口……他也不傻,在这种关键时刻,为什么裴世钜会派人盯梢?
  再联想到今日李善突然离开皇城,而且没有回庄子,而是悄无声息的来了自己家……崔信觉得那个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李善也是没辙啊,裴世钜的举荐他并不在意,但出任行军总管这件事需要与李世民有些默契,自己并不知道李世民在这方面的谋划,或者说之前的谋划已经因为天台山一战而废弃……原本李世民都已经被逼到了死角,就指望李神符大败来翻身的,而现在短时间内李世民没有兵变的计划,而且在夺嫡态势中并不处于下风。
  裴世钜举荐自己肯定没什么好心思,如何应付,那是需要与李世民沟通的。
  原本李善是躲到了平阳公主府,准备等入夜时分,在城门关闭之前出城回家,晚上与凌敬好好商量商量。
  但没想到李世民决定今夜要见一面。
  李世民并不是每天都居住在皇城的承乾殿内,也时常住在位于金城坊的天策府,但平阳公主府位于光德坊,距离两三条街,而一旦入夜,长安是要行宵禁的,各坊都要闭门。
  所以,李善才不得不来了也位于金城坊的崔府。
  也察觉到崔信可能猜到了什么,李善并没有解释,看见范十一在外间点头示意已经清理干净暗哨,轻笑道:“不管此次是否出战,明岁必然迎亲。”
  如果说几年在山东,初出茅庐的李善还是个菜鸟,但经历的马邑招抚、雁门大捷后,李善也展现了这方面的才能,而在三破突厥、天台山一战后,李善的指挥能力得到了公认。
  李善从不自视甚高,但也从不妄自菲薄,如果能有良将辅佐,相信即使不能败敌,但应该能稳住局势。
  更何况,李善很清楚,裴世钜的举荐,几乎是将自己逼到了死角……李渊很可能会选中自己为主将,若是退却,使得李渊不得不启用秦王,那裴世钜虽然没有证据,但也有了足够的理由来点出自己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
  看着李善迈步出门,崔信眼神复杂难言,突然想到,自己这位女婿虽然平日温和,但真正陷入困境,从来是昂首直击,不肯稍退。
  一处不大的宅院内,除了孤灯闪烁,尽是夜幕,李善悄然推门而入,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的身影出现在眼帘内。
  “怀仁快坐。”李世民笑道:“已经等了好久了。”
  “有人盯梢。”李善一边行礼,一边道:“清理干净了才来。”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了眼,都知道应该是裴世钜……如果被其跟踪到这儿来,说不定还真会闹出大乱子。
  不用做太多,只要在周围点上一把火,猝不及防之下,来救火的百姓、巡夜的金吾卫士卒以及坊正说不定就会看见李善、李世民或者房玄龄出现在同一地点。
  明日流言四起,再加上裴世钜在幕后推动,很多事情都会失去控制。
  李世民显然也想到了这点,点评道:“裴弘大少年便因心计过人而得文帝赏识,怀仁日后需提防一二。”
  “只要殿下成就大业。”李善笑道:“多年前便下定决心相投殿下,其一为殿下风采,他日必为一代明君,其二辅佐明君,以保自身。”
  李世民点点头,他心里也很清楚,早在李善还在山东的时候,其与裴世钜之间的胜负就必然与夺嫡的结局相关联。
  略过这个话题,李世民低声道:“此次突厥大败管国公,与梁师都复三州之地,来势汹汹,怀仁以为如何?”
  很意外李世民没有直接提起正事,李善有些惊愕,沉思良久后才道:“颇有诡异之处。”
  “怀仁细细道来。”李世民展颜一笑,“长夜漫漫,尽可详述。”
  “管国公亦是沙场老蒋,遭突厥偷袭伏击,虽然不知细节,但实在……”李善摇摇头,缓缓道:“胡人行军,手段繁多,但多仗快马利箭,或有突袭,但先销声匿迹,以败退诱敌深入,再行伏击败敌,这不是突厥惯用的手段。”
  李善当年在代州,生怕突厥来袭,所以特地询问过当地将校,突厥人人骑马携弓,常常神出鬼没,但这主要是因为良驹快马带来的速度,而不是销声匿迹的偷袭……一方面是因为骑兵来袭,有经验的老兵很远就能发现地面震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草原辽阔平坦,很难隐藏行踪。
  而这次不同,显然是一次成功的诱敌深入的全盘谋划,这是违反常理的。
  李世民转头看看房玄龄、杜如晦,笑道:“孤未有料错吧?”
