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穿越>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85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85节

  黄发财冷哼一声,说道:“有什么办法?广州商人背后站着的可是曹国公,莫要说郑副总兵,便是这广州布政使、都司,都需要看他脸色,能让且让!”
  “这次要亏很多利啊!”
  王忠富咬牙切齿。
  多少货物,值多少钱,有多少利,这是有数的。
  商人虽然没学习过市场学,但也清楚,物以稀为贵,若是货物太多,那价会跌,利会少。
  “沈兄,你素日点子多,想想办法,如何抗衡广州商人?”
  秦亨询问道。
  “对,不能让他们抢了我们的利,千载难逢的机会,便让他们搅和了,我等实在是看不下去。一旦朝廷开了海禁,这样的机会,将再不会出现。”
  黄发财脸色阴沉地喊道。
  沈一元思索了下,旋即摇头,道:“在我看来,其实这算不得什么大事。”
  “怎么讲?”
  王忠富不由问道。
  沈一元指了指大海,说道:“海很大,能容得下很多船只。大明很大,也可以容得下更多商人。我们所担忧的,无非是广州商人取货南洋之后,货运京师。但我想,他们想要的无非是两广之地。京师也好,南直隶、北直隶,依旧是我们的。”
  “如此的话……”
  黄发财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只要不影响自己的利益,那就不成问题。
  不过原本在广州发卖货物的计划,只能转移至福建、江浙等地先行发卖,然后回京师售卖。
  沈一元含笑,宽慰几人道:“大明需要番香番物的地方太多,就广州商人,能筹多少船只?郑伯是使臣,他若太过分,大明水师可是会不高兴的。所以,大可安心。”
  呜呜,呜呜!
  沉闷地声音从海上传荡过来,沈一元等人眯眼看去,只见海上飘来几艘小船,两侧还有大明水师的船只护卫。
  “这是哪里来的商人吗?”
  秦亨手搭凉棚,问道。
  沈一元摇了摇头,脸色严肃起来,道:“是外国使臣,此时距离年关还早,这个时候来使臣,未必是一件好事。”
  郑和率朱能、张玉等人站在码头之上,看着前来的占城国使臣,眼神中有些厌恶。
  “臣耶嘉僧远奉占城国王罗皑之命,持国书请入京师叩见天朝国君。”
  耶嘉僧远看着大明人,几乎要哭了出来,能跑到大明,实在是不容易。
  郑和不喜欢耶嘉僧远,对占城国王更是没有好感。
  洪武二十二年,占城国王阿答阿者在与安南陈朝的交战中被杀,身为大将的罗皑趁乱起事,夺了占城国王之位,阿答阿者的儿子制麻奴难、制山拏担心被杀,逃亡在外。
  洪武二十四年,罗皑派遣使臣朝贡大明,朱元璋认为是罗皑杀害的阿答阿者,嫌弃其以下犯上,拒绝占城使臣入贡,直至洪武三十年,占城才再次入贡大明。
  占城国王身份不正,大明军士对其并没多少好感。
  “此时离年关较久,贺新春也不至此时入京师吧?使臣来大明,有何紧要之事吗?”
  郑和板着脸,询问道。
  “请大明出兵,救占城于水火。”
  耶嘉僧远心力憔悴,一脸沧桑地喊道。
  ——
  ps:
  伊斯兰教发源地麦加,在中国古代,不将其称为麦加,而称作天方。
  求下月票,推荐票与催更,惊雪谢过。
  第二百二十三章 安南天变,黎氏篡位(三更)
  “为何请兵?”
  郑和有些吃惊地问道。
  耶嘉僧远悲戚地说道:“安南国天变,陈氏被灭,胡季犛(li)篡位,如今磨刀霍霍,直指占城,若大明不发兵支援,遏住安南野心,占城国危险了啊!”
  安南天变?
  还要去攻击占城国?
  郑和脸色微微一变,这对于大明而言,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一件好事,却是一件不得不管的事。
  占城是大明的藩属国,大明是占城的宗主国!
  大明与占城两个国家之间,是宗藩关系。
  也就是说,大明是老大哥,占城是小弟,小弟被人欺负了,请求大哥帮忙,做大哥的不能不出头。
  可问题是,安南也是大明的藩属国,也是大明的小弟,小弟打小弟,做大哥的,这就有点麻烦了……
  中原王朝的核心思想往往以儒家为主,就连外交政策,也是基于儒家文化与思维制定的。
  儒家主张“以礼治国”,有礼的,那是中国,为华,没礼的,那是夷族。
  以礼治国,也就有了“华夷之分”。
  古人将中国作为世界的中心,认为四夷分布在中国周围,所以在外交上采取的基本理念是:
  一个中国,四方藩国。
  与周围国家构建宗藩关系,实现“礼制井然”的理想世界,是每一个强盛王朝的终极梦想。
  朱元璋是一个雄才伟略的帝王,其目光绝非只是盯着大明的一亩三分地,他还在看着世界,看着国外。
  在洪武元年,全国还没大解放呢,朱元璋便迫不及待,颁诏于安南、高丽,以期构建宗藩关系,奠定大明宗主国的地位。
  朱元璋写的诏书很有水平,他是这样写的:
  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近,一视同仁,故中国尊安,四方得所,非有意于臣服之也。
  自元政失纲,天下兵争者十有七年,四方遐远,信好不通。朕肇基江左,扫群雄、定华夏,臣民推戴,已主中国,建国号曰大明,改元洪武。顷者克平元都,疆宇大同,已承正统。
  方与远迩相安于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惟尔四夷君长酋帅等遐远未闻,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短短一百来个字,却分了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朱元璋是告诉安南、高丽,我来颁诏,并不是有心打你们,只是告诉你们,我们大明是友好的,一视同仁的,只要你们乖乖的……
  第二个部分,朱元璋也说得很清楚,元朝不行了,被我老朱干掉了,你们掂量好,我连大都“顷刻”都打下来了,现在想和你们和平共处,你们要不要“太平”?
