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妹屋>书库>灵异>朱允熥赵宁儿> 第193章 雨停

第193章 雨停

  大明开国煌煌气象之下,毕竟读书人中,还是正气之人多些。
  不单是侯庸如此,朱允熥做阵开封,所看到的官员无论官职大小,都亲赴第一线,与民同苦,心急如焚。
  许多人连续数夜不眠不休,双眼中满是血丝,似乎走路都能睡着。可一旦哪里危急,便会第一个冲上前去。
  尽管从古到今都是官贵重,但在天灾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他们心底读圣贤书所谓何事理念,超过了他们官员的身份,超过了他们享受的特权。
  朱允熥到开封的第四天,风停雨停。
  城内外,河堤上洪水中,百姓官员等一片欢呼。只要雨停了,希望就来了。
  可雨停之后,洪水不在那么湍急之后,局面却更坏了。
  四野之中,那些藏身起来躲避洪水的灾民,拖家带口的从各处疯狂涌向开封这座大城。他们身无长物,饥饿多日。有的人甚至全靠一口气撑着,刚到城墙下面,就紧紧的闭上双眼,再无声息。
  开封城外,临时建设起一个可以容纳数万人的营地,安置灾民。
  不是不让他们进城,而是怕有疫病,万一传染到城里,城里城外就又要陷入危机和恐慌。
  “这数万人不能扎堆在一起!”城墙上,看着城外的朱允熥对侯庸说道,“要分隔开安置,都聚在一起,若是闹病,谁都控制不住。把城里的郎中都组织起来,医馆都准备好药材。”
  “臣已经命人去办了!”侯庸咬着牙,低声道,“若有身上染了伤寒等疫病的,臣让官差把他们挑出来,单独安置!”
  事,理当如此。
  虽,有些蛮横。
  而且,这时代的官府从根子上讲,还是霸道的,那些官差可不会和百姓好言好语。再者说,这个关节上,根本没人有耐心跟他们好言好语。
  非常时期,强权即是正义。
  忽然,城墙下数万的灾民中,一阵混乱喧哗。
  原来是,靠近城墙的位置,粥棚里泛出了炊烟。
  百姓们蜂拥的朝粥棚冲去,但却被官差的皮鞭棍棒还有军兵的刀枪阻拦。
  “都他娘的排好队,谁敢挤老子连口水都不给他!”
  “别急,老人在这边,女人在这边,男人在这边!”
  “都他妈别乱,别乱哄哄的!”
  城墙下,官差的喝骂声清晰可闻。
  百姓畏惧官差和军兵,队伍稍稍安稳一下,但等了半刻钟,只见炊烟不见锅开。其实那炊烟也未必是炊烟,燃料奇缺用的是湿木头,泛起的都是呛人白烟。
  这时,城门口一个秀才一样的人物,带着一群读书郎,推着几个大车哭着出来。
  然后,他们哭着,把车上的东西,交给官差,用以加大火焰。
  那赫然,是一箱箱书!
  秀才的哭声,直达城头,撕心裂肺。
  “圣人学说,为百姓福祉,名正言顺!”那秀才一边哭着,一边把书籍,投入锅底的火中。
  书,是读书人的命。
  可此时,读书人明白,最要紧的是百姓的命!
  “粮食不必太省,要给灾民吃饱!”城墙上,朱允熥叹息一声,“各地都运粮过来了,一定要照顾好百姓的肚子!”
  幸好,老爷子在位近三十年,兢兢业业之下,大明休养生息好不容易有了些家底。又是国朝初年,上下一心的好时代。
  可侯庸却想了半晌,咬牙道,“臣不敢苟同!”
  朱允熥顿时扭头,正色凝视。
  侯庸顶着皇太孙的目光压力,开口道,“不是臣算计粮食,而是臣觉得,如此大灾之年,不能敞开了救济。灾民中,有青壮老人,有妇孺。臣让人把他们分隔开,按量供给!”
  “殿下仁德,不忍百姓受苦。但臣考虑的是,灾情之后的河南。现在雨停了,黄河不在暴涨,决口处也不会再大。这样一来,不单是安置灾民的问题,还有重建的问题。”
  “殿下的谕旨中说过以工代赈的话,臣也是这个心思。这些灾民中,臣要挑选壮劳力,用以建设。但,若是敞开救济了,百姓之中,在能吃饱的情况下,难免有人放不下家室,不愿意去挣口粮!”