  房玄龄拱手道:“还是殿下有眼光,怀仁果有将才。”
  “灵州战事乃是九月四日。”杜如晦向李善解释道:“但今日黄昏时分,钱九陇、杨则陆续送来战报,阿史那·社尔早在八月十九日就已经自号都布可汗,与突利可汗结盟。”
  “都布可汗……”李善轻轻吐了一口长气,“看来颉利可汗已经死在其手了。”
  其实原时空中的阿史那·社尔的确称汗,也的确自号都布可汗,不过那是他攻占西突厥大半领地后的事情了,这一世阿史那·社尔却在dtz称汗。
  “八月十九日、九月四日……相隔近半个月。”李善叹道:“阿史那·社尔此人的确有些韬略。”
  李善很确定,这种诱敌深入,伏兵四起的谋划,一定出自于阿史那·社尔之手,自己的担忧果然成为了事实,被李渊放回的那个阿史那子弟成了心腹大患。
  第八百三十四章 密议(下)
  房玄龄用欣赏的眼神打量着面前的青年,今日黄昏战报入京之前,天策府群议战事,秦王就点出灵州兵败颇为诡异,非往日蛮族手段。
  李世民的判断基本上与李善差不多,他们都通过任瑰先胜后败的事实判定突厥是刻意的诱敌深入,而不是突厥那么巧及时来援。
  黄昏时分钱九陇送来的战报证明了这一点,早在半个月前,阿史那·社尔就已经称汗,而且与突利可汗结盟,五原郡的内乱已经停歇。
  足足半个月的时间,突厥坐视梁师都一次又一次被唐军击败,一直被驱赶出灵州,甚至逃往朔方,才在关键时刻将唐军主力一举击溃。
  杜如晦轻声道:“今日两仪殿内,裴弘大举荐怀仁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
  李善直截了当的说:“但凭殿下指派。”
  其实李善已经知道李世民会做什么样的选择,虽然还不知道原因……如果李世民有意让自己推辞,准备上阵领军,那么不会问刚才那个问题。
  李世民显然是在试探自己,试探自己有没有看穿此战的内幕,以此来确定自己有没有资格来主持这场战事。
  房玄龄微微叹了口气,“若是殿下出征,当能击退突厥,收复三州,或还能斩梁贼头颅,那时回朝,东宫必然不稳。”
  李善想了想点头赞同道:“的确如此,虽然陛下未有明言,但举朝上下皆知,太子失德。”
  “殿下军功盖世,却始终难以入主东宫,无非在于太子并无过错,但天台山一战,太子失德,此番突厥联手梁师都南侵,若殿下重返战场……”
  说到这儿,李善的话戛然而止,沉默了会儿才道:“陛下?”
  “怀仁诗才盖世,但每每吟诗,均需推敲,不料心思如此快捷。”李世民还有心思开玩笑,“父亲的确暂时未有易储之意。”
  “所以……”李善深吸了口气,“殿下是要某明日请战吗?”
  李世民微微颔首,“怀仁身负奇才,数败突厥,为当世名将,更是少有独当一面的方面之将,李药师远在代地,既然父亲暂时未有易储之意,那只能拜托怀仁了。”
  最终选择让李善请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李渊的心意。
  返回长安后,长孙无忌曾经建议李世民加快步伐,乘胜追击,尽快的入主东宫,但房玄龄、杜如晦、凌敬都劝诫李世民稍缓,暂时观望局势……所谓的局势,其实指的就是李渊。
  通过种种迹象,李世民很快察觉到了李渊的心意,父亲对李建成极为失望,但同时也没有立即易储的念头,毕竟废太子实在是事关重大,这种决定不是那么随随便便就能做出的。
  一旦李世民真的领军上阵,最终击败突厥……李渊对这个儿子的军事能力非常有信心,那时候就不得不废太子改立秦王了。
  而李建成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即使真的不懂,裴世钜也会将事情掰开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李建成会接受这个结果吗?