  潜台词是这样的:要和平的话,赶紧地把你们国家与元朝的关系撇干净了,把他们的军队该赶走的赶走,该断交的断交……
  第三个部分,老朱再次强调,大明是和平的,也是讲道理的,但前提是,你要懂事,我隔着几千里给你发诏书了,是不是该表示表示?
  怎么表示?
  当然是称臣纳贡,成为大明藩属国!
  朱元璋就是通过这种“柔和”的“礼仪”的方式,让安南、高丽成为了大明藩属国。
  可是朱元璋掰着手指头数了数,四方藩国,至少也得有四个吧,这才两个,怎么够?
  于是,大明王朝的外交官便开始活动了,今天派个行人司官员,明天派个翰林院官员,每个人都带好诏书,该去日本的去日本,该去爪哇的去爪哇,当然,也有占城。
  安南跟着大明比较早,占城稍微晚点,按理说,安南与占城闹矛盾,大明会倾向于安南,最多训斥两句,不会把安南怎么样。
  可事实不是这样,安南虽然很早就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但安南它不老实,太不老实了,欺负欺负周围的小弟也就罢了,还跟老大哥较量,时不时越界打到大明去。
  朱元璋虽然是个暴脾气,北元冒个头,都被能他追几百里,可对于安南,朱元璋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与忍耐,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克制。
  或许朱元璋是在坚持所谓的“永不征讨之国”的和平外交。
  可是你越对人客气,人家就越认为你好欺负。
  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亦如此。
  郑和拉着耶嘉僧远上了码头不远处的驿馆,安抚之后,询问道:“安南之事,可有详情文书?”
  耶嘉僧远摇了摇头,道:“来时匆匆,只奉了占城王的国书,但我可以直接禀呈大明皇帝。”
  郑和微微摇头,安排张玉去请文书,对耶嘉僧远说道:“占城求援,安南天变,都是大事件,你为占城使臣,此去京师路途遥遥,纵是乘船北上,也需二三十日。不妨将事叙说清楚,我命人携文书,以快马加急通告京师,也好让皇上有个准备。”
  耶嘉僧远感动地看着郑和,叹息道:“太好了,太好了。不知郑大人与朝廷对安南了解多少?”
  郑和嘴角有些苦涩,喟然:“郑某对安南所知并不多,至于朝廷,想来也不会太过了解,还请使臣详细讲述。”
  耶嘉僧远见文书来了,准备就绪,便开始讲述道:“蒙元时,曾三次进攻安南陈朝,导致安南生灵涂炭,陈朝国王虽抗住了元朝大军,但随后追求享受,鱼肉百姓,逐渐走向衰落。”
  “洪武三年,安南国王陈裕宗去世,陈日煌继立,没过多久,陈日煌便为其伯父陈叔明逼死,陈叔明继位,三年后,陈叔明让位于弟弟陈端,仍旧操纵大权。在那时起,安南陈朝便不断进攻占城,占城国深受其害。”
  “洪武十年,陈端作为国王,亲征占城国,之后在战斗中为我占城大军所杀。安南陈叔明便立陈端长子陈炜为帝,陈叔明并没有将权力交给陈炜,而是交给了自己的女婿胡季犛。陈炜帝不满,于洪武二十一年,密谋除掉胡季犛。”
  “胡季犛得知消息之后,通过陈叔明废掉了陈炜,立仅十岁的陈日馄为帝,洪武二十七年,陈叔明去世,至此,安南大权落入胡季犛手中。”
  “胡季犛胆大包天,心狠手辣,在四个月前,他杀掉了陈氏国王,大肆屠杀陈氏宗族,如今安南国已成了胡季犛的天下!此人不甘困守一地,对外采取的是征伐、杀戮之道,如今他正在大肆扩充军队,磨刀霍霍,而首当其冲者,便是占城!”
  “由此,我奉国王之命,特来大明求援,以求占城免于战火,为百姓求一条生路。郑大人,胡季犛一旦吞掉占城,必会挥师北上,威及大明,还请转知大明皇上,早做打算。”
  耶嘉僧远将事情简单地叙说了一遍,郑和严肃地听完之后,便走向文书,问道:“可都记录齐备?”
  “回大人,已记录妥当。”
  文书拿起文稿,递给郑和,郑和只扫了一眼,便递给耶嘉僧远,耶嘉僧远仔细检查之后,见没有差错,便点了点头,道:“劳烦大人。”
  郑和命人将文书收起,命人以八百里加急递送京师,如此国事,不得不急,然后安排船只,护送耶嘉僧远等使臣前往京师。
  张玉、朱能看着郑和,脸色都有些凝重。
  朱能询问道:“副总兵,我们是否留在此处,等待朝廷新的旨意?”
  郑和沉默不语。
  朱允炆的命令很清楚,那就是水师船队护送三佛齐使臣回国,顺便做一笔买卖。
  按正常打算,带船队出海,直接去三佛齐,简单。
  可眼下形势突变,让事态变得复杂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