  “另外,臣也不能不算计。黄河决口,河南颗粒无收,全靠朝廷的救济,天下各行省的帮扶,也不是长久之计。尽快处理水患,让百姓重回家园,才是征途!”
  “到时候,安置百姓又是一大笔钱粮。”说着,侯庸的语气有些颤抖,“这次水灾,也不是堵住决口就完事,就算是堵住了,说不定两三年后又决了!”
  “河南一地需要大量的人力,疏通河道,加高堤坝。林林总总,都是钱粮。若是敞开了,多少都不够!”
  朱允熥明白对方的意思,这等天灾造成的损失,还有将来的花费,都是天文数字。现在马上入冬,还有半年时间,河南百姓都要嗷嗷待哺。不算他们吃的,就是那三十余丈的黄河决口,粗略的算了算,堵上他光是耗费的银钱,就要六百万。
  “孤晓得你的心思!”朱允熥伸手捏了下对方的肩膀,开口道,“可你这么做,是要在百姓中落下骂名的!”
  侯庸哽咽,“臣,也是没有办法。百姓只有一个小家,臣要考虑的是千千万万,万万千千个小家。要考虑的是,整个灾情,整个河南!”
  “那你放手去做吧!”朱允熥微叹,“孤坐镇开封,是为安抚河南民心。具体的事宜,还要你们这些地方官去做。你是一省布政,要考虑的是全局。开封尚且如此,其他各地更地更要重视。尤其是水灾严重,城池被冲破的一些县城,更要留心!”
  “臣,有死而已!”侯庸正色道。
  “别总说这些,你死了,河南的百姓怎么办?”朱允熥柔声劝慰,“来之前,皇爷爷说,大灾之年,可免除河南三年赋税。如今看来,三年少了。”
  说着,他想了想,“五年吧,免除河南受灾区五年的赋税。”
  侯庸大喜,“臣代河南百姓叩谢天恩!”
  “先别谢!受灾之地,百姓罹难家破人亡不在少数,人口统计要做好,另外等洪水退去之时,所有的田亩更要统计好数字!”朱允熥皱眉,郑重的交代,“不但是五年的赋税,孤还有意,免除河南灾区百姓的人头税。”
  “什么?”侯庸顿时一惊,激动得说不出话。
  “为了加快河南灾后重建,无主的田地,清淤出来的田地,都要发给百姓耕种。五年内,不交税,五年之后按地交税,不缴人头税。”
  大灾,就是大变。
  在这样的巨变之时,干脆直接把摊丁入亩之事,直接在河南无声的推行。现在乡绅士人的阻力,绝对是最低的。而且大宅之后,河南的田地格局也会产生巨变,现在正是推广的好时机。
  三五年之后,百姓们手中有粮食,按地缴税,那取消人头税摊丁入亩就成定局。
  侯庸陷入惊愕,好半晌哑然道,“殿下,若如此,河南百姓有福了!”
  他是实干派的官员,自然知道人头税的坏处,更知道因为这流传千古的弊政。使得乡间大量百姓被隐藏起来,藏在乡绅大户人家沦为佃户。
  这样一来,百姓不必交税,自然会成为自耕农。须知,元末以来中原人口锐减,现在的河南人口也不过数百万,若按照耕地平均面积计算,人均耕地超过三十亩。
  而且,尚有大量的荒地,还有河边的淤地等待开垦。
  “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朱允熥看着对方说道,“要得罪人!”
  “臣死都不怕,还怕得罪人?”侯庸一笑,“只要为了河南百姓,为了大明江山,臣粉身碎骨!”
  封建时代的乡绅阶级之顽固,还有士绅的力量。即便是皇权,也不能予取予求。以朱允熥皇太孙之尊,也只能在凤阳之地,从勋贵手中换取田地,偷偷的试行。
  即便是后世,满清帝国中毅力最宏者雍正帝,也是使用大量酷吏,背负千古骂名,才勉强推广开来。使得满清国运,得以延续百年。
  可以说,天下这么多官员,没有几个人有魄力,敢直接应承下来,并且说连死都不怕。
  朱允熥重重颔首,一句诗脱口而去,“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大明于少保的诗,便是读书人最高境界的,最好诠释。
  侯庸听闻,呆立当场。
  许久之后,热泪盈眶,“殿下,若臣死那一日,有殿下这两句诗挂在灵前。臣,一生无憾!”
  “不用你死!”朱允熥笑道,“河南灾情处理好,重建的事办好,孤交代的事也办好之后,孤在金銮殿上,当着群臣的面,把这诗御赐给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