  东宫会做什么?
  有可能会发动一场兵变,杀父夺位,有可能会在粮草后勤中做手脚,甚至有可能暗通突厥竭力使大军再次惨败……李世民不觉得自己那位长兄做不出这些。
  李建成难道会忘记前朝开国太子杨勇的结局吗?
  杨广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迫杨勇自尽……李建成不觉得自己那位二弟会心慈手软。
  所以说,一旦李世民领兵出征,李建成会使尽一切手段,就算李善能掌控北衙禁军,就算李世民在军中在朝中威望实力都极为雄厚,或能使粮草供应无虞,但外有强敌,内有隐忧的情况下,李世民也难言能击败突厥。
  在这样的局势下,李世民才会选择李善。
  “淮安王已经退回陇西,燕郡王罗艺退至陇州,钱九陇、胡演正在泾州。”李世民细细讲述战局,“不可贸然浪战,先设立大营,突厥虽快马利箭,但不会绕过大军直取长安。”
  李世民如今并不担心夺嫡,他很清楚现在的局势,越往后,局势只会越对自己有利,他反而担心的是这场战事,如果让突厥攻入京兆,甚至饮马渭河,那就是大麻烦。
  “殿下说的是。”李善缓缓点头,“如今秋收结束不久,粮草充足,而灵州、原州、会州三地数月来兵祸连连,突厥劫掠不到太多粮食,也不可能翻山越岭攻入庆州、宁州。”
  “不错。”李世民笑着说:“先行固守,或也能先挫敌锐气,但不可突起大战。”
  杜如晦补充道:“突厥兵锋正盛,便如当年席卷河东道的宋金刚。”
  李善接口道:“后殿下率关中大军从龙门渡过黄河,在柏壁屯军,坚守不出,直到宋金刚粮尽,军心不稳,试图撤兵,殿下才以精骑突袭,大败宋金刚,更连夜追击,一日八战,尽复河东。”
  “以逸待劳,疲敌制胜,后发制人,此为致胜之道。”
  这是李世民最常用,也是效果最好的作战方式,浅水原、柏壁、虎牢关、洛水几场大捷无不如此,先行固守以疲敌,同时遣派偏师断敌军粮道,最后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捷破敌。
  李世民笑道:“怀仁回朝后常言难为名将,不擅兵戈事,今夜一谈,可见又是略懂略懂。”
  “殿下可放心了。”房玄龄凑趣道:“怀仁当日言略懂诗文,《春江花月夜》、《爱莲说》、《马说》无不可青史留名。”
  李世民放声大笑,“此战若得胜归朝,父亲都不知道如何嘉奖了。”
  “数月前,怀仁神兵天降,力挽狂澜,但因为已册封郡王……”杜如晦想想这也是麻烦事,苦笑摇头道:“陛下也实在难以加恩。”
  李善看向李世民,“历朝历代,君主常忌大将,所谓功高难赏,不得不赐死,南陈开国君主陈霸先便是明证。”
  房玄龄、杜如晦脸色微变,李世民也收起笑容,目光炯炯盯着李善。
  李善加重了语气,“但本朝不同,殿下本为当世名将,威望一时无二,他日登基,无论何人胆敢叛乱,均难挡一击。”
  “故本朝大将,尽可征战沙场,不用担心为君王所忌。”
  李世民脸上重新浮现出笑意,的确如此,若论将才,自己足以与孙吴卫霍相提并论,也有足够的信心驾驭麾下诸多大将。
  历史上也的确如此,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张公瑾、张士贵、段志玄、李世绩都在贞观一朝还能建功立业,跃马扬鞭,与唐太宗的君臣之情流传后世。
  即使是攻灭dtz的李靖,也在选择深居简出后安然无恙……至于侯君集,那是自己作死。
  李善这番话是真心实意的,想想汉初的韩信,想想宋初的杯酒释兵权,想想明初朱元璋的残酷手段,李世民在这方面的的确确是做的最好的那个。
  不过一旁的房玄龄、杜如晦并不这么想,他们都回忆起凌敬的一句话,怀仁不擅媚上。
  这还叫不擅媚上?
  不会也是略懂略懂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